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交流 编辑
简单地说,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科学家向同行发表研究成果,得到评论和承认的团体活动,是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与学术交流相近的提法是科学交流。原苏联学者Λ.Η.米哈依洛夫对科学交流的定义是:“科学交流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中国科协原主席周培源于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的题为《科学技术协会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的讲话中指出:“学术交流活动是科学技术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科学家之间的思想接触,学术交流,自由争辩,可以沟通情况,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认识得到发展,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科学假说,开辟新的研究途径。这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特点。” 我国科学理论家赵红州指出:科学创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超出一个人的智力范围,需要“科学家智力集团效应。”这里“科学家智力集团效应”,不是多个科学家智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科学家智力的相互“碰撞”、相互激发和协作研究。
学术交流,又叫学术信息交流。学术交流可以更好的传播我们的文化知识,更大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能力,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本质意义
对学术交流的作用,普遍理解为信息的交流,即所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后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科协系统关于学术交流的作用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学术交流有交流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新知的作用。如“学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融洽。” 也有人认为学术交流对思维有启迪作用。笔者认为,对学术交流的传统认识是浅显的、不全面的,无法深刻揭示学术交流对思维创新的重要作用。学术交流的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才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学者观点
与一般理解的交流信息的作用不同,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有使人奋起、振作,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之意。赵红州在论述“学会”这一“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时称,“学会”“很象科学劳动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民族的创造力”。虽然“学会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是通过学术交流而实现的”,但“科学交流是‘智力的碰撞’、‘智力的协作’,通过‘碰撞’(其中包括争论、答辩等方式 ),科学‘知识单元’由一个研究能力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能力,这样便在科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智力的结构方式,形成了比单个科学家智力高的多的‘集体大脑 ’ 。” 他明确指出:“近代学会所以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学会形成了高于个体研究能力,高于个别学派的集团能力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 “科学家的科学劳动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产生‘额外的’新成果的关键。比如,一个生物学家只能产生生物学的成果,一个物理学家只能产生物理学的成果。如果由于科学交流使两个科学家思想有了相互的激发,这便多产生出一项生物物理学的成果。这种‘额外的’收获,正是造成科学发展指数增长的重要机制 。所以,学会具有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功能。”科学学创始人j.d.贝尔纳认为,“现代科学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一些有赖于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当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玻尔原子理论是我们一切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所以能产生,就是因为玻尔在德国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以后又到卢瑟福的实验室工作,并且在那里接触到原子核的理论。这种交流的价值是再大也不过了。我们确信这种交流还没有在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它可以发挥的作用。”贝尔纳这里所说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不能仅仅理解为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相互作用”,“是无论读多少书也办不到的”。所以,学术交流中,思想的“碰撞”、“科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产生“额外的”科学新成果。这才是学术交流作用的关键与本质,是学术交流成为一种“科学活动”、成为“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成为“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
在学术交流中,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术争鸣与学术批判。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进步的保障之一。科学史一再告诉我们,从怀疑、批判我们所推崇的信念开始,也许才是我们最佳的行动方案。乍看起来,这种方案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那些想发现真理而又不惧怕真理的人,却深知须以怀疑和批判为自己开辟道路。批判与反批判是同伍的,“待到被批评者被挑剔得忍无可忍,不得不进行反击的时候,学术创造力便受到从未有过的激发,正是在这种批评与反批评、挑战与应战的学术竞争、学术争鸣中,理论得到锤炼,思想碰出火花,方法受到洗礼。”所以,学术批评、学术争鸣起到的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远远超出一般理解的信息交流的作用,它是智力提升的一次跃迁,是创造性思维的一次激活。
从思维科学来说,有人认为创造性思想与“某种来自他们自身之外的信息或启示有关”,与“某种外部的强制或指导之下”有关。“具有跃迁性,表现在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认识中介——信息的三维结构的链锁反应之中”。“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虽然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产生还没有搞清楚,但有一点共识,即它们不仅是信息的简单交流,还与信息的启示、思想的激发,与认识客体、认识主体、认识中介(信息)三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活动流程
根据上述认识,学术交流的流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 学术交流 → 知识人或思想者 → 学习、创新 → 新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
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上、在学术创新上。所以,学术交流是“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 也是学术创新的条件和动力之一,还是提升学会集团研究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值得交流。
杂志介绍
《学术交流》杂志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杂志侧重刊发基本理论,研究探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学术论文,同时,兼发文、史、哲、经、法、政等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民商法”、“物权法”等栏目。
《学术交流》面向当代,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热情地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交流科研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综述学术观点等提供理论阵地。
《学术交流》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学术交流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学术交流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学术交流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学术交流》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学术交流》杂志侧重刊发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同时,兼发文、史、哲、经、法、政等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杂志信息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英文名称:Academic Exchange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刊周期:月刊出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言种类:中文
开本尺寸:大16开
邮发代号:14-166
创刊时间:1985
国际标准刊号:1000-8284
国内统一刊号:23-1048/C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0.664
综合影响因子:0.232
学术交流杂志主要栏目:
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民商法、物权法等
学术交流杂志已发表论文目录:
1.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划拨 辛柏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规律及理性启示 赵永春;
3.红星初照下的经典——试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文学活动与创作 常勤毅;
4.中国日常生活批判多学科研究综述 贺苗;杨静;管小其;
5.从语言分析到意识分析 王昊宁;
6.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 王世红;
7.实践视阈的文化释义 李建萍;
8.冯道现象与五代之乱的道德伤痛 关健英;
9.主体意识、价值观念与公民素质 张丽清;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比较 郭艳文;
11.论决策民主化的实现途径——以毛泽东的群众观为例 张爱民;
12.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主义分析 宋春华;栾雪飞;
13.论区域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职能之优化 徐建中;赵毓婷;
1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税权规控职能之强化 吕艳辉;
15.论我国土地征收和征购法律制度的构建 赵红卫;
16.论渔业配额制度的起源及其内在法律特征 白洋;
17.论建构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丁寰翔;陈文晖;
18.浅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王洪飞;
19.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问题探析 刘沫茹;刘国有;
学术交流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4、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5、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6、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7、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8、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9、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
10、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11、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2、学术交流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