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胃蝇 编辑

昆虫纲动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蝇,是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的昆虫。体中大小,长9-18毫米;全身密布黄褐色或黄白色的长绒毛,眼大有单眼;触角细,在面沟内;触角芒无毛,喙短,口器退化;胸有软毛,小盾片大,缺后小盾片;翅大,亚前缘脉及径脉各支均贴近前家脉,中脉向后伸展至后缘,有时向下弯曲,但从不向上;翅顶横脉消失,腋瓣小形;腹部长而尖、卵形;雄蝇腹尖,雌蝇产卵管大而突出;幼中生活在寄主的胃里。马胃蝇分布于中国西北、内蒙古地区,遍布于世界各地。成虫不寄生生活,也不采食,飞行缓慢。活动的季节在5~9月份,8~9月份活动最盛。在自然界交配后,雄虫即死亡,雌虫则于炎热的白天飞近马体,产卵在被毛上,每根毛上附着一枚卵,每一雌蝇一生可产卵700枚左右;卵细长、淡黄色,经10~14日孵化;蛹期1~2个月,羽化成蝇。马胃蝇在整个寄生阶段均有致病作用,成虫产卵时,骚扰马令其不能安采食和休息;寄生初期在口腔、舌部、部,引起局部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学名:马胃蝇

拉丁学名:Gastrophilusintestinalis

二名法:Gastrophilusintestinalis

界:动物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双翅目

科:胃蝇科

属:胃蝇属

种:马胃蝇

体长:9-18毫米

形态特征

编辑

马胃蝇属双翅目胃蝇科,其幼虫生活在寄主的胃里。体中等大。长9-18毫米。全身密布黄褐色或黄白色的长绒毛,强壮之蝇类。眼大有单眼。触角细,在面沟内,触角芒无毛。喙短,口器退化。胸有软毛,小盾片大,缺后小盾片。翅大,亚前缘脉及径脉各支均贴近前缘脉,中脉向后伸展至后缘,有时向下弯曲,但从不向上,臀脉1A达翅缘;翅顶横脉消失,腋瓣小形。腹部长而尖、卵形。雄蝇腹尖;雌蝇产卵管大而突出 。

生活习性

编辑

生活史

马胃蝇发育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成蝇在马前躯部位产卵,卵经1-2周孵化为1期幼虫,被马啃咬食入口腔,在粘膜下经3-4周蜕化为2期幼虫,吞咽入胃肠,以口钩固着在粘膜上吸血生长,经9-10个月蜕化为3期幼虫,至第二年春天自动脱离胃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壤中化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蝇。

习性

成虫不寄生生活,也不采食,在自然界交配后,雄虫即死亡,雌虫则于炎热的白天飞近马体,产卵与被毛上,每根毛上附着一枚卵,每一雌蝇一生可产卵700枚左右,尔后死亡。成蝇活动的季节多在5~9月份,8~9月份活动最盛。卵经5~10天或更久,孵化成第一期幼虫,并逸出卵壳在皮肤上爬行,引起痒感,马啃咬时被食入。一期幼虫在口腔粘膜下或舌表层组织内寄生3~4周,蜕变为第二期幼虫,移入胃内,在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寄生。约五周后,再次蜕变为第三期幼虫,继续在胃内寄生。到翌年春季发育成熟,自动脱离胃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中化蛹,蛹期1~2个月,羽化成蝇。

幼虫体长12至18毫米。圆筒形、前端稍尖,末端较前端大很多;有二对口钩。体躯各节环生一二列短刺。幼虫经常寄生于马、驴、骡等家畜消化道内,但也有寄生于犬、兔及人的胃内,故称“胃蝇”。有时幼虫侵入人的皮下,幼虫在皮下造成曲折的隧道,在外表可以见到隆起的条纹。

马胃蝇寄生于马、驴、骡的胃中。成虫外观似蜜蜂。体长16-20毫米。飞行缓慢,产卵于马的前腿、肩部、胸部及腹部等处的毛上。卵细长、淡黄色,经10~14日孵化。

幼虫居于毛上,当马舌舐取皮毛时,其细毛状幼虫由舌唇而传人口中,由此侵入组织,以达于胃。常以坚硬的口钩钩附于胃壁,取得营养,在胃中经过夏秋冬季,到明春排出体外。蛹化于泥土中,经3~5周才羽化。

地理分布

编辑

我国西北、内蒙古为最常见;分布于世界各地。

病原

编辑

我国常见四种马胃蝇,即肠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烦扰胃蝇。四种胃蝇成蝇大小不一,颜色不同,但大体外形都似蜂,体长10毫米左右到15毫米左右,腹部颜色有黄色,白黑相间,黄黑相间等颜色的花纹。第三期幼虫多呈红色,个别黄色,长在12-21毫米之间,宽在6-9毫米之间,形似蚕蛹,分节明显,每节有1-2列刺,幼虫前端稍尖,有一对发达的前钩,后端平齐,有一对后气孔

致病作用与症状

1、成蝇骚扰作用:成蝇在马身上产卵时,使马精神不安,影响采食与休息。

2、机械刺激与破坏作用:第一期幼虫在皮肤上时,引起瘙痒,在口腔内移行时,引起流涎咳嗽喷嚏,咀嚼困难,口腔粘膜水肿炎症或溃疡。第二期和第三期幼虫在胃壁及肠壁寄生时,引起这些部位水肿,炎症和溃疡,寄生多时,可堵塞这些起部位,引起严重的疝痛。

3、抢夺营养:幼虫在体内大吸食血液,造成贫血消瘦

4、毒素作用:由虫体分泌或排泄毒素,进一步加重患马的营养障碍

症状在寄生虫体较少,膘形较好的马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一些消化机能紊乱。在寄生虫体较多的马,表现为消化不良,贫血,消瘦,甚至引起胃肠穿孔,胃肠堵塞,表现出疝痛症状 。

危害

编辑

马胃蝇在整个寄生阶段均有致病作用:成虫产卵时,骚扰马令其不能安心采食和休息;寄生初期在口腔、舌部、咽喉部,引起局部水肿、炎症或溃疡;幼虫移行到胃、十二指肠,以其口前钩深刺入粘膜,形成火山口状损伤,引起慢性胃肠炎或出血性胃肠炎;幼虫还吸食血液,虫体还有毒素作用;幼虫排出体外时,还可引起直肠粘膜充血、发炎;幼虫对肛门的刺激,可引起病马摩擦尾部,引起尾根和肛门部擦伤、炎症。

病马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贫血、周期性疝痛、多汗、消瘦、免役能下降、严重的可因渐进性衰弱而死亡。

诊断及防治

编辑

诊断

根据患马消瘦,消化机能紊乱,或有疝痛表现,结合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判断。确诊需在口腔或皮肤上找到1期幼虫,或在粪便中找到3期幼虫。尸体剖检在胃或肠找到幼虫可确诊。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药物进行驱治诊断。

防治

应在秋冬两季进行预防性驱虫。对病马,可用兽用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一次投服;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也有一定效果。在幼虫位寄生于口腔、或咽部时,可用5%敌百虫豆油喷涂虫体寄生部位,可杀死幼虫。

此外,注意每天刷洗马体,搞好厩舍和环境卫生,防蝇也很重要 。

上一篇

下一篇 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