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陀 编辑

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岩陀是虎耳草科鬼灯檠属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羽叶鬼灯擎。根状茎粗大,通常呈红色;密盖鳞片状的叶残基,鳞片卵状三角形,膜质状;干时红褐色,自根生多数粗线形的须根,具纤维状细根;茎单一,直立,粗壮,不分枝,中空,红色,无毛或有时在叶腋被疏柔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为掌状羽状复叶;叶柄疏生柔毛,基部具宽鞘;圆锥花序顶生,多分枝;花萼粉红色或白色;蕨果绿色带紫,成熟时紫红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岩陀主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地;常生于林缘、灌丛、高山草甸、石隙,海拔2000-38000米处。岩陀喜温暖和阴湿环境,怕霜冻,北方不宜露天栽培,它适宜砂质壤土或粘壤土生长,岩陀种植用种子繁殖,4、5月播种育苗,条播或撒播,覆土以稍盖没种子为好,注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1个月出苗,苗高2-3寸移植,行、株距 3x3尺。

岩陀性味苦、微涩,凉,活血调经,祛风湿;可治跌打,骨折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刀伤出血。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岩陀

拉丁学名:RodgersiasambucifoliaHemsl

别名:毛青红、九叶岩陀、毛七、毛头三七、血三七

界:植物界

科:虎耳草科

属:鬼灯檠属

分布区域:海拔1800-3600m的山坡林下、灌丛、草甸或石隙

二名法:西南鬼灯檠

形态特征

编辑

岩陀岩陀

岩陀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根茎粗大呈块状,折断面白色。茎直立,略带紫红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10-28cm,仅基部与叶着生处具褐色长柔毛;基生叶较大,1-4片;小叶5-9片,侧生小叶对生或3-4小叶呈轮生状,小叶倒卵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6-20cm,宽1.7-9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重锯齿,上面被糙伏毛,背面沿脉被柔毛。聚伞花序圆锥状,顶生,长13-38cm;花序分枝长5.3-12cm;花序轴与花梗密被膜片状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白色,腹面无毛,背面疏生黄褐色膜片状毛;无花瓣;雄蕊10,皮2,下部合生,子房半下位。花柱2。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编辑

岩陀岩陀

生长于海拔1800-3600m的山坡林下、灌丛、草甸或石隙。 喜冷凉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宽、耐,忌湿热,以疏松、排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生长适温12~25℃。

分布范围

编辑

同属种类有5种,分布于东亚和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有4种,2种特有。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等地。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西南鬼灯檠RodgersiasambucifoliaHemsl.,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冬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凉。

能主治:清热凉血,调经止痛。用于肠炎痢疾痛经月经过多,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研粉撒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用价值

岩陀岩陀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细胞15-25列。皮层中偶有根迹维管束。维管束外韧型,大小不一,断续环列,有的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木质部内侧的导管中常含黄棕色物质,束内形成层明显。射线宽窄不一。髓部宽大,髓周有维管束散在,其韧皮部位于内侧,木质部位于外侧。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草酸针晶

岩陀岩陀

理化鉴别

根茎木质部内侧的导管腔中所含的黄棕色物质加钌红试液,变为红色。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1g,置50ml带塞锥形瓶中,加甲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北京化工厂)铺板后,在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4:2)。展距19cm。显色剂:50%乙醇液。喷雾后在105℃烤10分钟。除矮茶素及其相对应斑点为暗绿色外,其余均为红棕色或淡棕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