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玳瑁 编辑
玳瑁,是海龟科玳瑁属爬行动物。玳瑁体型大,吻略长;头部有对称光滑鳞片,四肢桨形,外侧各具二小爪,尾甚短;背甲棕褐色,有深浅环状斑及浅黄小花斑;头部粟色,每个鳞缝间黄色,具光泽。玳瑁得名与其功效有关,《本草纲目》:“其功解毒,毒物之所娼嫉者,故名。”又称十三鳞、瑁、文甲、瑇玳。
玳瑁主要分布中国华东、华南一带,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玳瑁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居的,它们相遇只是为了交配。玳瑁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生活环境的范围较大,从开阔的海洋到咸水湖,甚至到港口的红树林地区。玳瑁主要以珊瑚礁为食,也捕食一些甲壳类、藻类和鱼类。玳瑁繁殖期在3-4月,雌龟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枚,卵球形,白色,壳软有弹性,孵化时间2个月左右,平均寿命大约是30-50年。
玳瑁的爬行速度较慢,极易被人类捕杀,作为玳瑁巢穴区的沙滩也经常被破坏,性成熟所需年限较长,繁殖率较低,因此种群数量极难恢复。玳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CR)保护等级,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I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玳瑁还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一。
中文名:玳瑁
拉丁学名:Eretmochelysimbricata
别名:十三鳞、瑁、文甲、瑇玳、瑇瑁、鹰嘴海龟
外文名:英文HawksbillTurtle法文Caret,TortueCaret,Tortueimbriquée,Tortueàbecfaucon,Tortueàécailles西班牙文TortugadeCarey阿拉伯文سلحفاةصقريةالمنقار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龟鳖目
科:海龟科
属:玳瑁属
种:玳瑁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66
保护级别:极危(CR)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同义学名1:TestudoimbricataLinnaeus,1766
同义学名2:TestudonasicoRNIs
同义学名3:Cheloniaradiata
同义学名4:Cheloniagriseam
同义学名5:CheloniapseudomyDAs
同义学名6:Cheloniapseudocaretta
同义学名7:Carettabissa
同义学名8:Eretmochelyssquamata
同义学名9:Carettasquamosa
同义学名10:Carettarostrata
同义学名11:Onychochelyskraussi
寿 命:30-50年
种群现状
对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报告的分析表明,由于对玳瑁产卵筑巢的海滩的过度开发,巢生境的退化,幼体和成年的成活率,过去三代的所有主要海域亚种群均大量减少。在觅食区,与海洋渔业有关的偶然死亡以及海洋生境的退化。对全球分布的25个索引位点的亚种群变化进行的分析显示,在过去的三代中,雌性每年孵化的数量下降了84%至87% 。许多种群,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种群继续减少。经过人为一些受保护的种群稳定或在增加,但是从三代人的角度来看,该物种的总体下降已超过80%。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1982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CN根据海龟专家组(MTSG)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1996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CN将玳瑁定为CR A1状态,但并不是CR A2,因为IUCN认为并没有充足的数据表明玳瑁的种群数量在将来会进一步减少80℅或以上。
濒危因素
玳瑁的爬行速度较慢,极易被人类捕杀,作为玳瑁巢穴区的沙滩也经常被破坏,性成熟所需年限较长,繁殖率较低,因此种群数量极难恢复。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它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它们的巢穴。
虽然捕杀玳瑁不合法,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多人捕捞玳瑁。在某些地区,玳瑁作为美味佳肴被食用。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纪,玳瑁等海龟就被中国人视为山珍海味。1994年起,日本停止从外国进口玳瑁壳,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壳的贸易量达到每年30,000千克左右。玳瑁贸易的大批原料均是来自加勒比地区。2006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壳被发现从该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定期出口。2001年和2005年,古巴在CITES会议中曾二度递交提案,意欲出口库存玳瑁壳和少数玳瑁,但在投票时因几票之差而未通过,最终被迫收回提案。
保护措施
二十世纪后期,各国政府对保护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如实行临时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海龟自然保护区等。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从1970年起就将玳瑁列为濒危物种,而美国政府为保护当地的玳瑁种群,也已在在适当地点实行了多次恢复计划。玳瑁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广东省惠州市已建有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和其他物种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并受到于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989年3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
诗词
玳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一。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对刘兰芝外貌的精彩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是讲述告别之景,繁钦《定情诗》中也提到“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谐音拆,有分离之意,而李白也曾写到“常嫌玳瑁孤”;沈佺期《独不见》描述了一个少妇思念夫君的心理活动,其中写到:“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变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诗词中也常以“玳瑁筵”(简称“玳筵”)一词来描述筵席的精美与豪华。
装饰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亦建有一座非常可爱的名为“Burnside”的喷泉雕塑,刻画了一个男孩深情地骑在一只大玳瑁上的形象,因此雕塑有“海龟男孩”(Turtle Boy)的爱称。这座雕像就如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布鲁塞尔的小于连铜像一样,已经成为伍斯特市的标志性象征。当地还举行以雕像命名的音乐竞赛“海龟男孩音乐奖”(The Turtle Boy Music Award),同时一些与雕像有关的儿童故事也被创作出来。
Burnside喷泉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