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编辑

半翅目兜蝽科动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九香虫是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全虫。全体扁椭圆形,紫黑色,带有色光泽;头部狭尖,略成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形;褐色足3对,后足最长;腹面密布皱纹,有2个臭孔,能放出臭气。不留碰到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闻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臭板虫”,“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

九香虫产于中国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省。成虫有翅能飞,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芦科植物,如各种瓜类;刚孵出的若虫(幼虫)在寄主植物蔓裂处和叶芽和叶柄上,栖息于卷褶的黄色枯叶内。它以寄主植物的汁液为食物,成虫蛰伏在土石块下、石缝中、瓜棚或墙缝中穴内越冬。它的主要天敌是蚂蚁和蜘蛛,它们经常侵入笼、网罩内,咬伤或咬食九香虫的若虫。

九香虫味咸,性温,归经,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能,用于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主要含有脂肪蛋白质甲壳质等,具有抑菌、抗癌等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瓜黑蝽

别名:九香虫

拉丁学名: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

界:动物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半翅目

亚目:异翅亚目

科:兜蝽科

属:瓜蝽属

种:九香虫

分布区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来源

编辑

《本草纲目》: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中药大辞典》载:九香虫对于神经胃病精神忧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肾阳虚腰膝酸软、阳萎、遗尿等症有显著疗效。所以时珍说它:咸温无毒,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外形特征

编辑

九香虫九香虫

【成分和药理】本品含九香虫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润酸、油酸。其臭气来源于醛或酮。

【应用和禁忌】已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① 用于胸隔间气滞,脾肾亏损,阳疾。将九香虫 30克(半生半熟)、车前12克(微妙)、陈皮12克、白术15克、杜仲25克(酥炙)研为细末,炼蜜九,空腹服。

② 用于胸院胁痛。将九香虫卵克。炙全蝎60克研末,炼密九,日服2次。

阴虚阳亢者慎服。(郑俊华)

【摘自】《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九香虫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还含蛋白质、甲壳质等。

2.药理作用:九香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作用。

化学成份

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脂肪酸部分是游离存在。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贮藏:置木箱内衬以油纸,防潮、防蛀。

相关防治

编辑

九香虫九香虫

①病害:经饲养观察,九香虫很少发生病害,仅发现个别若虫受真菌感染而死亡,病原菌尚未清楚。防治方法:经常保持养殖场地的清洁卫生,在成虫冬眠出蛰前对养殖地用1%~2%福尔马林进行1次彻底消毒

②天敌:九香虫的主要天敌是蚂蚁和蜘蛛。他们常侵入笼、网罩内,咬伤或咬食九香虫的若虫。防治方法:在笼、网罩内发现有蜘蛛,可用人工捕捉;发现蚂蚁,应立即找出蚁穴并以堵塞,在笼、网周围撒石灰,或用猪骨等食物引诱蚂蚁聚食集中杀灭。另外选择养殖场地时,要避开蚁穴(巢)场所。

上一篇 蛇床

下一篇 尿毒症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