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意愿妊娠 编辑
非意愿妊娠是指没有准备及计划而发生的妊娠,主要是发生性交时没有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或使用不当导致的,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2013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300万例人工流产发生,主要原因就是避孕失败或没有避孕导致了非意愿妊娠。非意愿妊娠的结果也可能是生下孩子,但是由于孩子的到来太突然,父母没有做好准备,有可能降低产妇幸福感,对婴儿回应更少;而对于未婚少女来说,可能面临着歧视和污名。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修正)等法律和政策文件,从普及非意愿妊娠预防知识、规范非意愿妊娠补救措施等方面贯彻落实“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的目标。国际上也有相关文件来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预防非意愿妊娠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生殖过程、避孕
中文名:非意愿妊娠
外文名:Unintendedpregnancy
外文名:Unwantedpregnancy
别名:意外怀孕
播报
一些国际文件也从女性权利保护和女性生殖健康的角度对非意愿妊娠这一话题进行了阐述。国际人权会议发布的《德黑兰宣言》(Tehran Declaration)(1968)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1979)从女性人权的角度强调了女性拥有自由决定生育情况的权利,佐证女性可以采取安全人工流产等方式应对非意愿妊娠。联合国发布的《女性生殖卫生指南》(Guidelines on Female ReproduCTive Health)(2014)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发布的《委员会意见:减少育龄期女性的非意愿妊娠(NO.654)》(Committee Opinion No.654: Reproductive Life Planning to Reduce Unintended Pregnancy)(2016)从医学角度阐释了预防非意愿妊娠发生的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德黑兰宣言》(1968)
第十六条 家庭及儿童之保护仍为国际社会所关怀。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的基本人权。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第十六条 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消除在有关婚姻和家庭关系的一切事务上对妇女的歧视,并特别应保证妇女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
(e)有相同的权利自由负责地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并有机会使妇女获得行使这种权利的知识、教育和方法。
《女性生殖卫生指南》(2014)
能够获得有关避孕的知识和用具不仅对于确保女性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她们的家庭、子女乃至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指南》介绍了预防非意愿妊娠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性教育、预防不安全流产等内容,并就如何改善生殖卫生用品的供应、为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相关培训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加强产前和产后护理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步骤。
《减少育龄期女性的非意愿妊娠》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于2016年颁布了文件,提出要在2020年减少10%的非意愿妊娠。建议利用每次患者来诊的机会指导其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生育计划;尊重并积极参与患者的妊娠计划,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倾向提供孕前或者避孕咨询;与患者讨论避孕方法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帮助她们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避免非意愿妊娠;让患者理解妊娠计划和生育间隔的重要性,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了解平价医保政策及本地区的政策,以便给患者提供免费或低廉的避孕方法;支持减少贫困、人种、种族卫生服务差异的举措,因为这些都是导致非意愿妊娠的根源。
播报
教学目标
预防和应对非意愿妊娠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性教育中,对非意愿妊娠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时涉及到知识要点和相关技能。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非意愿妊娠”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下的第1个主题“怀孕与避孕”。此外,核心概念1“关系”下的第4个主题“长期承诺及子女养育”,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下的第2个主题“性行为与性反应”中也有相关内容,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理解怀孕的关键特征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列出怀孕的基本特征(知识);
► 描述验孕方法(知识);
► 列出与早婚(自愿或被迫)、早孕和早育有关的健康风险(知识);
► 意识到过早发生非意愿怀孕会带来健康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消极后果(态度);
► 有怀孕迹象时,找到一位可信赖的成年人(包括父母或监护人)并可与之沟通(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不同形式的避孕措施有着不同的有效率、功效、益处和副作用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预防非意愿怀孕的有效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功效(例如男用和女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避孕针、皮下埋植、紧急避孕药)(知识);
► 解释什么是非意愿怀孕的个人脆弱性(知识);
► 说明以正确的方式坚持不发生性交是防止非意愿怀孕的有效方式(知识);
► 说明以正确的方式坚持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现代避孕措施能够预防性活跃人群的非意愿怀孕(知识);
► 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技能);
► 解释紧急避孕措施(在合法和可获得的情况下)能够预防非意愿怀孕,包括因未采用避孕措施、避孕措施不当或避孕失败、以及因遭受性侵害导致的非意愿怀孕(知识);
► 说明自然避孕法并不像现代避孕措施那样可靠,但当无法采用现代避孕措施时,自然避孕法好于完全不避孕,可以在专业卫生人员的建议下使用该方法(知识);
► 说明绝育是一种永久的避孕手段(知识)。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非意愿怀孕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年轻人都应该能够获取维持自身健康与福祉所需的服务和保护
学习者将能够:
► 审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它们如何保护未成年母亲继续完成学业、获得生殖健康服务、不受歧视(知识);
► 认识到少女因怀孕而被学校排斥或开除是对她们人权的侵犯(态度);
► 识别在非意愿或有计划怀孕的情况下,针对怀孕妇女或少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和支持服务(知识);
► 理解不安全人工流产会给妇女和少女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知识);
► 意识到即使发生早孕或非意愿怀孕,怀孕的妇女或少女也应该获得高质量、安全和全面的医疗保健和支持(态度);
► 展示当朋友或爱人经历有计划怀孕、非意愿怀孕或养育子女时,自己如何在健康、福祉和教育方面为她们提供支持(技能)。
核心概念1:关系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父母,并且亲子关系包含多种不同的责任
学习者将能够:
► 列举父母需要承担的责任(知识);
► 比较成年人成为父母的不同方式(例如意愿和非意愿怀孕、领养、寄养、借助辅助生育技术以及代孕)(知识);
► 明确表示每个人都应该能决定自己是否要成为父母以及何时成为父母,包括但不限于残障人士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态度)。
要点: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以及因非意愿怀孕而成为父母会带来负面的社会和健康后果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童婚、早婚和强迫结婚以及因非意愿怀孕而成为父母所带来的社会和健康层面的后果(知识);
► 认识到童婚、早婚和强迫结婚以及因非意愿怀孕而成为父母是有害的(态度);
► 寻求帮助和支持,以解决童婚、早婚和强迫结婚以及因非意愿怀孕而成为父母等情况所带来的担忧(技能)。
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危害健康和福祉的性行为
学习者将能够:
► 解释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实现人生规划(知识);
► 解释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可以降低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性传播感染或非意愿怀孕)(知识);
► 明白非插入式性行为不会导致非意愿怀孕,而且能够降低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同时也能带来性愉悦(知识);
► 认识到人们可以选择减少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并实现人生规划(态度);
► 做出明智的性行为决策(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性行为能带来愉悦,同时伴随着与健康和福祉相关的责任
学习者将能够:
► 总结性愉悦和性责任的关键要素(知识);
► 解释为什么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改善性关系(知识);
► 反思社会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人们对于性愉悦的期待和体验(知识);
► 认识到了解身体的性反应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并确定身体各项机能是否良好,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知识)
► 认同作为性伴侣的双方均有责任避免非意愿怀孕,以及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态度);
► 就性的需求和底线进行沟通和交流(技能)。
要点:做出性决策之前需要考虑降低风险的策略,以预防非意愿怀孕和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内的性传播感染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风险降低策略对于预防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的重要性,包括减少已通过分娩、性虐待或者无保护性行为等途径的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知识);
► 了解援助交际会削弱协商安全性行为的能力(知识);
► 认识到可以通过正确的决策减少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态度);
► 思考并应用风险降低策略来预防非意愿怀孕,避免感染和传播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1 在日常教育中,如何教育青少年预防非意愿妊娠?
答:在教育中,家长应秉持包容的态度与青少年进行交流。帮助青少年明白作出合理性决策的必要性和方法,教育其在面对非意愿的性行为时要学会说出拒绝,并明确禁欲是杜绝非意愿妊娠的最好方式。若要发生性交,需具有防范非意愿妊娠的意识,及时进行正确避孕,了解常见的避孕措施,并学会这些避孕措施的使用。掌握正确全面的避孕知识有利于青少年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远离非意愿妊娠。
常见问题2 当青少年发生非意愿妊娠时,作为家长应如何处理?
答:家长应成为青少年的坚实后盾,在态度上表示出对其的关心爱护,在行动上一定要帮助其妥善处理非意愿妊娠,了解非意愿妊娠发生的缘由,安抚青少年的心理,帮助寻求解决策略。如果最后决定终止妊娠,可陪伴青少年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安全人流;如果决定不终止妊娠,需要帮助青少年处理好和伴侣之间的关系,给予悉心的照料。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教育
小学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在小学性教育中,主要从预防青少年怀孕的角度向学生传达与非意愿妊娠相关的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首次谈及相关话题是在六年级。
六年级下册“性与生殖健康”单元“预防青少年怀孕”主题中对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方法进行了讲解。青春期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青少年怀孕会对个人发展、婴儿健康以及家庭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学习避孕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非意愿妊娠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有足够的准备。了解避孕知识是青少年的权利,也是预防青少年发生非意愿妊娠的最佳途径。
另外,读本还强调,预防非意愿妊娠、采取避孕手段并不是女性个人的责任,需要伴侣双方共同承担。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非意愿妊娠的影响及其预防方法。另外,还涉及到了计划生育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预防非意愿妊娠、采取避孕措施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可能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要求。
播报
妊娠意愿评估
妊娠意愿的评估需要使用符合中国国情的量表,学者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编制妊娠意愿量表,判断中国妇女的妊娠意愿。在访谈、问卷方式中主要涉及的主题有:妊娠打算、对母亲角色的渴望、避孕措施使用情况、期望子女数、双方父母的影响、性别偏好、丈夫/伴侣的影响、妊娠时机、孕前偏好等。妊娠意愿量表的应用能促进大家对中国女性妊娠意愿的理解,深刻洞察家庭计划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女性对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影响非意愿妊娠发生的因素研究
非意愿妊娠多以终止妊娠为结局,因此在研究影响非意愿妊娠发生的因素时,多以各医院的人工流产者为研究对象。影响非意愿妊娠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生育状况、男方避孕意愿、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流产后关爱
人工流产后关爱(post abortion care,PAC)是一种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通过集体宣传教育和一对一咨询向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及其伴侣宣传避孕知识,帮助其选择采取恰当的避孕方法。坚持开展优质的PAC服务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的生殖健康战略,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及重复流产率,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PAC对降低非意愿妊娠的作用。
播报
《朱诺》(Juno)【美国/加拿大】
片长:97分钟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
剧情简介:《朱诺》讲述了一个少女发生非意愿妊娠的故事。高中生朱诺正经历着青春期到成人的转变。在一次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性交后,她发生了非意愿妊娠。和自己的男友布里克谈婚论嫁显然还为时过早,但朱诺并不想堕胎,她和好友商量,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然后交给一对善心的夫妇抚养。然而,父母终究得知了朱诺的秘密,反应并没有朱诺料想的那么糟糕——一家人因为腹中的孩子团结起来,共商计策,为她分担怀孕的点滴苦乐。但是,朱诺毕竟是一个超级年轻的妈妈,小小年龄如何应对这一切,恐怕还要经历一次心灵的蜕变。
尽管发生了非意愿妊娠,但朱诺的家人并没有责备朱诺,而是及时给予她爱和支持,伴侣布里克虽然看起来笨拙,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朱诺一起面对这一意外。影片虽然是理想主义的喜剧,却为现实中的人们提供了努力的方向。预防非意愿妊娠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意外一旦发生,则需要用爱和包容来面对。
《朱诺》电影海报
《四月三周两天》【罗马尼亚】(2007)
片长:113分钟
类型:剧情
剧情简介:苏联解体前夕的1987年,其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罗马尼亚仍有明确法律禁止堕胎。被男友抛弃的女大学生Gabita发生了非意愿妊娠,她的室友兼好友Otilia决定帮她秘密堕胎。通过朋友的介绍,两人联系到了愿意做手术的医生,并筹集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然而,她们所筹的钱仍然无法满足医生的要求。为了让好友顺利堕胎,Otilia不得不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来满足医生。事后,她开始思考自己同男友的关系,并提出假设:如果她意外怀孕,男友会是怎样的态度?而影片名字“四月三周两天”,正是Gabita从怀孕到堕胎的时间总长。
影片整体呈现了一种不安的基调,事实上,在1987年的罗马尼亚,整个民族都深怀不安,物质的匮乏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才是整个社会的焦虑来源。在这样的社会中,发生非意愿妊娠的女性大多只能选择秘密堕胎,而这些不安全的手术对无数女性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四月三周两天》电影海报
非意愿妊娠是指没有准备及计划而发生的妊娠,主要是发生性交行为时没有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或使用不当导致的。非意愿妊娠是一个与意愿妊娠相对的概念,随着人工避孕方法逐步出现,社会对人口问题、女性性解放与生育控制、孕产妇与婴儿死亡率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加之人们意识的转变,非意愿妊娠和意愿妊娠的概念才逐步被广泛应用,并且被社会认知。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有超过2亿妇女的避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约8000万例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低收入国家缺乏避孕措施导致的妇女非意愿妊娠比例高达60%。全球每年有1500万15~19岁的少女怀孕分娩,占分娩总数的1/5。
在中低收入国家,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是导致15~19岁的年轻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与年龄在20~29岁的孕妇相比,年龄为20岁以下的孕妇生出死胎以及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周内夭折的比例要高出50%。
2019年,湖北中医院大学与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共同进行了一项对我国3590名妇女的生殖健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避孕失败为女性选择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占比约16.7%;其次为未避孕(或未坚持避孕),占比约为36.6%;仅约16.7%的调查对象流产原因为优生优育。而在未避孕的群体中,有20.0%的调查对象因无避孕意识而未避孕,其余因怕麻烦、侥幸心理等原因未避孕。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避孕分别为避孕失败的前3种原因,避孕套破裂及带环妊娠共占比约8.9%。
非意愿妊娠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避孕失败或没有坚持正确采取避孕措施。另外,遭受性侵害也是造成非意愿妊娠的一个原因。
最安全的避孕方法是禁欲,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采取科学的避孕措施是避免非意愿妊娠的主要方法。效果相对较好的避孕措施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针、安全套等。其中,安全套除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功能以外,还具有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功能。避孕措施需要按照正确方法坚持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会使避孕效果大大降低,比如:在性交中,等到快射精的时候才戴安全套;漏服短效避孕药;选择了不适宜自身体质的宫内节育器,造成宫内节育器脱落等。另外,使用安全期避孕、体外射精等方法则有更大的可能造成避孕失败,这两种避孕方式的有效性均在60%~75%左右,避孕效果比较低。安全期避孕主要是根据月经周期推算排卵期,但推算出的排卵期不一定准确,而精子可以在体内存活5天左右,所以安全期避孕效果较差。在使用体外射精避孕时,男性在未射精时也会有少量含有精子的液体流出,可能进入女性阴道和子宫,所以避孕效率较低。
没有采取或没有坚持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包括:双方心存侥幸心理、怕麻烦、担心影响性愉悦程度、缺乏正确全面的避孕知识、难以获得避孕服务、一方没有坚持避孕等。
非意愿妊娠可能有两种结局,一是孩子出生,二是选择人工流产。不同的结局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但都会对个人、婴儿与家庭造成影响。
人工流产是指因非意愿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总体来说,早孕人工流产的方法安全、有效,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妇女自身防护屏障、损伤子宫内膜,对生殖系统及其功能产生潜在的伤害。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有:盆腔炎性疾病、宫腔粘连、增加不孕风险、对再次妊娠与分娩过程和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选择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或采用不安全方法进行人工流产,则可能会增加意外情况的发生几率,甚至危及孕妇的生命。
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身生理条件通常还未达到孕育新生命的最佳时期,若发生非意愿妊娠,孕育胎儿会引起许多身体问题。比起年长的女性,青少年怀孕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贫血、疟疾、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其他性传播感染、产后出血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
非意愿妊娠还可能对心理带来一些影响,由于妊娠的发生出乎意料,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对于未婚先孕的女性来说,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对未婚先孕的污名与歧视,容易造成女性的低自尊感。发生非意愿妊娠的女性若是还在上学,可能会因怀孕影响学业成绩,甚至被迫辍学,这可能会增加少女对学校的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引发暴力乃至自杀行为。非意愿妊娠若造成学业中断,为女性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接受教育不足会影响其未来的生存、就业与发展,限制其人生选择。
通常来说,非意愿妊娠者接受定期产前保健和进行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意愿妊娠者,婴儿出现低体重和早产现象的概率也比较大。
对于残障少女来说,目前社会对残障人群缺乏足够的理解以及教育与服务方面的支持,因此残障少女可能更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也更难获取相应服务,这使得她们在出现非意愿妊娠时面临更为不利的局面。因此,残障少女的非意愿妊娠大多以流产为结局,少数生下婴儿的,也因种种因素影响而难以保障婴儿的生存。
对于青少年来说,非意愿妊娠通常是不成熟的决定导致的结果。在身体上,青少年的身体还未发育成熟,不具备孕育新生命的最适宜身体条件,容易造成对自身和胎儿的伤害。青少年怀孕产下的婴儿中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和窒息的比率更高,这些情况都会增加孩子的死亡几率和将来发生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岁以下的母亲所生婴儿发生死产概率以及婴儿在出生一周内死亡的比例比20~29岁母亲所生婴儿高出50%,母亲越年轻,婴儿死亡的风险就越高。在心理上,青少年年龄尚小、阅历不足,还没有完全做好为人母的准备,无法为婴儿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非意愿妊娠也可能会对家庭造成影响。非意愿妊娠发生后,怀孕女性与伴侣通常需要共同面对这一事实,伴侣的决策会影响怀孕女性的决策,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伴侣双方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指责对方未能持续使用避孕措施、不够负责任等。同时,一些未婚女性不愿告知父母自己怀孕的事实,以免受到父母责备。这些因素都会对家庭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事实上,在女性发生非意愿妊娠后,伴侣及父母的支持至关重要。
另外,非意愿妊娠也会为家庭增加经济负担,选择进行人工流产需要一笔支出,选择抚养孩子则需要更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的城市,年轻女性在发生非意愿妊娠后更有可能遇到经济方面的问题。
在发生非意愿妊娠时,可与伴侣共同商讨,考虑终止妊娠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利弊,寻求医生建议,尽快决定是否终止妊娠。若是未成年人,则需要及时寻求父母的支持,并参考医生给出的建议,在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若决定终止妊娠,则需要根据孕周选择不同的终止妊娠方式。怀孕10周以内,可以选择人工流产或者药物流产;怀孕10~13周,需要行钳刮术;孕周13周以上需要行中期引产术。孕周增大,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的机会也会增加。因此,决定之后需尽快去正规医院咨询手术事宜。
医疗机构、学校应该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引导选择高效、合适的避孕措施。婚前健康教育关口应前移,在中小学中就应开展全面性教育,让学生掌握避孕与性决策知识,教育学生要快乐更要健康,懂得使用避孕措施的意义。另外,国家也需要强化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针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重视男性伴侣的全面性教育与宣传工作。
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涉及到了与非意愿妊娠相关的内容,但基本是围绕育龄夫妻制定的,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相关服务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其中《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修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2016)、《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从普及非意愿妊娠预防知识、规范非意愿妊娠补救措施等方面贯彻落实“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的目标。《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2018)从促进计划妊娠、落实高效避孕措施的角度进行阐述。
(三)构建优质服务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科技创新步伐。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推进和完善“国优”、“省优”两级创建制度,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率先实现优质服务基本覆盖,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大改革创新步伐,保证创建活动整体快速推进,到“十一五”末期,力争全国80%的县实现“国优”和“省优”。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建立完善优孕优生服务政策,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提倡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长效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引流产的发生。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推进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实施“三千人才工程”及西部地区县乡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进修实习计划,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提高服务水平。
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二)大力提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力争在“十三五”前期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作为重点,完善设施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健全会诊、转诊网络,保障母婴安全。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高龄孕产妇、再生育和不孕不育人群的服务和指导,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符合条件准备再生育人群免费提供取环、复通等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科学规划、统筹做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对已生育两个子女的夫妻提倡使用长效避孕措施,提高避孕药具服务可及性,减少非意愿妊娠。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和服务,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五)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行动。省、地市、县各级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并实现骨干培训全覆盖。
3.开展村级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健康素养66条、健康教育技能、慢性病规范管理、地方病及其他重点疾病防治、避孕节育非意愿妊娠知识等。可依托农民夜校等系统内外各类培训平台开展。2018年实现骨干培训率不低于30%,2019年实现全覆盖,2020年针对健康问题和需求,实现强化培训全覆盖。
人工流产是非意愿妊娠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多次重复人工流产严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身心健康。为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进预防为主、避孕为主服务落实,指导接受人工流产的妇女即时落实高效避孕措施,减少重复流产,促进计划妊娠,保障妇女健康,国家制定了这一规范。
一、服务对象
怀孕27周内因非意愿妊娠而人工流产的妇女。
本规范中人工流产是指负压吸引术、钳刮术、药物流产、引产等人工终止妊娠。
二、服务目的
(一)提高服务对象及其配偶(伴侣)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服务对象流产后即时和半年内长效、可逆、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避免非意愿妊娠。
(三)降低服务对象流产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保护生育能力,保护妇女健康。
(四)促进有计划的妊娠。
三、服务内容及流程
本规范主要在术前初诊、手术当日和术后随访等环节,明确规范了以上三个环节的宣传教育内容、一对一咨询、指导人工流产后即时落实高效避孕措施等服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非意愿妊娠是性与生殖健康领域的概念,在教育中往往从生殖健康和青春期发育等角度进行呈现。我国各部委颁布的教育类文件中,《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要求学生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和《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三部文件要求开展青春期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则要求学生掌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优生优育及适宜的避孕方法、了解非意愿妊娠及其应对措施等。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