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大黄 编辑

蓼科大黄属植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蓼科大黄属植物。根茎粗札;叶先端窄渐尖或窄尖,基部近形,圆锥花序,分枝聚拢,密被粗毛;果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均凹下,纵脉近翅缘;种子宽卵形,褐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因叶掌状分裂达叶片之半,花较小,故名掌叶大黄。

掌叶大黄原产于中国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藏地。掌叶大黄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土适宜种植。掌叶大黄主要繁殖方式是幼苗移栽繁殖和分株繁殖。

据《本草纲目》记载,掌叶大黄具有泻下,促进胰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抗肝损伤效。掌叶大黄茎可以作成甜品、果酱或西式馅饼的馅料。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掌叶大黄

拉丁学名:RheumpalmatumL.

别名:葵叶大黄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纲:木兰纲

目:石竹

科:蓼科

属:大黄属

种:掌叶大黄

分布区域: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等省区。

植物学史

编辑

因叶掌状分裂达叶片之半,花较小,故名掌叶大黄。

形态特征

编辑

掌叶大黄掌叶大黄

掌叶大黄,蓼科大黄属的高大粗壮草木植物。高1.5-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叶片长宽近相等,长达40-60厘米,有时长稍大于宽,顶端窄渐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为5条,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下面及边缘密被短毛;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密被锈乳突状毛;茎生叶向上渐小,柄亦渐短;托叶鞘大,长达15厘米,内面光滑,外表粗糙。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 通常为紫红色,有时黄白色;花梗长2-2.5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6, 外轮3片较窄小,内轮3片较大,宽椭圆形到近圆形,长1-1.5毫米;雄蕊9, 不外露;花盘薄,与花丝基部粘连;子房菱状宽卵形,花柱略反曲,柱头头状。果实长圆状椭圆形到长圆形,长8-9毫米,宽7-7.5毫米,两端均下凹,翅宽约2.5毫米,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果期果序的分枝直而聚拢。

产地生境

编辑

掌叶大黄原产于中国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1500-4400米山坡或山谷湿地。

生长习性

编辑

喜凉爽湿润、冷凉气候,耐严寒,忌高温。一般种植在海拔1400米以上山区,无霜期120~150天。地下部能安全越冬,5℃时即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15~22℃。根系入土较深,宜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土中种植。黏性大、低洼积水地种植易烂根。

育植技术

编辑

掌叶大黄主要繁殖方式是幼苗移栽繁殖和分株繁殖。

选地整地

掌叶大黄掌叶大黄

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大黄不宜连作,宜与豆类、蔬菜、马铃薯等轮作,也可以党参黄连等为前作。春播地在播种前一年冬深耕30厘米,每公顷施厩肥45000千克以上,然后作宽为130~150厘米的畦。

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茎上形成的子芽繁殖。

育苗移栽 春秋两季育苗均可。秋播用当年采下的种子,于8~9月播种,翌年7~8月移栽定植。春播在土壤解冻后进行,一般要作种子催芽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泡6~8小时,取出用湿布包上,每天翻动1~2次,当1%~2%的种子萌发时即可播种。条播、撒播均可。条播横畦开深3厘米的播种沟,行距10~15厘米,播幅6~1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隔1~2厘米有1粒),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畦面盖草防暴晒保湿润。也可将种子均匀撒播在畦面上(每隔2~3厘米有1粒),播后盖草木灰或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度。条播每公顷用种子60~75千克,撒播75~105千克。如气候适宜,播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苗齐后揭去盖草并随时拨草浇水,间去密集弱苗。适时追施清淡粪水1~2次,促进幼苗生长。一般每公顷可育苗105~150万株,能定植35~50公顷。春播于翌年3~4月移栽,秋播于翌年9~10月移栽。移栽时应选用根茎直径在1.5厘米以上健壮幼苗(不够粗的继续留在苗床内培育),剪去侧根和主根的细长部分。然后在整好的地里按行株距70厘米×50厘米开约30厘米深的穴,施入底肥,每穴栽苗1株。春栽盖土宜浅,也可使幼苗露出土面;秋栽盖土宜深,应高出芽生长点5~7厘米,防止冬冻。覆土后,穴内的土面要低于畦面9~12厘米,以利培土和追肥管理。第一年因苗小,株行距较大,也可间种些蔬菜。

子芽繁殖 在收获3年以上的植株时,选健壮无病虫害、带芽的根茎,将根茎纵切3~5块,切口处粘土草木灰,每穴放一块根茎,芽眼向上,覆土6~7厘米,踩实。子芽繁殖的植株生长较快,一般第二年即能开花,第三年即可收获。

露地直播 适宜于大面积生产。春秋两季均可进行。穴播时行距70~80厘米,穴距50~70厘米,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催芽种子5~6粒,每公顷用种子7.5~15千克,条播时行距70厘米,每公顷用种子22.5~30千克。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一般栽后当年(秋栽的第二年)苗小而株行距大,杂草容易滋生,要每隔1~2个月除草1次。第二年(秋栽的第三年)待苗返青后第一次中耕松土,隔2~3个月再进行1次。第三年只在春季进行1次,以后随植株高大封垄,不再中耕除草。

追肥培土 大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每年结合中耕除草都应追肥。春夏季宜施粪水或饼肥,秋季追施土杂肥或火土灰防冻,每公顷加施过磷酸225千克、氯化钾112.5千克。大黄根茎在膨大伸长时会露出地面,因此,在每次中耕除草、追肥的时候,均应培土于植株根部,渐成丘堆,以利根茎生长或安全越冬。

摘取花茎 大黄栽培后第3~4年夏、秋间,从根茎部会抽出花茎。为保证地下充足的养分,除留种地外,均应及早摘去花茎,并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和踩实,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后腐烂。

主要价值

编辑

据《本草纲目》记载,掌叶大黄具有泻下,促进胰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抗损伤等功效。

药用价值

性味功能

掌叶大黄掌叶大黄

中药味苦,性寒。泻下导滞,泻火凉血,行瘀破积,清热解毒

蒙药味苦、酸,性凉、糙、稀、动、轻。清热,解毒,消食,缓泻,敛疮。

主治疾病

中药治肠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下痢,黄疸水肿牙痛,血热吐衄,目赤痛,血瘀经闭,症瘕积聚,跌打损伤,肠痈腹痛,痈疮肿毒,烫火伤。

蒙药治“协日”热,毒热,腑热,消化不良,便秘,经闭,胎衣不下,外伤,疮疡痈疖。

用法

中药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入汤剂不宜久煎。蒙药多配方用。

中药胃气虚弱,肠胃无积滞,孕妇及月经期均应慎用。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民族用药

藏药 君木扎:根及根茎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里急后重,湿热黄疸,血瘀经闭,痈肿疔毒《藏标》。君扎:根及根茎治“赤巴”病,培根泻痢,腑热,胆热,便秘,腹痛,水肿病,脘腹胀满,“黄水”病,闭经,胎衣不下;茎和叶治“培根”寒症《藏本草》。君姆札:根及根茎治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热性病症,瘟疫,高烧,实热便秘,腹痛等病症《中国藏药》。君木扎:果及根治发烧,便秘《青藏药鉴》。

蒙药 同药用大黄《蒙药》。

苗药 掌叶大黄:根及根茎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血淤经闭,痈疖疔疮,化脓性皮肤病,烧,烫伤《湘蓝考》。

化学成分

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2.034%~2.984%,其中游离蒽醌含量为0.037%~1.155%,结合蒽醌含量为1.829%~1.997%。游离蒽醌有:大黄酸(rhein),芦荟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结合蒽醌有: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甙(physcion-8-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8-葡萄甙(aloe-emodin-8-O-glucoside),大黄酚-1-葡萄糖甙(chrysophanol-1-O-glucoside),大黄酚-8-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glucoside),大黄素-l-葡萄糖甙(emodin-l-O-glucoside),大黄素-8-葡萄糖甙(emodin-8-O-glucoside)、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glucosi-de),大黄酸双葡萄糖甙(rheinoside)A、B、C、D等。还含双蒽酮类成分:掌叶大黄二蒽酮(palmidin)A、B、C,番泻甙元(sen-nidin)A、B、C,大黄二蒽酮(reidin)A、B、C,番泻甙(sennoside)A、B、C、D等。又含二苯乙烯甙类成分:3,4′,5-三羟基芪-4′-O-β-D-葡萄糖甙(3,4’,5-TCMLIBihydroxy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食用大黄甙(rhaponticin),4’-O-甲基云杉新甙(4’-O-methylpiceid)等。还含苯丁酮类成分:4-(4’-羟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甙〔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又含树脂以及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葡萄糖没食子鞣甙(glucogallin)等。

药理作用

有泻下作用,产生该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蒽醌甙及双蒽醌甙。现认为大黄口服后,结合型的蒽醌衍生物在肠内逐渐分解产生蒽醌甙及双蒽醌甙,刺激肠黏膜,并抑制钠离子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但大黄中含有相当量的鞣质,有收敛作用,故致泻后常可产生继发性便秘。

大黄对多种细菌、某些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化、脱和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大黄有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可促进胆汁等消化液分泌,有利胆排石和增进消化的作用。大黄酊剂、浸剂经家兔试验有降作用,其中以酊剂效果最好。大黄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并有轻度利尿作用。

药材鉴别

本品根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粉末淡黄棕色。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也有的较长尖。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长圆形或类方形,直径5~32微米,脐点大多呈星状,也有点状、三叉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5(或7)分粒组成。网纹导管较多见,并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小螺纹导管,有的具缘纹孔横向延长成网状;导管直径11~140微米,非木化。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取本品粉末0.1克,加水50毫升,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滤液中加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毫升,除去乙醚层,水层加盐酸5毫升,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冷后,再用乙醚20毫升提取,分取乙醚层,加酸氢试液10毫升,振摇,水层显红色。

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食用价值

掌叶大黄茎可以作成甜品、果酱或西式馅饼的馅料。

上一篇 僵蚕

下一篇 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