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编辑

婴儿和幼儿的统称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婴儿和幼儿的统称,一般是指0-6岁的幼小儿童。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在许的儿童论著、医学论著、儿童早期教育会将它们并起来说,以示方便理解。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如果从孩子发展层面来说还是有两个方面区别,一为婴儿(出生到36个月的儿童)和幼儿(3~6、7岁的儿童)。婴幼儿是一个受护群体,在保育和教育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婴儿以母乳为主食(4-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1岁后以成人食物为主食。2022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婴幼儿

体重:9000~10000克

身长:出生时50厘米

睡眠:14~15个小时

成长规律: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教具特点:采用五彩缤纷的色调制造

简介

编辑

婴儿和幼儿的统称,一般是指0-7岁的小龄孩子。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在许多的儿童论著、医学论著、儿童早期教育等会将它们并起来说,以示方便理解。

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如果从孩子发展层面来说还是有两个方面区别,一为婴儿(0-3岁)和幼儿(3~6、7岁的儿童)。

身体信息

编辑

体重

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5个月的小宝宝5个月的小宝宝

身长

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头围

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胸围

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语言

发育12个月的孩子不但会说爸爸、妈妈、奶奶、娃娃等,还会使用一些单音节动词如拿、给、掉、打、抱等。发音还不太准确,常常说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语言,或用一些手势和姿态来表示。

睡眠

睡眠每天需14~15个小时,白天1~2次。

幼儿的身长和体重与1岁以内婴儿相比增长速度有所减慢。生后第一年身长共增长25厘米左右,1岁后身长增长速度逐渐减慢,1~2岁内全年身长增长约10厘米;2岁以后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左右。1岁以后直到学龄期,小儿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通常3岁以前的小儿体重增长较多,3~7岁身高的增加较体重为快。1~3岁小儿的体型仍为躯干部较长,下肢相对短。由于活动量增加,从外表看,不象婴儿期那么胖,这是正常现象。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处于领先地位。1~3岁内头围全年增长2厘米;以后直到15岁,仅增4~5厘米,达到成人的头围。出生时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左右小儿的胸围赶上头围;1岁后只12岁胸围超过头围。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颅囟的变化反映了颅骨发育情况。一般1岁半的幼儿颅囟都应闭合。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仍稳定增长:体重稳定在每年增长2kg左右,身高稳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婴儿时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为下降。从会走、会跳、会跑开始,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神经里发展迅速:语言、记忆及思维想象、精细运动等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趋向智能发展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周围交往增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多样化,易产生同情感、荣誉感、信任感,正确引导下,可逐步区别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呈飞跃发展,2岁开始,可以说多词句的语言。

成长规律

编辑

育儿俗语

八个月是爬行的重要时期八个月是爬行的重要时期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是最经典的育儿俗语。意思是婴儿三个月时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来回滚;八个月会爬;一岁会走。这句话与现代医学理论基本是一致的,能有效地帮妈妈们解决育儿中发现的问题。

俗语意义

从生理角度看:

1.3月龄前宝宝的枕部与背部呈直线,不宜用枕头,否则可能影响宝宝呼气不通畅,而使脑部供受到影响。

2.6月龄前,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在婴儿车里。宝宝会因力量不足而使上身弯曲,会造成呼吸不通畅,使脑部供氧受到影响。

3.会爬之后,妈妈要高度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任何容易误食呛伤的小东西都要远离宝宝。茶巾、桌布等就不要铺了,因为宝宝一揪,上面的物品恐怕就要砸到宝宝了。还要小心提防电插座

4.腰椎在1岁左右才能够逐渐发育成熟,爬、走路、跌倒、再站起,是一个运动发育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可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严重时还会使宝宝的脊柱发育发生畸形,所以不建议使用学步车。

5.婴儿记忆力发育

2个月的小婴儿有运动记忆和姿势记忆,如横抱小婴儿就要找奶吃,双腿一提就知道换尿布,停止了哭声,他是不是也知道换好尿布有奶吃呢?这些姿势与吃奶所建立的联系已形成条件反射。

3个月的小婴儿就能在许多人中区别出他的母亲,他注视母亲的脸时间比对别的人要长,他已经能记隹这个带给他温情和欢乐的面孔了。如果不当心给小婴儿吃的奶烫了些,他就会一再躲避奶头。如果一次洗澡太热或者肥皂水渗进眼睛,下次再下水就会哭。

5个月的小婴儿到了陌生环境就东张西望,家里买了一件新东西他会久视不移。这些都说明婴儿已经有了记忆。

注意事项

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受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影响而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比如宝宝的独立行走时间从10月龄到16月龄内均为正常。

护理保健

编辑

婴儿护理

1、宝宝喝奶

各月龄孩子的生长状况与喝奶量

0~2个月

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内,喝奶都比较专心,因为睡眠时间比较长,喝饱之后就会入睡。2个月后,孩子的食量开始减少,至4个月时,会出现生理性的厌奶期,孩子会自动调整喝奶量,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孩子体重增长没什么异常,家长就不必太担心。

儿童保健手册内附有生长体重曲线表,只要孩子的体重百分比不低于正常数值的两格,就属于正常范围。妈妈定期体检就可得知孩子的身高体重。若按体重来计算孩子喝奶的基本需求量的话,理想的喝奶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50毫升奶比较好。

例如:体重6公斤的孩子,每天的喝奶量就是150×6=900毫升,即孩子每天的喝奶需求量。只要每次喝奶量保持在100毫升~150毫升之间,仍属正常数值。

3~4个月

如果孩子在三四个月后,每次喝奶量低于100毫升,体重没有增加,且为期已超过1个月时间的话,就不能视为单纯的生理性厌奶了。此时,要观察孩子有否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例如:体重不再增加或增长缓慢、生长发育速度迟缓、生长曲线慢慢往下掉等情况出现时,都要怀疑是否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影响了孩子智能的发展、免疫功能的完善等。

6~7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开始食用副食品。有些孩子会不太喜欢喝配方奶粉,家长还得想办法让孩子喝,因为其他任何牛奶代用品的热量和营养的完整性都不如牛奶。1岁以内的孩子,基本上还须以配方奶粉为主食,不喝奶的孩子,往往在身高等方面不能发育得很好。 在辅食方面可以选择如国产米粉与进口米粉的差别就是各自添加的微量营养素稍有差别,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不管是国产的婴儿米粉,还是进口的米粉,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已经达到科学配方水平的,并且是已经通过国家检测标准的合格产品,都可以放心给宝宝选用,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宝宝的口味。

8~9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开始用汤勺喂孩子吃饭了。中国人习惯由家长亲自喂,而国外研究表明,不妨让孩子自己吃,即使吃得满头满脸、到处都是也无所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且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勇于、乐于尝试新生事物。

1岁以后

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喝乳制品补充营养,但2岁内的孩子,牛奶的分量仍必须占到食物总摄入量的30%以上,且至少要保证早晚两餐的奶量较为充足。2岁以下的孩子不宜喝低脂鲜奶,据国外研究报告指出,太早给孩子喝低脂奶粉,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两岁以前的孩子,还是喝全脂牛奶比较合适。

2、宝宝喝水

宝宝所需要的水分约100~150cc/kg/天,但是牛奶中有七分之六是水分,而且新生儿的活动力不强,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宝宝长到2~3个月以后,活动力、新陈代谢都增加,开始要喝水;而且若是夏天,容易流汗流失水分,应该补充水分。通常是宝宝喝完奶后,在两餐中间喝水,如果是针对已经长牙的孩子,也可以在喝水时清除口腔中奶渣。陈昭惠医师则表示,完全喝母乳的宝宝在前六个月并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即使非常炎热的天气,只要宝宝需要了就喂母乳,也不需要喝水。

3、宝宝熟睡时可不可以喂奶

通常不鼓励在宝宝熟睡时喂奶,因为这样不仅会有吸收不佳的情形产生,也会造成宝宝清醒时肚子不饿不想喝奶的情形;此外,熟睡时口中含奶水,奶嘴容易顶到牙龈部分,都容易造成奶瓶性龋齿。

4、如何知道宝宝饿了

当宝宝的嘴唇、舌头做出吸吮的动作;或是嘴巴碰到东西,如衣服、毛毯等,头就转向过去,而且嘴巴还会张大,甚至碰到自己的手就会吸吮手指时就是宝宝肚子饿了,称为“吸吮反射”,即表示母亲可以喂宝宝喝奶了;至于小宝宝哭闹,则表示已经是非常饿了。另外可以将手放在小宝宝的嘴边,若会一直吸也表示宝宝肚子饿了。

5、宝宝常常吐奶或溢奶

宝宝喝完奶后,将从嘴角流出少量奶水,称为“溢奶”;若奶量很多甚至是喷射状,称为“吐奶”;两者有时不易区别。

以下的方法可以减少吐奶或溢奶的发生:喂奶喂到一半就拍背帮宝宝排气;少量多餐,一次不要喂得太多,以免腹胀;宝宝睡觉时可以采右侧睡或趴睡;此外,挑选一个合适的奶嘴也是减少吐奶的重要关键。

严重的食道逆流会有许多并发症,例如宝宝吐奶或溢奶时如果呛到自己,有可能引发吸入肺炎胃酸逆流造成食道发炎出血,甚至贫血;喝下去的奶都被吐掉,造成生长迟缓;喝完奶后容易哭闹不安。呛奶严重时可能导致婴儿呼吸衰竭甚至窒息,呛奶严重时应将婴儿面朝下置俯卧位,略向下成一定角度更好,拍击后背,助其迅速吐出。严重的胃食道逆流,除了上述的情形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外,必要时进行皱褶手术plication。

有一个和胃食道逆流要区别的病是“幽门肥厚性狭窄”,若宝宝很想吃奶,一喝奶便呈喷射状呕吐,体重没有增加,可能是罹患“幽门肥厚性狭窄”。幽门在胃到十二指肠的交界处,若幽门肥厚狭窄会造成奶水无法顺利流过,好发于宝宝出生后2~5星期,需要手术治疗

婴幼儿婴幼儿

6、如何帮宝宝拍气

帮小宝宝喂奶时可以暂停以方便排气,正确的拍气方法是手掌拱起,力量适中不要太轻,以免无法拍出气体;拍背位置在下背部,即是胃的正后方。宝宝最好采坐姿,直坐在大人的膝上,不要趴着;拍气约5~10分钟即可,若仍有气体未排出,无须再继续。

喂奶后,也可将宝宝抱直靠在胸前,不须拍背,约3~4分钟之后,气体会自然排出;若是没有打嗝,可将宝宝平躺在床上数分钟后,重复上述动作即可。

7、宝宝不喝奶、厌奶,怎么办

宝宝不肯喝奶可分为刚出生的宝宝不肯喝奶或是开始进入厌奶期;吕适存医师表示,有些新生儿从婴儿房或育婴中心刚回家后不肯喝奶,原因多半是新手父母缺少哺喂的经验。

若喂奶方式不正确,会使宝宝喝不到奶,而导致不想喝奶。常见的是将奶瓶直放、塞进小宝宝的嘴里,因为奶瓶的角度不当,到舌头,使小宝宝喝不到奶。所以最好将奶瓶以45度角轻放到宝宝的嘴里,让奶嘴上端顶到宝宝嘴巴的上颚软骨,宝宝自然就可以产生反射作用吸奶。若是喝母奶的小宝宝,则要注意宝宝吸乳方式是否正确,宝宝是否含住整个乳头及乳晕。

有时小宝宝喝奶时睡着,可能是穿得太多导致想睡觉影响食欲,此时可以让小宝宝少穿一点衣服、露出手脚,或按摩小宝宝的背部、脚掌,让小宝宝保持清醒。若一直不肯喝奶或喝不完,就必须少量多餐,并且观察小宝宝是否吃得足够;可由宝宝的小便次数观察,若一天小便5~6次,颜色浅黄色不浓稠即可;穿着纸尿裤的宝宝不易判断是否尿湿,可由尿裤是否变重得知。

另一种宝宝不喝奶的原因是4~6个月的宝宝开始厌奶,会出现不肯喝奶,或喝了就吐、喝奶量降低。厌奶的主要原因是宝宝长大需要吃其他东西,宝宝的体内乳酵素开始减少,舌头的味觉也开始产生变化,胃口开始改变,所以要吃一些更有营养的食物。陈志成医师建议,厌奶期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机会,通常添加副食品后,厌奶的情形就会改善。吕适存医师建议副食品的添加原则是尽量简单、清洁,经常变换口味。

8、宝宝可以喝羊奶

母亲可以喂小宝宝喝羊奶吗?医学界持反对的意见,因为羊奶中缺少叶酸,可能会造成叶酸贫血症,而且羊奶矿物质含量过多,容易造成脏负担过重,所以不适合小宝宝直接饮用。但婴儿配方羊奶粉,其作用和一般牛奶制成的配方奶粉一样,可以食用。

9、红疹

新生儿刚出生几天,皮肤会出现红疹,或是子上有小白点,此为正常现象,会自然消退。

10、新生儿黄疸

正常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小宝宝出生2~3天后开始出现,皮肤有发黄的现象,一般4~5天皮肤变得最黄,约7~10天之后会自然消退;若黄疸现象持续14天仍未消退,最好进行抽血检查,注意是否是直接的胆红素过高,因有可能是胆性的疾病,如"病理性黄疸"。

喝母乳的宝宝有时会出现"母乳性黄疸",黄疸会消退得比较慢,约两三个月后才消退,并无大碍,除非胆红指数15~17毫克/毫升,须换血时,才停喂母乳。陈志成医师表示,宝宝有"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核黄疸,暂停母乳2天,可使黄疸快速下降,不要因此中断停喂母乳或尽早恢复以免造成宝宝奶头混淆,降低喝母乳的意愿。

11、汗疹

出生后1~2星期小宝宝最容易发出汗疹,也称“粟粒疹”,好发部位在两颊、额头、腋下、颈部、胸前或皮肤皱褶处等,原因是宝宝的汗腺不发达,衣服又包得密不通风,导致出现红色突出小疹。

汗疹有时会有消退后又出现的情形,家长不用担心,只要注意清洁,维持通风,不要帮小宝宝穿太多的衣服;若小宝宝的身体常常流汗潮湿,可多洗一次澡。

12、脂溢性皮肤炎

脂溢性皮肤炎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新生儿出生1~4个月后会在两颊、头皮、耳朵后侧、眉毛出现黄色油性的结痂——称为“奶垢”或“油垢”,严重时,两颊皮肤也会干湿、身体也会有结痂。

若头皮有“奶垢”,母亲帮宝宝洗澡前先用清水沾湿洗净(不要使用肥皂),或用婴儿油涂抹在“奶垢”处,轻轻剥落即可,此时头发通常会跟着脱落;约出生4~5个月前会完全脱落。耳后也会有“油垢”,剥落后底部通常会湿湿的,而且会再结痂,约出生后8个月会消退。

若皮肤红肿、结痂情形严重、两颊干湿,可到小儿科门诊,请医师开列处方,通常是类固醇药膏。脂漏性皮肤炎有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的前兆,要特别注意。

13、玫瑰疹、麻疹德国麻疹

玫瑰疹常见于宝宝出生后3~6个月,症状是最初几天会发烧、出疹子,虽然发烧但是活动力仍然旺盛,等到烧退了,疹子就出来了,一两天后疹子就消退了。至于麻疹或是德国麻疹,因全面接种疫苗,所以已经较少发生。

14、尿布疹

宝宝有尿布疹的情形,通常是接触潮湿尿布太久或是排泄物中的有毒物质,如阿莫尼亚刺激宝宝的屁股而引起。陈志成医师建议,宝宝排便后最好用清水清洗干净,不要只用湿纸巾擦拭,因为刺激物质仍留在皮肤上。万一发现尿布疹,可以使用医师开的药或是准备氧化软膏在洗完小屁股之后涂擦。若考量尿布的成本,可选择两种尿布,在宝宝发生尿布疹时用较好的尿布,平时则用一般的尿布。陈昭惠医师则表示尿布的差异性不大,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

15、小便异常

宝宝刚出生到满月前,因为还没有适应外界环境,饮食也不规律,再加上肠子里面仍然有在妈妈体内时积蓄的物质,所以小便容易异常。常见的情况有:

小便啤酒色或尿色发红,甚至会有血尿,这多半是由于宝宝体内的盐结晶把尿布染红的,不算病态。爸爸妈妈不必惊慌,也不用做什么特殊护理,一般3天左右宝宝就会自动痊愈。如果宝宝持续血尿超过3天以上,最好及时带宝宝就医。

冬季护理

1、冬天到了,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不带宝宝到户外运动,相反,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更应该责增加到户外的频率,晒一晒太阳,一是能促进的吸收,而是能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2、要经常开窗换气,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睡觉时一定要脱去外套,穿透气性好的内衣以及棉被。

3、室内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为最好,家中可自备一个温度计,根据稳定的变化,可及时调整空调的温度和风力。并且每天做到每三个小时开窗通风,并且由于开空调后室内温度比较干燥,所以常备一个装满水的脸盆放在室内,并且每天更换一水。

4、洗澡前,先打开暖气,温度升高后再给宝宝洗澡,水温不宜过高,40度左右即可,冬天洗澡的频率不宜过高,一般为3天一次最为适宜。

5、冬季温度低,户外活动相应的减少了,宝宝容易缺维生素D,所以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可适当吃一些鱼肝油

6、根据宝宝手的冷暖程度来适当地添加衣物,冬季空气干燥宝宝幼嫩的皮肤很容易冻伤,所有每天早晚要涂一些儿童专用的润肤霜,切勿使用一些成人的护肤品。

7、要常备一条干净的干毛巾在宝宝生病,出汗后要及时擦去,避免受凉感冒

8、要多饮水,一天大概1000毫升水左右,大概四杯的量,水温为温水最好。这样有助于补水和排毒。

9、清晨鼓励宝宝用冷水洗脸,增强宝宝呼吸道的耐寒能力。

10、晨起后喝一小杯淡盐水,以清理口腔颌肠胃。

日常护理

1、一岁后也要喂奶粉

为了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营养,很多妈妈会给一岁以上的婴儿继续喂奶粉,其实一岁后,孩子应该喝鲜牛奶。这时只靠奶粉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需要同时喂婴儿食品。

2、学会走路前需要步行器

以前认为,婴儿学会走路前使用步行器可以促进身体发育。但是使用步行器可以让婴儿仅靠移动脚就能去想去的地方,这反而会延迟孩子的发育。而且如果妈妈因为做家务活没有注意孩子,到处乱走的孩子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所以如果一定要使用步行器,最好每天限制在一定时间内。

3、长痱子抹痱子粉

孩子身上长痱子时,妈妈会给孩子抹痱子粉,这反而会恶化症状。痱子是因为身体出过多的汗,堵塞汗腺引起的。如果长痱子时抹痱子粉,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爽快,但是过一会儿痱子粉会聚成一团,堵塞汗腺,加剧症状。所以不建议使用痱子粉。

大部分妈妈都是第一次养孩子,所以经常会找有经验的人请教。但是有经验的妈妈也会有错误的观念。

早期教育

编辑

手表效应

有一天,如果你有一只手表,那么你可以很轻易的知道是几点了。但是如果你当时拥有两只手表,而且两只手表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往往不知道是几点,因为他不知道那只手表更加准确!

启示:孩子学习应该有个标准,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者,老师和家长来说,他们对于孩子之前的教育准则和要求应该是一致的,特别是对于行为、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父母和家长更是应该一致,否则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泡菜效应

如果有一天你想做泡菜,你将同样的蔬菜泡在不同的水里,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启示: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都是不同的,由于长期的生活在一种环境中,所以他的性格、气质、思想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同。和古语说的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说明了人是在环境之下形成的,人在婴幼儿时期不可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态度效应

外国著名的心理学和动物学家做个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找来两只性格迥然不同的猩猩。一只性格温顺,另一只则气暴躁。专家将他们分别放到两间墙面都装满镜子的房间里,温顺的猩猩面对许多“同伴”很开心,很快和这个“群体”打成一片,生活的也很和睦,当三天之后从房间带出来的时候依旧恋恋不舍。另一只脾气暴躁的猩猩,进入这样的房间之后就开始和那群“同伴”争斗起来,三天之后,这只猩猩心力交瘁而死。

启示:当教师和家长们面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时候,最好是每时每刻对于他们都以友爱、可爱可亲的态度,因为孩子会在你们的镜子里看到那种态度,你如何做,也会激发孩子这样做的态度来回应你。时间长了,也会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有很大一部分影响的!

服中药

编辑

煎药量

因婴幼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以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浓。如3岁以下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七毫升,分三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煎药方法

发散药类,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而补益药类,仁、梗、壳类煎药时间要长些,均以文火慢火为宜。煮沸后发散药可煎5-10分钟,补益药可煎20分钟。

喂药时间

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服药,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粘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

服药方法

药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烫伤婴幼儿,食道,胃粘膜等;过凉不但会造成胃不适,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药效。不要捏着婴幼儿鼻灌药,免得药液呛入气管。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服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以利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大引发呕吐,药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疗效。

以上是给婴幼儿煎服中药时的几个基本方法,具体到某一方或某一种药物,则需在医师的指导下煎喂。

教具特点

编辑

婴幼儿教具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 采用五彩缤纷的色调制造。因为婴幼儿对于鲜艳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婴幼儿教具产品通常会采用多彩的色调制成,以吸引婴幼儿的注意。

2、 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是为了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以儿童的能力为设计重点。

3、 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重量、颜色;或者声音。

4、 教具的设计,以供给一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目标。

5、 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的培养其。内在纪律。

6、 每样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

7、 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己改正。既有助于孩子自己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亦能培养。知过能改。或独立、负责的品德,并有助于创造性思考和打开智慧窍门等多种作用。

8、 由步骤、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

饮食

编辑

1. 不要过分担心孩子不吃东西只要他身体健康没有生病就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孩子饿了自然会吃,胃口不可能每顿都一样因此不要强求一定要吃多少。

2. 除考虑营养以外孩子的食物还要注意色香味俱全,另外给孩子的菜应切得细一些米饭不要煮得太干。

3. 饭前半小时不易给孩子吃东西即使是一块糖一块饼干也不能吃,以免抑制了正餐食欲。

4. 不要借助冷饮或巧克力等引诱孩子吃饭否则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糕。

5. 吃饭前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不能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边看电视。

6. 让孩子来帮助准备饭菜带着孩子一起买菜让他挑选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可能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做菜,这样参与会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

7. 吃饭时父母千万不要采取哀求恐吓或是哄骗的方式逼孩子吃,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执拗,您可以用既坚决又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些就是今天要吃的食物,你自己选择不爱吃就没有了。

8. 不要议论孩子的饭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更不要许下吃一口饭讲一个故事这类的愿望。

9.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因为情绪会影响消化能,一边吃饭一边教训孩子或在饭桌上发生争吵都会影响孩子的胃口和食欲。

10.不要让孩子以为只要他肯吃父母就高兴,这会对孩子产生压力易导致偏食或过胖。

上一篇 疫苗

下一篇 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