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结肠炎 编辑
外文名:ischemiccolitis
就诊科室:基本外科
多发群体: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常见发病部位:结肠
1.五十岁及以上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时可有便秘,感染、服降压药、心律失常,休克等诱因。
2.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
3.多有贫血,结肠镜有特征性缺血坏死表现;钡灌肠X线检查,急性期可见拇指印,后期肠道狭管征象;肠系膜动脉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表现。
治疗原则
禁食,中、高流量供氧;积极消除诱因及治疗伴发病;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改善肠黏膜缺血状况;使用抗生素;改善全身状况,抗休克,补液及纠正心衰;伴发病与合并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病理早期及时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心输出量。可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患者如有肠穿孔或腹膜炎体征,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绝大多数局限于肠壁内的非坏疽型病变的发展具有自限性,可以逐渐被吸收。即使部分患者发生结肠狭窄,也大部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
2.手术治疗
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及时与否、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和持续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很高手术治疗大多仅限于缺血性结肠炎的坏疽型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伴明显结肠扩张的患者应考虑行全结肠切除。对于病情持续2周以上,虽经积极保守治疗病情仍无明显缓解的患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引起的结肠狭窄为不完全性结肠梗阻,因而一般可以避免手术。对伴有慢性结肠梗阻临床症状的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或与结肠恶性肿瘤鉴别有困难者宜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狭窄肠段,一期吻合重建肠道连续性,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