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嗅觉器官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由外鼻腔及鼻旁窦3部分组成,由鼻骨、鼻软骨、鼻肌及被覆皮肤而成。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鼻

外文名:NOse

地位:嗅觉器官

特点:高度分化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

基本概念

编辑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有鼻孔与外界相通,后连通于鼻部。鼻腔前部为鼻前庭,内被以皮肤,生有鼻毛,起滤过作用,为易发生疖肿处。后部为固有鼻腔,衬以粘膜,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有嗅觉及温暖湿润、净化被吸入空气的作用。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为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其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鼻腔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的解剖结构

编辑

外鼻:外鼻是指突出于面部的部分,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覆以皮肤构成。外鼻形如三边锥体,突出于颜面中央,易受外伤。上端较窄,最上部位于两眼之间,叫鼻根。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中央的隆起部叫鼻梁,鼻梁两侧为鼻背。鼻尖两侧向外方膨隆的部分叫鼻翼。鼻尖和鼻翼处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汗腺,与深部皮下组织和软骨膜连接紧密,容易发生疖肿,故发炎时,局部肿胀神经末梢,可引起较剧烈疼痛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部成鼻额缝,外缘接左右两侧上颌骨额突,后面以鼻骨与筛骨正中板相接,下缘以软组织与鼻外侧软骨相接。上部窄厚,下部宽薄,易受外伤而骨折,发生鞍鼻,由于血管丰富,骨折复位后易愈合。

血管: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由于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且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液动,故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时如误挤压或治疗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之虞。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鼻腔是顶狭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两侧的不规则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个部分。

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滞留吸入尘埃的作用,此外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贴,所以发生疖肿时,疼痛甚剧。鼻前庭的前部相当于鼻尖的内角处,有一向外膨隆出的隐窝,称为鼻前庭隐窝,常为疖肿、痤疮好发之处。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后的部分,内壁为鼻中隔。固有鼻腔后借鼻后孔通咽,其形态与骨性鼻腔基本一致,由骨和软骨覆以粘膜而成。每侧鼻腔有上、下、内、外四个壁。上壁(顶)较狭窄,与颅前窝相邻,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构成,筛板的筛孔有嗅神经穿过,下壁(底)即口腔顶,由硬腭构成。内侧壁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共同构成,鼻中隔偏向一侧,偏向左侧者多见。

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汇聚吻合丛,称黎氏动脉区或克氏静脉丛。约90%的鼻出血(鼻衄)发生于此,临床上叫易出血区。外壁构造复杂,由鼻骨额突,泪骨,筛骨,腭骨垂直部和蝶同翼突组成。外侧壁上有三个突出的呈阶梯状排列的、略呈贝壳形的长条骨片外覆粘膜,称鼻甲。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叫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叫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的后上方的凹窝叫蝶筛隐窝。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叫总鼻道。切除中鼻甲后,在中鼻道中部可见一个凹向上的弧形裂隙叫半月裂孔,裂孔上方的圆枕形隆起叫筛泡。

在中、上鼻道和蝶筛隐窝有鼻旁窦开口,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

顶壁:很窄,呈穹隆状,与颅前窝仅以筛骨垂直板相隔。筛板薄且脆,受外伤易骨折,且为鼻部手术的危险区。

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固有鼻腔粘膜按其性质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粘膜覆于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呈淡黄色或苍白色,内含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其余部分覆以粉红色的呼吸部粘膜,粘膜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上皮有纤毛,可净化空气并提高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鼻腔呼吸区粘膜的无纤毛柱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粘膜下层含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及杯状细胞,能分泌大的粘液和浆液,对空气起到调湿作用。鼻腔呼吸区粘膜面积较大,其固有的上、中、下三个鼻甲及相应的三个鼻道亦增大了粘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粘膜下毛细血管丰富;当冷空气进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血管象暖气片一样对其起到加温作用。据测试:0℃的冷空气经鼻、咽进入部,温度可升至36℃,与人体正常体温基本接近,可见鼻腔对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加温作用。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的含气空腔,又称鼻旁窦。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表面衬以粘膜构成,鼻旁窦粘膜通过各窦开口与鼻腔粘膜相续。鼻旁窦对发音有共鸣作用,也能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由于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相延续,鼻腔炎症可引起鼻旁窦发炎。

一般左右成对,共有四对,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窦的大小和形态各有不同,常有发育变异,鼻窦内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各窦均有窦口与鼻腔牙相通,按其解剖位置和窦口的所在部位,可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及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蝶筛隐窝。故在前鼻镜检查时如发现中鼻道有脓,知系前组鼻窦炎所致,后组鼻窦为发炎时见下流之脓液积聚于嗅裂,如改用后鼻镜检查,则可见上鼻道或嗅裂后段有脓,藉此对临床鉴别诊断方面有其重要意义。四对鼻旁窦中上颌窦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上壁是眶下壁,较薄,当上颌窦炎或肿瘤时,常可破坏骨质侵入眶内;下壁邻近上颌磨牙,紧邻骨质菲薄的牙根,故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颌窦;前壁在眶下孔下方处较薄,进行上颌窦手术时即由此处凿开;内侧壁为鼻腔外侧壁,邻近中、下鼻道,在下鼻道前上部骨质较薄,上颌窦穿刺即由此处刺入。上颌窦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后部,由于开口位置较高,所以上颌窦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易造成窦内积脓。额窦开口于半月裂孔前端。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

人体鼻

示例 示例

保健方法

编辑

1浴鼻法 将鼻浸在冷水里,闭气不息;少顷,抬头换气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10次左右。尤其是在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子,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

2、鼻内按摩法 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在冬春季节,此法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增强鼻腔耐寒能力,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还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

3、鼻外按摩法 以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擦热后,分别摩擦鼻梁两侧32次;用食指自上而下刮鼻梁16次;分别用两手食指摩擦鼻尖各16次,然后用两手食指点压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32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炎。

4、穴位按摩 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位于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静脉及眼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汇合处。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症。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在两眉中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此法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5、药物健鼻法 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可配合药物保健,如在鼻内点一些复方薄荷油,或适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以湿润鼻黏膜。另外,还可服用具有滋肺养、滋润护鼻效的中药方剂。取天冬10克,黑芝麻15克,沙参12克,麦冬10克,黄精10克,川贝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还应纠正不良的习惯。首先要保护好鼻毛和鼻黏膜,克服用手挖鼻孔、拔鼻毛或剪鼻毛等不良习惯。因为损害鼻毛和鼻黏膜不但会影响鼻功能,引起鼻腔内化脓性感染,而且可能引起颅内和耳的疾病。

上一篇 三分三

下一篇 山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