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 编辑

病症名称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肺炎喘嗽,中医病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又称为小儿肺炎。因感受风邪,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所致。治疗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基本原则本病全年皆有,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本病包括西医学所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基本信息

编辑

外文名:pneumoniawithdyspneiccough

别名:小儿肺炎

中医学名:肺炎喘嗽

疾病分类:儿科-肺系疾病

常见发病部位:肺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

多发群体:婴幼儿

名词解释

编辑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历史沿革

编辑

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麻科活人全书》,该书叙述麻疹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症状时,称为“肺炎喘嗽”。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编辑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病因

编辑

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内因两大类。

1、外因

主要是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多见。

2、内因

是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

病机

编辑

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肺主治节,肺气郁闭,气滞血瘀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危重变证。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若影响升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行,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重症肺炎或素体虚弱之患儿,患病之后常迁延不愈,难以恢复,如体禀营虚卫弱者,可致长期不规则发热,或寒热往来,自汗;体禀阴液不足者,可形成发热以夜间为甚,手足心灼热,盗汗、夜寐不宁等症。

诊断依据

编辑

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初生儿患本病时,常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可无上述典型证候。

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

编辑

1、肺部听诊

可闻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2、X线检查

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

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稍增或正常。

辩证要点

编辑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肺炎喘嗽病初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初起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为发热,咳痰粘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痰重者喉中痰鸣,痰声辘辘,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呼吸困难,为毒热闭;肺重症。若正虚邪盛出现心阳虚衰,热陷厥阴,为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危重变症。

治疗原则(要点)

编辑

本病治疗,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法。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首先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病久气阴耗伤者,治以补气养阴,扶正达邪;出现变证者,随证施治。因本病易于化热,病初风寒闭肺治方中宜适当加入清热药。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宜早用通腑药,致腑通热泄。病之后期,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药宜甘寒,避免用滋腻之品。

症治分类

编辑

证名:风寒闭肺证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呛咳不爽,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葱豉汤。

常用中药:麻黄、杏仁、甘草(三拗汤);葱白淡豆豉、生、黄酒(葱豉汤)。

证名:风热闭肺证

症状:初起证候稍轻,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重症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代表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中药:银花、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甘草(银翘散);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麻杏石甘汤)。

证名:痰热闭肺证

症状: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代表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泻肺汤。

常用中药:麻黄、甘草、细茶、白石膏、杏仁(五虎汤);葶苈子、大枣(葶苈大枣泻肺汤)。

证名:痰浊闭肺证

症状: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咯吐痰涎,胸闷气促,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肺平喘,涤痰开闭。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常用中药:法半夏陈皮、枳壳、前胡、杏仁(二陈汤);莱菔子、苏子白芥子(三子养亲汤)。

证名:阴虚肺热证

症状:低热不退,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数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中药:南沙参、麦门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款冬花、生扁豆、甘草。

证名:肺脾气虚证

症状:病程迁延,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纳差便溏,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肃肺化痰。

代表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中药:人参、五味子、茯苓、白术百部橘红、生甘草。

证名:心阳虚衰证

症状:突然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加剧,汗出不温,四肢厥冷,神萎淡漠或烦躁不宁,右胁下脏增大、质坚,舌淡紫,苔薄白,脉微弱虚数。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代表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中药: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证名:内陷厥阴证

症状: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咳嗽气促,痰声辘辘,舌质红绛,指纹青紫,达命关,或透关射甲,脉弦数。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常用中药:羚羊角、钩藤、茯神、白芍、甘草、生地

其他疗法

编辑

1、外治疗法

(1)桑叶、知母各15g,杏仁、前胡、白前各10g,桔梗6g,甘草3g,银花、鱼腥草各20g。制成雾化剂,超声雾化吸人。每次10分钟,1日2次,5-7天为1疗程。用于风热闭肺证。

(2)肉桂12g,丁香16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g,当归红花赤芍川芎、透骨草各30g,制成10%油膏敷背部。1日2次,5-7天为1疗程。用于肺部湿性哕音久不消失者。

2、拔罐疗法

取穴肩胛双侧下部,用拔罐法,每次10分钟。1日1次,5天为1疗程。用于肺炎后期哕音不消失者。

3、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

配穴:痰热闭肺,加少商、丰隆、曲池、中脘;阳气虚脱,加气海关元、百会。

转归预后

编辑

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调护

编辑

1、预防

(1)搞好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尽少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

(2)气候寒暖不调时,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喂开

(2)保持安静,居室空气新鲜。

(3)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位置,并随时吸痰。

(4)对于重症肺炎患儿要加强巡视,注意病情变化。

文献摘要

编辑

1、《幼科要略·春温风温》:“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胸挺。”

2、《幼科金针·肺风痰喘》:“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遂发痰喘,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若不早治,则惊风立至矣,唯月内芽儿犯此,即肺风痰喘。”

3、《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喘》:“有小儿胸膈积热大喘者,此肺胀也,名马脾风,用牛黄夺命散主之。”

上一篇 色斑

下一篇 其华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