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炎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王永炎,男,1938年9月2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内科学、神经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副院长 、副教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7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1997年至1998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 2001年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201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永炎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提出“毒损脑络理论”。出版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永炎

国籍:中国

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38年9月29日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简介

编辑

王永炎注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队伍与覆盖全国的重点研究室(基地),推动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体系建设。2012年,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新医药学科群”建设项目,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和提高团队平。王永炎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在“新”和“群”上下夫,专注于高端人才培养与平台搭建。2018年,在王永炎的带领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 。

王永炎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项《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的首席专家,他亲自组织9个研究单位、共计110名中青年骨干参与研究,提出了以方剂组分配伍研制现代复方中药的新模式,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团队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01年

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奖

香港求是基金会

2014年10月

标准化终身成就奖

中国标准化协会

2016年

中医药高学校教学名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提出“毒损脑络理论”

王永炎院士提出了现代中医药认识和研究脑系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毒损脑络理论”。2022年5月13日,真实世界研究证实“毒损脑络理论”指导下中成药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脑卒中的疗效。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5年08月至2008年12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四、五届副会长

1986年05月至2007年11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二、三、四、五届主任委员

1992年04月至2009年08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四、五届成员召集人

1998年08月至2002年0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医药顾问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2001年06月至2011年0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七届常委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教科文委员会委员

2011年0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第八、九届执委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所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

人物评价

编辑

王永炎为中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做着积极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评)

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人物,王永炎院士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上作出卓越贡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与使命。王永炎热爱中医药事业,极倡导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卫生事件中重要作用,并亲自组织实施,投身中医药应急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

上一篇 腰酸

下一篇 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