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葵 编辑
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var. crispa Linnaeus)是锦葵科锦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枝,茎被柔毛;叶圆形,裂片三角状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至疏被糙伏毛或星状毛;叶柄瘦弱,托叶卵状披针形,疏被柔毛。花小,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白色,花期6-9月;果扁球形,网状,具细柔毛;种子肾形,暗黑色。
冬葵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菜,最早记载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菽。” 冬葵从汉代就开始种植,历史非常悠久;产自中国湖南、四川、贵州、甘肃等省区,北京、甘肃会宁等地也偶见栽培。喜欢冷凉气候,生长能力旺盛,适应性强,采收期长。
冬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稀特蔬菜,不仅能食用,根、花及种子均可入药,在《药性论》中记载:有明目,通窍,清热解毒,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其叶圆,边缘折皱曲旋,秀丽多姿,是园林观赏的佳品,地植与盆栽均宜。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中文名:冬葵
拉丁学名:Malvaverticillatavar.crispaLinnaeus
别名:葵菜、冬寒(苋)菜、薪菜、皱叶锦葵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锦葵目
科:锦葵科
属:锦葵属
种:野葵
变种:冬葵
分布区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甘肃等省
种子在8℃时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以上植株病害严重,低于15℃植株生长缓慢。需肥特性以氮肥为主,需肥量大,耐肥力强。适宜春播和秋播种植,夏季播种易化苗,故夏季露地不宜栽培。
白梗冬葵 茎绿色,叶片较薄,叶柄长,叶色绿,较耐热,早熟,适宜秋季栽培,代表品种有福州白梗、重庆小棋盘和浙江丽水冬葵。 |
|
紫梗冬葵 茎绿色,节间短,节间及主脉为紫色,叶柄基部的叶片部分呈紫红色,叶柄较短,叶片微皱,主脉7条。生长势强,晚熟,开花迟,生长期长,适宜春播,北方多用此品种。代表品种有福州紫梗,长沙糯米冬葵和红叶冬葵。 |
|
冬葵宜采用种子繁殖。
冬葵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多采用条播,按20厘米行距开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再覆土1厘米厚,每667平方米用种量750克,播后8-10天出苗。
育苗播种前种子应先催芽,苗床整平后,打透底水,再均匀地撒上种子,盖上约1厘米厚的细土草木灰混合的肥土,以盖严种子为度,而后再铺上覆盖物,防止烈日灼伤种芽和水分蒸发。
幼芽出土后便可揭去覆盖物,并及时浇水。苗期要注意经常浇水,锄草施肥等管理工作。苗期经20-30天即可起苗定植。按株行距20厘米定植,每穴2株。栽培时间
冬葵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不论瘠薄、肥沃均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播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0千克作基肥。深翻耙平,做成1.2-1.5米宽平畦待用。田间管理
定苗
在幼苗长到3叶1心时,要及时进行间苗(株距为5厘米),幼苗5片叶时定苗,株行距为15厘米×25厘米。苗期杂草生长旺盛,要及时除草,同时进行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的发育。
水肥管理
定苗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5-7千克。进入采后期后,为防止菜体内硝酸盐残留超标,停止追施速效氮肥。采种
采种植株于2月至3月下旬播种,可采用育苗或穴播,穴行距为20厘米左右,每穴播种4-5粒,每667米用种量约250克,出苗后10-25天间苗,每穴只留1株苗。植株5片叶后开始追肥浇水以促进生长发育,管理上不摘心,不采收嫩叶,6月份种子成熟。由于种子成熟程度不同,可分批进行采收,将采下的种子捆扎至于阴凉通风处,下面铺张报纸等以便接住散落下的种子,待风干后,轻轻将种子抖落,清除其中的枯枝残叶或其他杂物,将其装入袋中储藏。每667米可采收50千克左右。适时采收
冬葵病虫害较少。但生长期间需注意防治蚜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根据蚜虫对黄色的正趋性和对银灰色的负趋性,生长前期可利用黄板诱蚜或用银灰色膜避蚜。蚜虫点片发生时,就要加强防治。必要时可采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灭杀比毙6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农药安全间隔期内禁止采收叶片上市。
食用
冬葵以幼苗或嫩茎叶供食,营养丰富,每100克嫩茎叶含水分90克,蛋白质3.1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4克,钙315毫克,磷56毫克,铁2.2毫克,胡萝卜素8.98毫克,粗纤维1.5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C55毫克。可炒食、做汤、做馅,柔滑味美、清香。老叶可晒干制粉,与面粉一起蒸食。药用
冬葵其叶圆,边缘折皱曲旋,秀丽多姿,是园林观赏的佳品,地植与盆栽均宜。性状鉴别
冬葵子果实由7-9个小分果组成,呈扁平圆盘状,底部有宿存花萼。分果呈橘瓣状或肾形,直径1.5-2mm,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果皮外表为棕黄色,背面较光滑,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种子橘瓣状肾形,种皮黑色至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子叶心形,两片重叠折曲。气微、味涩。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褐色。
①胚乳细胞较多见,呈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11-35微米,壁略呈念珠状增厚。
②种皮栅状细胞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晰,细胞细小,呈星状;侧面观为一列柱状细胞,长33-46微米,直径8-12微米,壁甚厚、木化,胞腔梭形,内含球状结晶。
③星状毛易见,由5-7细胞组成,亦有单个散在,呈披针形,基部钝圆,直径5-15微米,长106-245微米,壁厚1-2微米。
④色素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胞腔内含红棕色块状物。
⑤子叶表皮细胞类长方形,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或椭圆形,含拟晶体。
⑤螺纹导管多见,直径27-33微米,网纹导管较少见。
应用鉴别
冬葵子甘,寒,能利水,滑肠,下乳。茯苓甘,平,能利水,健脾,安神。
理化鉴别
取粉末2克,加水20毫升,振摇15分钟,滤过。取滤液加活性炭1克,置水浴上脱色15分钟,滤过。取滤液2毫升,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滴,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生成棕红色沉淀;另取滤液2毫升,加10%a-萘酚乙醇溶液3滴,摇匀,沿管壁加硫酸0.5毫升,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又名葵菜、冬寒菜、蕲菜。葵的一种。叶肾形,稍皱缩。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嫩梢、嫩叶可作蔬菜。茎叶皆入药。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春鹅秋鶵,冬葵温韭。”晋张华《博物志》卷四:“人食冬葵为狗所啮,疮不差或致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葵》:“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蔬一·冬葵》:“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