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性贫血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损伤程度为和转归,国内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概述

编辑

再障性贫血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衰竭,导致红骨髓总容减少,代之以脂肪髓,临床呈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症。贫血、出血、反复感染是其三大主要表现,脏和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鉴别诊断

编辑

诊断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1)血红蛋白<100g/l(2)血小板<50×10^9/L(3)中性粒细胞<1.5×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鉴别诊断

(1)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平及含量测定  严重的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亦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若存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须纠正之后在评价造血功能。  (2)自身抗体筛选  B细胞功能亢进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可以产生抗造血的自身抗体,引发造血功能衰竭。系统红斑狼疮还可引起骨髓纤维化、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应检查抗核抗体及抗DNA抗体等。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应检测骨髓细胞膜上自身抗体。  (3)溶血性疾病  最主要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典型PNH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不典型者无血红蛋白尿发作,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可增生减低,易误诊为再障。但该病主要特点是:动态随访,终能发现PNH造血克隆。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是诊断PNH的敏感方法。部分再障患者会出现少量PNH克隆,可以保持不变、减少、消失或是增加。这是PNH患者的早期表现,还是提示该再障患者易转化为AA-PNH综合征,尚不清楚。但若这些患者有实验室或临床证据表明存在溶血,应诊断为PNH。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长期血管内溶血,有利于PNH的诊断。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胆红素水平、转氨乳酸脱氢酶定量对于评价PNH的溶血有一定作用。  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前者可测及外周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后者可测及骨髓未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这两类血细胞减少患者Th2细胞比例增高、CD5+的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4水平增高,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应好。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尤其低增生性者,亦有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有时不高甚至降低,骨髓低增生,易与再障混淆,但MDS有以下特点:粒细胞巨核细胞病态造血,血片或骨髓涂片中出现异常核分裂象。MDS可伴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示网硬蛋白增加,而再障不会伴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中灶性的髓系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非MDS所特有,因再障患者骨髓的再生灶时也可以出现不成熟粒细胞。红系病态造血再障中亦可见,不做为与MDS鉴别的依据。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再障与MDS鉴别很重要,若因骨髓增生低下,细胞数少,难以获得足够的中期分裂象细胞,可以采用FISH。推荐的FISH套餐是5q31、CEP7、7q31、CEP8、20q、CEPY和p53。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有少部分所谓“非典型再障”在诊断时出现了细胞遗传学异常,那么这是真正的再障还是MDS,有待探讨。但是2008年WHO的MDS诊断分型标准中认为,单有-Y,+8或20q-者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者,若无明确病态造血,不能依遗传学异常而诊断为MDS。对此的解释是,这些患者常常对免疫抑制治疗有较好效果,那么这些患者是不是诊断为再障更合适。  在儿童再障中出现遗传学异常,尤其是+7常提示为MDS。在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细胞遗传学克隆。  (5)低增生性白血病  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和低增生性白血病,早期、脾、淋巴结不肿大,外周全血细胞减少,易与再障混淆。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幼)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t(8;21)易位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可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分类多可鉴别之。  (6)毛细胞白血病  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伴单核细胞减少,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检可见到毛细胞呈“煎蛋”样浸润骨髓间质、网硬蛋白增加。免疫表型显示CD20+,CD11c+,CD25+,FMC7+,CD103+,CD5-,CD10-和CD23-肿瘤细胞。脾肿大常见,毛细胞白血病者经切脾和干扰素治疗能有很好效果。  (7)转移性肿瘤  肿瘤骨转移可以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减低,但骨髓涂片和活检中能见到转移的肿瘤细胞,有时血片可以见到不成熟造血细胞。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可以用于再障增多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瘤骨浸润的鉴别。肿瘤骨转移者骨髓活检常伴骨髓纤维化。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能提供肿瘤的一些迹象,并指导相关的肿瘤检查,利于寻找原发病灶和指导治疗。  (8)骨髓纤维化  常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检见到网硬蛋白增加和纤维细胞。骨髓纤维化因出现髓外造血,血涂片可以见到不成熟造血细胞,伴脾肿大,常为巨脾。无脾肿大的骨髓纤维化继发于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9)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骤然下降,网织红细胞可降至零,骨髓三系减少,与SAA-I型相似。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在充足支持治疗下呈自限性,约经1月可自然恢复。  (10)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占儿童急淋的1%-2%。通常在儿童骨髓衰竭后的3-9个月出现急淋,中性粒细胞减少较血小板减少更严重。有报道儿童重型再障者转化为急淋,这些患者的骨髓衰竭是再障,还是急淋的白血病前期,有待讨论。完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白血病免疫表型有助于确定诊断。  (11)先天性再障  范科尼贫血(FA)常称为先天性再障,是一种遗传性细胞质异常性疾病。表现为一系/两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可伴发育异常皮肤色素沉着、骨骼畸形、器官发育不全等)、高风险发展为MDS、AL及其它各类肿瘤性疾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范科尼基因”、细胞染色体受丝裂酶素C或DBA试剂作用后极易断裂。因为较大年龄的范科尼贫血病例报道,其筛查的上限年龄尚难确定。先天性角化不良可以通过典型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加以鉴别。  (12)感染  肝炎后再障多发生在肝炎后2-3月的恢复期,且已知的肝炎病原学检查多为阴性。病毒感染,如EBV、CMV很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但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致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者,会发生造血功能衰竭。微小病毒B19可导致红细胞造血障碍但不会引发再障。  分支杆菌,尤其是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检查还可发现肉芽肿、纤维化、骨髓坏死等。嗜酸性坏死常见于非典型结核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少有嗜酸性坏死和肉芽肿。疑为结核者,应送骨髓液行分支杆菌培养。  上文提及的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亦常常是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诱发。  (13)严重营养不良  神经厌食或是长时间饥饿可能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由于脂肪细胞和造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显示细胞少并且形成胶状,基质HE染色显示为淡粉色。在再障中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尤其是早期演变阶段。

致病药物

编辑

药物引起的再障性贫血,其中部分与剂量有关,而另一部分与剂量无关(一般剂量或小剂量即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1、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性贫血的可能性与剂量有关。甲胺蝶呤、白消安、苯丁酸芥、柔红霉素等。

2、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性贫血的可能性与剂量无关。

(1)抗微生物药:氯霉素、有机砷、四环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等。

(2)止痛或抗风湿药:保泰松美沙酮阿司匹林等。

(3)抗甲状腺药:比马唑等

(4)抗惊厥药:苯妥英三甲双酮

(5)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等。

(6)镇静安定药:氯丙嗪氯氮卓

(7)抗疟药:阿的平、氯喹

(8)其他药物:西咪替丁、四氯化、金盐等。

机制因素

编辑

发病机制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免疫学及临床治疗学的发展,普遍认为再障性贫血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再障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机制存在三个主要学说:原发性继发性造血干细胞量和(或)质的异常(“种子”学说)、造血微环境异常(土壤学说)及免疫异常(虫子学说)。但实际上,多数观点认为再障性贫血实质上是不同病因综合引起的造血调控失衡的结果。

危险因素

比较公认的与后天获得性再障性贫血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及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

1、药物及化学物质

是引起再障性贫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药物诱发再障性贫血的真正发病率难以确定。药物与再障性贫血的关系报道最多的是氯霉素,其次是保泰松。

2、各种电离照射

x射线、r射线、放射性同位素进入细胞,影响有重要生物作用的大分子,破坏DNA和蛋白质,所有细胞都可能被电离辐射破坏。骨髓细胞中红细胞最为敏感,其次是粒细胞,再次为巨核细胞系

3、病毒感染

各种类型的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均有损害骨髓造血,引起再障性贫血或骨髓造血受抑的报道。

4、免疫因素

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

临床表现

编辑

再障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原发病例和慢性病例大多起病徐缓,继发病例和急病病理颇多起病急骤。

症状

症状重,感染和出血是突出症状。发热、畏寒、出汗,口腔和部溃疡,多见皮肤感染部感染,重者可因败血症而死亡。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黏膜外,还常有深部出血,如便血、血尿子宫出血,颅内出血可致死亡。贫血呈进行性加重,伴明显的乏头晕心悸等。这种病理病情严重,病程短促,一般常用的对症治疗不易奏效。

慢性贫血

起病及进展比较缓慢,贫血往往是首发及主要表现。常常表现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悸、头昏。出血较轻,以皮肤、黏膜为主。除妇女易有子宫出血外,很少有内脏出血。感染以呼吸道多见,症状比较轻微,合并严重感染者少,目前临床上最有效治疗慢性型再障性贫血的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食疗方法

编辑

下面有三个治疗再障性贫血的食疗方法,仅供参考

猪骨汤

配方:猪骨250克,黑豆30克,红20枚,调味品适量。 制法:猪骨,黑豆,红枣,加水至1500ML,炖汤,去骨,入调味品。 用法:食豆,食果,服汤,2次/日分服。 功效:补健脾生髓。适用于脾亏虚之再障性贫血。

双补膏

配方;党参,山药,黄芪,茯苓,龙眼肉各30克,白术,山肉, 当归各1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制作:上方加水1000ML,煮至500ML取汁,煮至300ML将两次汁混匀, 文火浓缩至500ML,继续加蜂蜜1000ML,收膏。 用法:3次/日,20ML/次 功效:养血补血。

补髓汤

配方:鳖1只,猪骨髓200克,生,葱,胡椒粉,食盐,味精适量。 制作:将鳖用开水烫死,揭去鳖甲,去内脏和头,爪。将鳖肉放入锅内 ,加生姜,葱,胡椒粉,食盐,武火煮佛后,改为文火煮熟,然后 放入洗净的猪骨髓,煮熟,加味精。即可。 用法: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补肾,填精补髓。适用于肝肾阴虚之再障性贫血。

上一篇 海马

下一篇 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