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瘘管是指因脓肿引起的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个有腔器官之间的病理性排脓管道,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开口,前者称为外瘘,有外口和内口,如肠瘘、肛瘘;后者称为内瘘,仅有内口,如直肠膀胱瘘、结肠瘘等。瘘管溢出物因其相连的器官不同而各异,可为消化液、粪、尿或其他分泌物。

基本信息

编辑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常见病因:可因胚胎发育异常感染、手术等引起

常见症状: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坏、局部红肿

传染性:无

病因

编辑

1先天

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如甲状舌骨瘘,直肠阴道瘘、膀胱阴道瘘,耳瘘,瘘等。

2.感染

因感染后脓肿破溃形成,如肛瘘、肠瘘等。

3.手术

为解除某器官梗阻,行人工造瘘术形成的瘘管;或在各类手术后,由于感染、吻合口愈合不良、缝线脱落、手术操作错误等而发生瘘管。如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瘘、膀胱瘘、肛瘘等。

4.机械

例如难产时,由于胎头长时间压迫阴道,可形成膀胱阴道瘘。

5.肿瘤

恶性肿瘤晚期溃破,可导致瘘管发生,如涎腺瘘、直肠瘘等。

临床表现

编辑

瘘管的特点是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坏。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常伴有分泌物流出,如肠液、胆汁尿液等,通道形态样。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检查

编辑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活组织病理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B型超声造影检查等。

诊断

编辑

1.病史

既往有外伤、手术或肿瘤等病史。

2.临床表现

(1)根据分泌物性质有助于判断瘘管与何器官相通。

(2)根据瘘管的解剖位置判断类型。

3.检查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等有助于诊断;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判断瘘管的行径、范围、分支、相通器官和内口位置。

鉴别诊断

编辑

窦道鉴别:窦道是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只有一个开口。

治疗

编辑

1.一般治疗:抗感染,加强营养,纠正电解质失衡等;行暂时性人工造瘘术,在拔去导管后大都可自愈。

2.手术治疗

(1)对慢性浅表的体表外瘘可行搔刮术。

(2)先天性瘘、特异性感染瘘和瘘管内壁为上皮细胞者均不能自愈,应彻底手术治疗。在施行瘘管切除时,必须将有病变的组织及瘘管周围瘢痕一并彻底切除。

(3)特殊部位的瘘管,如肛门瘘管,术中需保护肛门括约肌,避免出现术后大便失禁,可采用挂线法,术后坐浴换药治疗。

3.负压吸引治疗:肠瘘、胆瘘等在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补充时,对瘘管进行充分负压吸引,常可自愈。如经久不愈导致水、电解质大丢失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上一篇 胆道造影

下一篇 输卵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