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 编辑

竹黄科竹黄属真菌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竹黄(学名:Shiraia bambusicola Henn)是竹黄科、竹黄属真菌。子座大小为(1.5-4.0)厘米×(0.5-2.0)厘米。成熟的子座为粉红色,肉质。子囊壳为球形或者椭圆形,埋于子座的边缘,成熟时常有喙,直径480-580微米。子囊圆柱形,具有明显的双层壁,(260-350)微米×(22-35)微米。子囊孢子常为纺锤形,两端稍尖,砖格状纵横分隔,幼时无色,成熟时常稍带橄榄色或者淡褐色,(42-92)微米×(13-35)微米。

竹黄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省及亚洲日本,后发现中国的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分布。每年4-5月间,在箭竹腐败的枝秆上都有竹黄菌的发生

竹黄本身性味淡温,具活血化淤、通经活络、镇惊、化痰止咳和补中益气的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虚寒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百日咳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贫血头痛等症,是中国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

列入《中国生物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易危(VU)。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竹黄

拉丁学名:ShiraiabambusicolaHenn

别名:竹花、竹茧、赤团子

界:真菌界

门:子囊菌门

纲:子囊菌纲

目:肉座菌目

科:竹黄科

属:竹黄属

种:竹黄

命名者及年代:Henn,1900

真菌学史

编辑

将菌悬液装入清洁喷雾器进行喷雾。一定要将菌悬液喷在叶梢与枝轩上。可以采取先居高临下或在林内往上喷。喷雾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太阳下山后进行,白天要选择阴天进行。

采收管理

竹黄菌的人工寄生不需要特殊管理,只要保护好该片竹林不遭破坏,常巡视观察,约经一个月左右,见竹叶逐渐变黄,表明菌体寄生已取得成。否则,还可补喷菌悬液。

竹黄菌每年都是在4-5月间发生,人工寄生也基本相同。待竹黄子实体渐转为粉红色近木栓质,即可采收,收取后晒于,装箱贮薇,遇霉雨天气,要常晒曝,以防虫蛀。

主要价值

编辑

竹黄本身性味淡温,具活血化淤、通经活络、镇惊、化痰止咳和补中益气的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虚寒胃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百日咳、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贫血头痛等症,是中国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

竹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竹红菌素,它是苝醌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光敏特性,具良好的光敏杀伤肿瘤细胞抑制滋病的作用。此外,竹红菌素作为新兴的光电转换材料和分子探针以及光活化学农药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竹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竹黄多抗肿瘤药物11,11′-二去沃替西林等成分的开发利用,竹黄菌中各种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色素及生物农药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