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编辑
病毒性脑膜炎80%以上由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柯萨奇、埃可及新型肠道病毒71型)引起。其次为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Ⅱ型单纯疤疹病毒等亦较常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亦可引起,但较少见。不同的病毒引起的脑膜炎临床表现无大区别,总的来说病情多不严重,预后较好。病毒性脑炎仍以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乙脑最多见。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则病情多较严重,预后差,重型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常常发生昏迷、抽搐、瘫痪、感觉异常、吞咽困难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由于昏迷、瘫痪,病人不会咳嗽、翻身,故容易并发肺炎和压疮。由于突发抽搐可导致窒息,小便障碍易并发泌尿道感染,这些并发症能延长病程和加重病情,细致的护理工作是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病由麻疹缺陷病毒所致,以进行性痴呆、运动失调、共济失调、肌痉挛及其他神经系统为特征。
(二)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致的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联合诊断:
传统的诊断方法是脑脊液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涂片方法阳性率低,而细菌培养的方法耗时过长,耽误了治疗时机。目前,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相应特异性抗体,PCR检测相应的细菌DNA。
(四)病毒性脑膜炎:
PCR检测相应的病毒DNA。
(一)利用ELISA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或)IgM抗体。乙型脑炎和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均已采用特异性IgM抗体作为早期诊断的措施。
(二)病毒核酸检测。只要已知该病毒的该酸序列,即可人工合成引物(primer)进行PCR体外扩增,可获得病毒特异核酸片段,有早期病原学诊断价值。现已用此法从患者CSF中检测单纯疱疹病毒。
(三)腰椎穿刺:
尽可能早做腰椎穿刺,脑脊液送常规、细胞学和特异性检查,最好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尽可能做病原学检查。一次脑脊液检查不能确诊、病情变化、观察治疗效果、鞘内用药等需反复多次腰椎穿刺。
(四)其他辅助检查:
多年来只能给病人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主要是消灭或抑制病原体,这常常需要外力的介入,如抗菌药物以及清除病灶等。激发或促使机体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机制有适度的改善,以增强防御及修复能力也很重要。另外,校正或调节病理生理机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对靶器官的损害,保护脑的功能,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等亦是冶疗的极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近年对疾病过程中的细胞与体液免疫逐渐增加了认识,因而,对CNS感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免疫反应的不同,同一致病因子在不同人身上有的致病很轻,有的很重,有的出现反复。在治疗控制感染源时,亦要考虑免疫反应造成的损害及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