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腹膜炎 编辑
1.腹痛
这是化学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一般很剧烈,不能忍受,且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患者不能变动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开始,炎症扩散后漫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最为显著。
2.恶心、呕吐
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
3.发热
突然发病的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者,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
4.感染中毒
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口干、脉快及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则出现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5.腹部体征
表现为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主要体征,始终存在,通常是遍及全腹而以原发病灶部位最为显著。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常有白细胞计数升高(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合并感染时为甚。腹腔大量渗出时可能出现血液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不降低反而增高。
(2)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人可能储蓄血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血清总胆汁酸升高。
(3)腹腔穿刺术检查
腹腔穿刺抽吸液可发现深黄色液体。
2.影像学检查
(1)放射性核素诊断
放射性131Ⅰ四氯荧光素钠,被肝多角细胞吸收,经胆管排除,故能反映多角细胞及胆管通畅情况。从静脉注入131Ⅰ四氯荧光素后,从腹水中发现该物质存在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有活动性胆漏。
(2)ERCP检查
ERCP或术中胆道造影术时发现对比剂渗入腹腔内,有助于发现胆漏或胆道穿孔的部位。
(3)腹部X线检查
检查结果是非特异性的,可借此排除胃肠穿孔及其他原因所致腹痛。胆囊穿孔的X线间接征象有胆囊区软组织阴影增大,胆囊下方小肠反射性肠淤积,或右侧腹脂线消失,或右侧胸腔积液等。
(4)CT、超声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断。在检查过程中需多切面观察,力争能显示胆囊壁缺口,并注意观察缺口处随呼吸运动积液流动情况。胆囊穿孔超声检查可发现腹水、胆囊体积增大或胆囊腔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胆道周围积液较多。
1.详细询问发病时间及经过,有无外伤、腹部手术、医疗器具操作、拔出T型管以及胆囊炎、胆石症病史。发病前期是否有黄疸、胆绞痛、寒战等表现。
2.急性起病者,有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从右上腹开始逐渐向全腹部扩散。
1.非手术治疗
(1)体位
在无休克时患者应取半卧位,便于引流处理。半卧位时要经常活动两下肢,改换受压部位,以防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2)禁食
对胃肠道穿孔患者必须绝对禁食,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
(3)胃肠减压
可以减轻胃肠道膨胀,改善胃肠壁血运,减少胃肠内容物通过破口漏入腹腔。
(4)静脉输入晶体胶体液
腹膜炎禁食患者必须通过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对严重衰竭患者应酌情输入血浆、白蛋白,以补充因腹腔渗出而丢失的蛋白,防止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5)补充热量与营养
腹膜炎需要大量的热量与营养以补其需要,需给予复方氨基酸液以减轻体内蛋白的消耗,对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应考虑深静脉高营养治疗。
(6)抗生素的应用
早期即应选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加以调整。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菌必治等。
(7)镇痛
对于诊断已经明确、治疗方法已经确定的患者,用杜冷丁或吗啡止痛。但如果诊断尚未确定,患者还需要观察时,不宜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手术治疗
(1)病灶处理
手术清除感染源越早,患者预后愈好,原则上手术切口愈靠近病灶的愈好,以直切口为宜,便于上下延长、并适合于改变手术方式。
(2)清理腹腔
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腹腔内脓汁、清除腹腔内之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
(3)引流
目的是使腹腔内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引流物排出体外,以便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局限和消失,防止腹腔脓肿的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只要清洗干净,一般不需引流。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放置腹腔引流:①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物质无法清除;②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或渗血;③已形成局限性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