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增生症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肥大细胞增生症系一组以肥大细胞增生性浸润为组织学特点的疾病,在一个或个器官内出现肥大细胞的增生和继发性积聚。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在皮肤的肥大细胞增生症(CM),增生仅限于皮肤;而系统性的肥大细胞增生症(SM)则是累及了一个或多个非皮肤的其他器官,有或没有皮肤的浸润。此组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CM最常见于儿童;SM的患者确诊时一般在40岁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3∶1。本组疾病可分为色素性荨麻疹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和肥大细胞瘤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肥大细胞增生症

就诊科室:皮肤科

多发群体:儿童,40岁左右的中年人

常见病因:细胞凋亡缺陷

常见症状:局限于皮肤的孤立性或弥漫性损害

病因

编辑

病因不明。目前较多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部分MC患者的病因是kit基因突变。此外MC有家族发病倾向。

肥大细胞增生症的发病机制是肥大细胞在组织中的聚集,同时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组织内肥大细胞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凋亡缺陷而非增殖失控。克隆研究和突变分析都表明,至少有些成人的肥大细胞病是肥大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的结果,而儿童期的肥大细胞病显示为细胞因子驱动的增生。

此外,某些药物寒冷、外伤、感染、饮酒、X线照射、放射显影剂、精神紧张等非特异性因素均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

临床表现

编辑

肥大细胞增生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CM最常见于儿童,可以出生时就发生,50%的儿童患者6个月内发现病变;SM的患者确诊时一般40岁左右。

临床可表现为局限于皮肤的孤立性或弥漫性损害,也可伴有、骨等损害,有时仅有内脏损害而无皮损。肥大细胞常聚积于皮肤,但偶也可聚积于其他器官,因释放大组胺而引起皮肤瘙痒、潮红,甚至出现恶呕吐心动过速昏厥休克等全身症状。

本组疾病可根据累及器官和范围分为色素性荨麻疹、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和肥大细胞瘤等。

1. 色素性荨麻疹

色素性荨麻疹是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中最常见的类型,初发于儿童,皮损为多发性卵圆形红棕色丘疹和斑疹,轻度外伤后即成风团。呈疏散对称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全身受累少见。皮损处稍加摩擦即呈红色,并有风团出现,即DArier征阳性疱和大疱样的病变是Darier征加重的表现。约半数病例皮肤划痕征阳性。少数病例有皮肤潮红、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心动过速、晕厥、休克等全身症状。50%以上儿童患者(在2岁以内发病者)-至青春期皮损可自然消退,而初发于成年期的患者有10%~15%合并系统性疾病,且很少有可能消退。大多数病例伴有间歇性瘙痒。

2. 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

儿童多见,成年人也可发生。皮肤呈红皮病样改变,轻度肥厚苔藓化。广泛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常导致潮红、腹泻、低血、休克等。

3. 肥大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头面部基本不累及。皮损为单发的粉红色或黄色丘疹或斑块,不出现系统损害,可自然消退。

此外,多数SM患者还可出现血液系统性病变。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增多可能发生骨髓衰竭出现在严重骨髓浸润的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类似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0%的SM病例有相关的非肥大细胞系克隆性血液病、单克隆性的造血系统增生性疾病,可于肥大细胞增生症诊断时或诊断后发现。

检查

编辑

1.体格检查

体检可发现各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体征及特异性表现。

2.实验室检查

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3.X线片骨骼损害。

4.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示特征性的肥大细胞浸润。在色素性荨麻疹的斑疹和丘疹中,真皮上部有稀疏的肥大细胞浸润,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典型的损害为真皮有浓密的富含嗜碱性胞质的大单核细胞聚集。这些细胞用吉姆萨、天青A或多色甲苯胺蓝染色时,可见异染颗粒。当水疱出现时,疱的顶部位于表皮下,肥大细胞在小水疱下聚积成带。

诊断

编辑

通过病史、发病年龄结合临床上有色素增多的损害,出现风团、人工划痕征阳性应考虑本病。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以协助诊断,X线片对确定有无系统病变有帮助。

治疗

编辑

1.可应用抗组胺剂和抗5-羟色胺剂,如赛庚啶可减轻荨麻疹瘙痒和发红。

2.口服甲补骨脂素和紫外线照射,可使大多数患者皮损消退,但停药后常复发,亦有报道1/4的患者疗效持续达5年之久。

3.损害内注射确炎舒松或局部皮质类固醇封包,亦可使皮损消退,但停药后即复发。

4.口服色甘酸控制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腹泻;色甘酸钠肠症状更有效;对皮肤损害其抗组胺作用亦较好。

预后

编辑

肥大细胞增生症的预后根据疾病类别的不同而有差异。大多数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皮损有自限性,常自行消退;成人则很少自退,但呈良性,仅极少数病例可恶变。

至少50%的儿童发病的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到青春期前可完全消退,剩余的患者也会出现皮损的改善或消退。静止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病程持久,但预后较好,不会减少预期寿命,或进展为侵袭性者。

已报道的与预后差相关的因素包括:无色素性荨麻疹、症状发生时年龄偏大、血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升高、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外周血涂片异常、可检测到的外周血D816V Kit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