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溶酶体 编辑

生物学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又称胞溶体(cytolysosome),它是初级溶酶体与来自自噬作用(autophagocytosis)的含有内源性物质囊泡即自噬体(autophgosome)融合或溶酶体吞噬细胞质而形成,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自噬溶酶体

外文名:Autolysosome

前身:自噬体,溶酶体,细胞质

别名:胞溶酶体

形成

编辑

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而被损伤的细胞器,或过储存,它们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初级溶酶体接触,两者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自噬性溶酶体也可以通过溶酶体本身的内陷,并包围一部分胞质成分而成(但一般较少)。在自噬溶酶体内的内源性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消化分解的过程称为自噬。

作用

编辑

自噬性溶酶体是一种自体吞噬泡, 作用底物是内源性的,即细胞内的蜕变、破损的某些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这种溶酶体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内,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作为细胞内细胞器和其它结构自然减员和更新的正常途径。在组织细胞受到各种理化因素伤害时,自噬性溶酶体大量增加,因此对细胞的损伤起一种保护作用。

自噬性溶酶体的作用底物是内源性的,即来自细胞内的衰老和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等。它们由单层膜包围,内部常含有尚未分解的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或脂类糖原等。正常细胞中的自噬性溶酶体在消化、分解、自然更替一些细胞内的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当细胞受到药物作用、射线照射和机械损伤时,其数量明显地增。在病变的细胞中也常可见到自噬性溶酶体。

上一篇 均质

下一篇 异噬性溶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