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芥 编辑
白芥(Sinapis alba L.)是十字花科、白芥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达75(-10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叶大头羽裂;叶柄长1-1.5厘米;上部叶卵形或长圆卵形。总状花序有多数花,果期长达30厘米;花淡黄色,直径约1厘米;花梗开展或稍外折;花瓣倒卵形,长8-10毫米。长角果近圆柱形,长2-4厘米,宽3-4毫米,直立或弯曲;种子每室1-4个,球形,直径约2毫米,黄棕色,有细窝穴。花果期6-8月。
原产于欧洲。中国辽宁、山西、山东、安徽、新疆、四川等省区引种栽培。白芥为喜暖、抗旱作物。白芥子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在海拔1300-1900米,年均气温13-18℃。对土壤的要求较宽,以紫色土和砂壤土最为适合。
白芥以种子入药,含白芥子甙、芥子酶、芥子碱、4-羟基苯甲酰胆碱、4-羟基苯甲胺等成分。性温,味辛。有温肺豁疾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能。用于寒疾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症。全草可作饲料。
(概述图参考来源:)
白芥子主要含有多糖、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黄酮5大类成分,白芥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以脂肪酸为主。白芥子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以油酸、芥酸为主。起初,史丽颖等从白芥子中分离出棕榈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11-二十碳烯酸、芥子酸、1,1-二甲氧基共7种脂肪酸成分;李日葵等还从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2-己烷基环丙烷癸酸和2-己烷基环丙烷辛酸;吴圣曦等从白芥子挥发油中鉴定出9种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3-丁烯酯、3-丁烯腈、2-乙氧基丙烷、3-甲基-3-丁烯腈、2,3-二羟基丙醛、异硫氰酸丁酯、1-异硫氰基-3-甲基-丁烷、异硫氰酸苯乙酯;张媛等则从白芥子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16种成分:豆蔻酸甲酯、γ-亚麻酸甲酯、棕榈油酸、5,10-十五碳二烯-1-醇、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硬脂酸甲酯、11,13-二十碳二烯酸甲酯、11-二十碳烯酸甲酯、花生酸甲酯、芥酸甲酯、山萮酸甲酯、15-二十四烯酸甲酯(、二十四酸甲酯;邓红等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分离出21种成分:乙酸内龙脑酯、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β-倍半水芹烯、邻苯二甲酸酐、二氢单紫杉烯、1,3-环辛二烯、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9-十六碳烯酸甲酯、9-十八碳烯酸甲酯、8-十八碳烯酸甲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反-11-二十碳烯酸甲酯、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13-二十二碳烯酸甲酯、11-二十二碳烯酸甲酯、9-二十二碳烯酸甲酯、二十四烷酸甲酯;冯宝民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酸-2′-醛基-5′-呋喃甲酯、对羟苯基乙腈、对羟基苯甲醛、胡萝卜苷、软脂酸-1-单甘油酯、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