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 编辑

生物学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骨骼是一种能够提供对生物柔软内部器官进行构型,建筑和保护的坚硬的外部结构。一般是把虾、蟹、昆虫节肢动物体表坚韧的几丁质的骨骼称为外骨骼,它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内水分大蒸发,自我修复能强的作用。有时也指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棘皮动物石灰质的板和棘。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外骨骼

外文名:Theexoskeleton

性质:一种外部结构

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分大量蒸发的作用

主要成分:几丁质

所属学科:动物学

主要组成

编辑

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体壁由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层,基膜和角质层。表皮细胞层由一层活细胞组成,它向内分泌形成一层薄膜,叫做基膜,向外分泌形成厚的角质层。

角质膜主要由几丁质(甲壳质)和蛋白质组成,前者为含化合物,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而后者大部分为节肢蛋白。甲壳动物的外骨骼还含有大量质,昆虫的却几乎无钙质。

角质层除了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保护内部构造外,还能与内壁所附着的肌肉共同完成各种运动,跟脊椎动物体内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叫做外骨骼。

外骨骼,在自然状态,是指以硬壳或'皮'的昆虫(如甲虫,蟑螂)和甲壳类动物(虾,蟹) 。

这是不同于鸟类和其它动物(包括人类)的。凡具有皮毛的都属于内骨骼。

主要功能

编辑

CTure" alt="中国国产新型单兵负重辅助

内骨骼与外骨骼的关键的区别在于保障。昆虫和螃蟹中的外骨骼是充当盔甲的器官。它也为生物提供了一个框架或结构。在某种程度上,骑士的全金属盔甲,可称作一种外骨骼,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硬壳或皮肤,在战斗中保护骑士。航天服和深海潜水的" JIMM "装也算是外骨骼,因为它们在极其恶劣的外部条件条件下帮助人体正常工作,

然而,科学家们对这方面进行了更加广阔的拓展。 外骨骼,被更多的联系到" 超级装 "或用于扩充或增强一个人的生理机能系统。他们帮助一个人举起或携带较重的负荷,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在军事上,外骨骼将帮助战士更好地进行战斗,因为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携带更多的武器和装备,并具有比正常人更强的体能。

外骨骼技术定义:外骨骼技术可以增强人体行动能力、减轻负重,通常由金属或纤维等材料制成,最初旨在帮助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严重关节炎疾病的群体克服行动困难

有关实验

编辑

发展人体外骨骼的挑战

尽管外骨骼的概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出现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鉴于基础技术的限制,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实践性的概念。

美军实用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美军实用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能量供应是一个主要阻碍。 人体外骨骼的能量源必须是可移动的,并且能够为穿衣者所分派的任务来提供足够的能量。能量源也不应在任务进行中出现衰减。

运动是另一个问题。人体可以走路,奔跑,及向前后任意弯曲。这些复杂的运动都已被证明是难以被机械所模拟的。

人体外骨骼试验

在2001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决要克服外骨骼的发展上的技术问题。 DARPA的拨出5000万美元用于为期5年的的用以军事用途的外骨骼项目开发工作。

实验状态下的外骨骼机器人实验状态下的外骨骼机器人

日本 公司也一直在努力以商业用途开发外骨骼,特别是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和生活(散步,爬楼梯,负载等)。

双方在外骨骼方面发展的努力被认为是成功的。报道称由DARPA的资助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项目,以及在在盐湖城的sarcos研究公司已做好该领域演示的准备。日本则拥有HAL - 5 (第五代外骨骼系统,叫混合肢体辅助系统或HAL)。该系统是一个全身套装,目的是对肌肉萎缩脊髓功能损伤的人们在无人力援助的情况下进行协助。

这些发展正在缓慢地解决着多年来那些让外骨骼只能停留在画板上的障碍。

迟早,外骨骼会真正进入实用领域的。

军事应用

编辑

从2000年开始,美军开始从事“增强人体机能的外骨骼”(EHPA)项目的研究,计划研制一种机器骨骼,提高人的军事作战方面的能力,计划在2005年开始进行样品试验。未来士兵佩戴外骨骼机器人后,将成为一名超级士兵,拥有无穷的力量,可携载更多的武器装备,火力威力增强,防护水平提高,同时可克服任何障碍,高速前进,不会产生疲劳感。

机器外骨骼

编辑

1. 赛百达因Hal-5 日本科技公司“赛百达因”(Cyberdyne)研制的HAL-5是一款半机器人,拥有自我拓展和改进功能。它装有主动控制系统,肌肉通过运动神经元获取来自大脑的神经信号,进而移动肌与骨骼系统。HAL(混合辅助肢体的英文缩写)可以探测到皮肤表面非常微弱的信号。动力装置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肌肉运动。  HAL-5是一款可以穿在身上的机器人,高1600毫米,重23公斤,利用充电电池(交流电100V)驱动,工作时间可达到近2小时40分钟。HAL-5可以帮助佩戴者完成站立、步行、攀爬、抓握、举重物等动作,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借助HAL-5完成。HAL-5装有混合控制系统,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均有不错表现。

赛百达因Hal-5 赛百达因Hal-5

2. 救援机器人T52 Enryu  T52 Enryu是机器人家族的一个大块头,重量近5吨,身高达到3米。它非常强劲,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清理路面上的碎片。T52 Enryu可以在任何灾害的救援工作中派上用场,例如地震。它靠液驱动,也被称之为“超级救援机器人”,能够举起重量近1吨的重物,机械臂则可以完成所有类型的动作。T52 Enryu由日本 公司Tmsuk 于1994年3月设计,而后在长冈技术科学大学接受测试。测试中,它成功从雪堆上举起一辆汽车。

救援机器人T52 Enryu 救援机器人T52 Enryu

3. 松下充气式外骨骼

松下充气式外骨骼在设计上用于帮助瘫痪患者。它的肘部和腕部装有传感器,允许手臂控制8块人造肌肉。人造肌肉内装有压缩空气,用于挤压瘫痪部位

松下充气式外骨骼 松下充气式外骨骼

4. 伯克利·布里克外骨骼

伯克利·布里克外骨骼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设计,致力于帮助士兵、营救人员、野火消防员以及其他所有应急人员的Bleex计划为设计提供资金支持。设计伯克利·布里克外骨骼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人员轻松携带各种装备。

伯克利·布里克外骨骼 伯克利·布里克外骨骼

5. 机甲外骨骼

机甲外骨骼是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机甲的一种复制品高度达到18英尺(约合5.48米),由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工程师洛斯·欧文斯发明。机甲外骨骼实际上是一种步行机,由里面的驾驶员操控。它的外形与人类似,正如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它也拥有一身好拳脚和剑术。

机甲外骨骼 机甲外骨骼

6. Stelarc外骨骼

Stelarc外骨骼是一款肌肉机器人,外形与蜘蛛人类似,长有6条腿,直径达到5米。它是一种混合人机,充气和放气之后便可膨胀和收缩,与其他外骨骼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使用时,操作人员需站在中间,控制机器朝着面部方向移动。Stelarc外骨骼由流体肌肉传动装置驱动,装有大量传感器。

Stelarc外骨骼 Stelarc外骨骼

7. 脑控外骨骼系统

这种外骨骼能够实现骨骼、肌肉与神经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有骨骼和肌肉都由大脑直接控制。脑控外骨骼系统由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神经力学试验室设计。

脑控外骨骼系统 脑控外骨骼系统

8. Springwalker外骨骼

Springwalker外骨骼能够像所有动物一样奔跑跳跃。借助于这种外骨骼,佩戴者的奔跑速度最快可达到每小时35英里(约合56公里),跳跃高度可达到5英尺(约合1.52米)。

Springwalker外骨骼 Springwalker外骨骼

9. 被谋杀教授步行辅助设备

这款步行辅助设备用于帮助少肌症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少肌症可导致患者骨骼肌流失。之所以起“被谋杀教授”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款步行辅助设备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被人枪杀的凯文·格拉纳塔教授研制。格拉纳塔早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研制的步行辅助外骨骼却仍在帮助着很多患者。

被谋杀教授步行辅助设备 被谋杀教授步行辅助设备

10. 引力平衡腿部矫形器

引力平衡腿部矫形器在设计上用于帮助佩戴者在不受引力影响下走路。由于消除了引力影响,这也就意味着轻偏瘫患者在这种矫形器帮助下可以很容易行走。借助于这种设备,轻偏瘫患者可以重获力量和控制能力。这种矫形器由美国特拉华州大学研制,可以进行调节,能够在腿部移动和引力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引力平衡腿部矫形器 引力平衡腿部矫形器

相关发展

编辑

流程上看,外骨骼即从依赖硬件传感器收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发展成为将硬件客观数据与人体主观信息相结合的新型信息输入方式。

信息接收后,机器的计算能力与人体的思维能力进行信息处理,再通过机器的算法能力与人体的决策能力互相协调、优化判断后进行智能输出,将人体智能与机器智能相融合,从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从而形成更高效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科学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2023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与电影中稍有不同的是,工信部此番实施方案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放在养老服务方面。

上述方案提到,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方案还鼓励养老领域相关实验基地把机器人应用作为实验示范重要内容,研发推广科技助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研究制定机器人助老助残技术应用标准规范,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训练等康复辅助器具。

此前曾有行业媒体预计,2025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8.5%,C端市场将增长最为迅。其中,中老年人群又是众多企业的重点关注人群。

上一篇 翅脉

下一篇 咀嚼式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