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瓦韦 编辑

中药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凹瓦韦,中药名。为真蕨目龙骨科瓦韦属植物棕鳞瓦韦Lepisorus scolopendrium的全草。分布于台湾、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地。性微寒味微甘、微苦,具有清热利湿效。常用于腹泻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藏瓦韦

中文学名:凹瓦韦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目:真蕨目

科:水龙骨

属:瓦韦属

种:棕鳞瓦韦

分布区域:台湾、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采收时间:夏、秋季采收

:9-18g

生理特性

编辑

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横走,粗壮,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棕色,网眼近方形,透明,渐尖头,全缘。叶远生或近生;叶柄长2-5厘米,基部疏被鳞片,禾秆色;叶片狭长披针形,长15-45厘米,下部近1/3处为最宽,约1-4厘米,急尖头或尾状渐尖头,边缘近平直或微波状,干后两面呈淡红棕色,草质或薄纸质。主脉上下均隆起,小脉略可见。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通常聚生于叶片上半部,位于主脉和叶边之间,较靠近主脉,彼此相距约等于1-2个孢子囊群体积,幼时被隔丝覆盖;隔丝淡棕色,圆形,全缘。

产 地

编辑

台湾(台北)、海南(五指山)、四川(米易)、贵州(凯里)、云南(漾濞、景洪、双柏、洱源、文山、大理、马关、大姚、盈江、屏边、蒙自、贡山、福贡、景东宾川)、西藏(车文、麦通、错那、定结、波密、吉隆、聂拉木的樟木)。附生林下树于或岩石上,海拔500-2800米。尼泊尔和印度北部也产。

采集加工

编辑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入药部位

编辑

全草。

性 味

编辑

微甘、微苦,微寒

功 能

编辑

清热利湿。

主 治

编辑

腹泻。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9-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