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 编辑

心理学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运动、变化着的理过程,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情绪,往往被称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事物发展变化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内因和外因。而内因一向被认为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则是第二位的原因。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心理因素

外文名:PsychologicalfaCTors

注音:xīnlǐyīnsù

释义: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

概念

编辑

【注音】xīnlǐyīnsù

【释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例如:中医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内因”(参阅 宋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而七情都是心理因素,也都是“内因”。

人的心理因素包括许,象紧张、兴奋沮丧恐惧、期待、高兴、热烈、冷漠、积极、消极、肯定、否定、怀疑、信任、尊敬、鄙视等等。广义的讲,人的心理因素,包括所有心理活动的运动、变化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而心理因素的研究更为广泛,象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生理现象的神经机制;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存在于个人头中的、与行为有关的心理现象的等等。

其实,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积极心理因素与消极心理因素,它们是相互排斥的。因此,要切实达到发展积极心理因素的目的,就离不开自我调控。例如: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虽然错综复杂,而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再如:冠心病也是一类心身疾病,即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的,而其成因却与心理因素有关。 国内外相关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生患者受教育程度、紧张焦虑 、与职业应激因素都有关。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主张把人看作是自然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如怎样克服过度焦虑;如何消除抑郁;医生与病人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等等。并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心身疾病的分类,也用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美国精神性疾病诊断治疗手册(DSM)来看,DSM-Ⅲ(1980)及DSM-ⅢR(1987)均用“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分类。诊断标准第一条就是:“有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心身有时间相关”。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作用不是机械的、单向的,而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心理因素是多层次动态系统,制约心理因素发展的,有先天的和后天的两个方面。

构成

编辑

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认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当一个人在接触外界时,通过眼、耳、、舌、皮肤等器官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例如视感觉、听感觉、嗅感觉、味感觉、肤感觉等。另一类是反映人体自身各个部分的内在现象的感觉,例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感觉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的整体反映或关系反映。如人从颜色、气味、形状等认识一个苹果,就是知觉过程。人脑对物体在空间内形状、大小、远近、深度和方位的反映称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是认识外界物体时间特性(延续、顺序)的知觉。运动知觉是认识外界物体移动的知觉。记忆是对感知过或思维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引用信息论的概念;认为记亿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信息的储存以及在需要时信息的提取和输出的过程。思维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与概括性反映。想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产生一种新的形象。想象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想象能够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情绪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总带有一定的态度,心理学把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称为情绪。情绪虽然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但它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反映客观现实本身,而情绪是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态度的体验可以分为两类,即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分为满意与不满意的情绪,或肯定的情绪与否定的情绪。狭义的情绪是指比较低级的、与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情感是与高级的、社会的与行为的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例如义务感、责任感、同志感、爱国主义情感等。一般说来,可以把情感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心理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的情绪而发挥作用的。

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某种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相互联接的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个性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对事物的态度与趋向。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与世界观,反映出个性的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不仅对改造客观世界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活动,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是人对一定的客观事物的需求。动机是激发人去行动的主观动因,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与动机对人的行为与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理想是人为之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积极想象。信念是人从事活动的精神支柱,是人对事物确信的看法。信念的动摇与瓦解,可造成人的精神崩溃。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态度与看法,它是人的个性与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信念与世界观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调节作用。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与性格等。气质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性情”、“气”。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把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称做能力。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人的气质与人的性格对人的健康与疾病也发生一定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有机体,而且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从事着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也与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有害的物质因素能够引起人的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与此相反,物质因素(例如药物等)能够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心理因素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或作为身心疾病的治疗手段。

医学心理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