维生素D3 编辑

化学药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维生素D3,又名胆化醇,是维生素D的一种,胆固醇后生成的7-脱氢固醇紫外线照射即可形成胆钙化醇,因此也就是说胆钙化醇的维生素D原是7-脱氢胆固醇。

基本信息

编辑

药品名称:维生素D3

外文名:VitaminD3

别名:胆钙化醇、9,10-开环胆甾-5,7,10(19)-三烯-3β-醇

是否处方药:否

主要用药禁忌:必须按推荐剂量服用,不可超服用

剂型:注射剂

运动员慎用:否

是否纳入医保:是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33

药品类型:维生素类

分子式:C27H44O

分子量:384.64

PSA:20.23000

LogP:7.61900

CAS登录号:67-97-0

EINECS登录号:200-673-2

密度:0.9717g/cm³

熔点:83至86℃

沸点:451℃

安全性描述:S28A;S36/37;S45

危险性符号:R24/25;R26;R48/25

UN危险货物编号:2811

化合物简介

编辑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胆钙化醇; 9,10-开环胆甾-5,7,10(19)-三烯-3β-醇

英文名称:Vitamin D3

密度:0.9717 g/cm3

熔点:83-86 °C(lit.)

沸点:496.4ºC at 760 mmHg

闪点:214.2ºC

折射率:1.507 (15ºC)

定性:常温常下稳定

储存条件:2-8ºC

安全信息

符号: GHS06 GHS08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301 + H311; H330; H372

警示性声明:P260; P280;P284;P301 + P310; P310

包装级:II

危险类别:6.1

海关编码:293624000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2811 6.1/PG 2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24/25;R26;R48/25

安全说明:S28-S36/37-S45-S28A

RTECS号:VS2900000

危险品标志:T+

定义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代谢激素前体,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叫“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是一族A、B、C、D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同的一类复合物的总称,A、B、C、D环的结构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但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2是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在自然界存在较少。维生素D3则由大数高级动物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波长265~228nm)照射转变而成。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生物代谢率最高的一种活性形式。在后文中提到的维生素D主要指维生素D3。

维生素D3(胆钙化醇)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直射皮肤4-6小时以上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满足。但是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上升、空气的污染、各地天气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下,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另外,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如类,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维生素D3除存在于少数动物性食物之外,主要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而7-脱氢胆醇则是由胆固醇转变生成的,所以有人叫它太阳维生素。

维生素D3是脂溶性的,不溶于,只能溶解脂肪或脂肪溶剂中,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化。据实验,在130度条件下加热90分钟,其生理流行性仍不被破坏,但在酸性条件下则逐渐分解破坏,一般食物烹调加式样过程中,不会损失,但脂肪酸败时可以引起维生素D3的破坏。维生素D3的计量单位有两种,即重量单位与国际单位。1微克D3相当于40国际单位;或1国际单位维生素D3相当于0.025微克胆钙化醇。

维生素D3以海肝含量最为丰富,如每100克鳕鱼、比目鱼及剑鱼肝中分别含维生素D3200~750微克、500~10000微克、25000微克。其他如鲱鱼、鲑鱼、沙丁鱼及鲳鲸等含有少量;禽畜肝脏、蛋类和奶类也是含有少量,每100克含量在100微克以下。在一般情况下,单靠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3是不容易的,所以通过日光浴在体合成维生素D3是一个特别重要途径。

发现

1936年,人们从鳕鱼中发现了维生素D3。以后发现了维生素D3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肠道钙吸收诱导骨质钙磷沉着和防止佝偻病。维生素D3对钙代谢的调节是通过与胞核1,25-(OH)2D3受体的结合而达到的。不久人们又发现,在皮肤、肌肉胰腺、造血细胞肿瘤细胞中发现均有这种受体。1981年有人首先在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中发现,维生素D3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作用,包括诱导细胞的正常分化和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由此,人们联想到能否用维生素D3来治疗肿瘤、银屑病等细胞过度增殖的疾病。但直接应用维生素D3及时美籍日记未可也能导致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和软组织钙化。丹麦利昂公司为了找出一种维生素D3的衍生物,既能调节细胞生长,对钙代谢的影响不大,并终于在1985年合成钙泊三醇。与此同时日本学者用1α-OH D3治疗一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意外发现其银屑病亦好转。日本株式会社也合成他骨化醇。钙泊三醇与他骨化醇可外用治疗银屑病。钙泊三醇与他骨化醇都是维生素D3的类似物,均能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异常增值,及诱导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分化。这是他们治疗银屑病所以有效的道理。

生产方法

1、将7-脱氢胆固醇溶于乙醇,用紫外光照射开环,反应液浓缩、冷冻、过滤,滤液通减压浓缩至干,得粗维生素D3液。再经精制而得维生素D3。

2、从植物油酵母中提取人体不能吸收的7-脱氢胆固醇,溶于氯仿或环己烷,用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3。

3、将7-脱氢胆固醇溶于乙醇,用紫外光照射开环,反应液浓缩、冷冻、过滤,滤液通氮减压浓缩至干,得粗维生素D3,再经精制即可。

用途

维生素D3的维生素类药,主要促进肠内钙磷的吸收和沉积,用于治疗佝偻病及骨质软化病。

生理功能

编辑

传统研究

维生素D3有以下生理功能

1、 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2、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 维持血液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 防止氨基酸通过脏损失。

国际前沿动态

国际对维生素D的大量深入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再被认为是仅仅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的营养必需品。维生素D对健康的意义被更加广泛的认知,并在大量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这其中包括:

1、降低常见癌症发生率,如乳腺癌癌、结肠癌等。

2、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感染性疾病等。

3、维生素D调节胎盘发育和功能,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发生

4、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测试指标

大多数的维生素D由DBP(维生素D结合蛋白质)或脂蛋白携带到肝脏,在侧链C-25位上羟化形成25-(OH)D3,它是主要的循环形式。维生素D25羟化包括两种形式的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一种在内质网上的低亲和高容量酶,另一种则是在线粒体上的高亲和力低容量酶,25羟化酶主要受维生素D在肝脏的浓度调节,几乎不被25-(OH)D3抑制。25-(OH)D3不储存在细胞内,它被释放到血浆中和DBP结合,在正常的25-(OH)D3的血浆浓度时,仅有少量的25-(OH)D3从血浆释放入组织。因此25-(OH)D3的循环水平是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测试指标。

摄入量

维生素D的缺乏与摄入量以及日照时间有关,所以很难确切估计。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等问题上升的情况下,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

中国部分居民血液中的25-(OH)D3水平检测发现,约60%以上的居民为缺乏,只有约6%的人群达到优秀水平。其中,最易缺乏,并因为缺乏容易出现疾病的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老年人。这主要与这三类人群接受日照时间都相对较少有关。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见表1

表1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单位IU/d

年龄(岁)

RNI

年龄(岁)

RNI

0~10

400

孕妇

400

11~49

200

乳母

400

50~

400

世界各国对维生素D 需要量指导

中华医学儿科学分会(2008年3月):

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 2周后800IU/d,三个月后400IU/d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 2周-2岁,400 IU/d

配方奶喂养儿:如果奶量少于500ml,补充200 IU/d

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孕妇: 400-1000 IU/d,同时监测25-(OH) D3浓度。

美国科学会临床指南(2008年11月):

与中国相比,提前和延长了补充维生素D 的年龄段,

孕妇(妊娠后期)、乳母,不管什么季节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 400-1000 IU/d

国际前沿:

在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的各类医学文献中,对各个人群的维生素D 推荐剂量,

均高于中国的推荐剂量,综合下来如下表:单位IU/d

年龄(岁)

推荐摄入量

0~19

400-1000

20~50

400-1000

51~69

1000-2000

70~

1000-2000

中毒剂量:

通过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也就是说天然的维生素D,和食品级的天然维生素D补充剂一般不会引起中毒。而大剂量的化学维生素D和强化维生素D的奶制品有发生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的可能。中国营养协会建议中国儿童和成人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800IU/d。但从国际对D3的应用看来,大部分国家在日照较少的季节,对婴幼儿的日摄入量已经提高到800-1000IU/d,而孕妇和普通成人如果检测为维生素D缺乏,在开始1-2个月,日摄入量会要求提高到2000 IU/d甚至更多

世界各国关于维生素D的报道:

*医学分析表明,将维生素D摄取量增至1000 IU /d 可能降低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50%。

*男性摄入维生素D 400 IU /d 可大幅降低患多种癌症的几率,包括胰腺癌、食道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间每天摄入2000 IU的维生素D,在30年随访期间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

日常保健:

可用维生素D3(爱维滴)滴剂每毫升含1200IU维生素D3),用于包括孕妇和婴幼儿等所有人群的维生素D3的日常补充。婴幼儿每天1-2滴(每滴含300IU维生素D3),孕妇、乳母可提高到2-3滴。成年人酌情调整剂量。

来源

食物来源

鱼、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黄油、干奶酪、肉类、奶、水果、坚果、蔬菜及谷物等。

主要价值

编辑

胆钙化醇在肝脏中经羟化酶系作用形成25-羟胆钙化醇,再在肾脏中被羟化为1,25-二羟胆钙化醇,这种物质的活性较胆钙化醇高50%,被证明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真正活性形式。且1,25-二羟胆钙化醇属于肾脏分泌的一种激素,因此实际上胆钙化醇也是一种激素原。同时,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叫“阳光维生素”。

行业研究

编辑

概述

《2012年全球及中国维生素D3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是维生素D3领域专业和全面的深度研究报告。

内容

报告首先介绍了维生素D3的定义、分类、产值及应用等数据,然后介绍了维生素D的产业链结构、市场现状和趋势以及当前的政策等,并介绍了维生素D3的产品参数、制造工艺、成本分析、设备物料和技术趋势等,然后分全球和中国两个方面介绍了2009-2013年维生素D3的产能、产量、企业市场份额等,并介绍2009-2013年维生素D3企业的产能产量利用率、中国占全球的比例以及全球、中国的供需关系、缺口、成本、价格、利润率、进出口消费量等。接着详述了全球主要的8家维生素D3的企业的公司全称、网站、公司性质、主要股东、成立时间、管理团队及背景、产品或者服务、客户或者产品应用、历史或者市场地位、扩大计划和各个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价格、利润率等详细数据,最后以中国1000吨50万单位/g维生素D3饲料微粒项目投资为例子作可行性分析,采用综述的形式,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全面深度的总结。

药物分析

编辑

方法名称: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D3的含量。

方法原理:

供试品和内标均制成甲醇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检测维生素D3(C27H44O)和内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异辛烷

2. 正己烷

3. 正戊醇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硅胶为填充剂,维生素D2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正己烷+正戊醇=997:3

2.2 检测波长:254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称取供试品

精密称取该品25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维生素D3对照品和维生素D3对照品25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异辛烷80mL,避免加热,超声处理1分钟使完全溶解,并加异辛烷至刻度,摇匀,冲氮密塞,避光,0℃以下保存。

3.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5mg,置25mL量瓶中,加正己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上述供试品加三甲基戊烷80mL,避免加热,用超声处理1分钟使溶解,加三甲基戊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2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测定维生素D3和内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收值,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

药物说明

编辑

注射剂

功能主治:1. 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切除等。

2. 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

3. 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 一次7.5~15mg(30万~60万单位),病情严重者可于2~4周后重复注射1次。

剂型:注射剂

不良反应:1. 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呕吐、口渴、疲乏、无力。

2. 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禁忌: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

注意事项:1. 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

2. 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3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 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3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 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3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3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 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3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D3。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3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

儿童用药:婴儿对维生素D3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酌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mg/dl)不得大于58。

物相互作用:1. 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3同用,特别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

2. 巴比妥苯妥英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3的效应,因此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3,以防止骨软化症。

3. 降钙素(calcitonin)与维生素D3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4. 大量钙剂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3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5. 洋地黄与维生素D3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如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6. 大量的含磷药与维生素D3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药理作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具有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

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滴剂

药品名称: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

药物别名:VD3,维生素D3滴剂

剂型:胶囊型

主要成分:维生素D3

药品规格:每粒含维生素D3400单位(胶囊型一次性包装),铝塑包装,12粒,20粒,24粒,30粒,36粒/盒

性状:内容物为黄色至橙红色的澄清油状液体,无败油臭或苦味。

用法用量:口服。将软胶囊尖端开口后,滴入口中(可采用将尖端在热水中浸泡30秒,使胶皮融化或直接剪开);也可直接嚼服胶丸。成人与儿童一日1-2粒。

功能主治: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如佝偻病等。

药理作用:维生素D可参与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1、苯巴比妥、苯妥英、扑米酮等可减弱维生素D的作用。

2、铝、氢氧化铝可减少维生素D的吸收。

3、正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应慎用该品。

4、大剂量钙剂或利尿药(一些降血压药)与该品同用,可能发生高钙血症。

5、大量含磷药物与该品同用,可发生高磷血症。

6、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