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鲫 编辑
拉丁学名:Carassiusauratus
别名:鲫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鲫属
种:鲫
亚种:4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保护级别:IUCN标准:无危
中文学名:鲫
外文名:Goldfish
同义学名:CarassiusauratuscantonensisTchAng,1933
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鲫病害发生有一定的特点,高温之前容易发生大红鳃,高温时容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鳃出血和孢子虫病。在鲫养殖过程中,不要为了追求片面高利润,而不切实际随意提高主养鲫搭配比例,也不要为了一时的生长速度而随意加大饵料投喂量,否则一旦鲫发生病害尤其是大红鳃、鳃出血等疾病,防控和治愈的难度很大,将会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
大红鳃
此病在梅雨季节之前和梅雨季节中发病较多,但当水温超过26℃后,此病一般很少出现。防控措施:①是如果池塘发病不严重,可适当减少投喂量,将投喂率控制在正常量的7成左右,但每天投喂的餐数不要变,并在饲料中拌入乳酸菌、免疫多糖进行内服,连用5天,外用增氧型底改物质1-2次。②是池塘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同时使用增氧型底改物质,连用5天,然后再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也可以在使用复方新诺明后再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投喂3天左右。三是如果池塘因为大规模使用过杀虫剂或消毒剂后出现大红鳃,可先用硫代硫酸钠对池塘进行解毒,然后根据池塘发病情况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特别提醒的是:当发生大红鳃后,不能用恩诺沙星和聚维酮碘制剂进行治疗,因为根据我们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发生此病后使用过上述两种药物治疗的塘口,死亡量都会不断上升。
暴发性出血病
可使用恩诺沙星加三黄粉拌饵投喂,连用5天,隔3天后再使用3天加以巩固,外用苯扎溴铵、新硫磷等消毒药物消毒水体1-2次,之后使用微生态制剂稳定水质。
鳃出血
此病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防控办法,重点在预防。首先严把鱼种关,鱼种放养前检测是否携带病毒,择优选取;在4月份上旬和8月份下旬两个时间节点,连续投喂免疫增强剂,增强鱼体抵抗力;减少使用刺激性消毒剂,降低换水和拉网频率以减少刺激。一旦发病后建议“五停三改”即:停止杀虫、停止消毒、停止使用抗生素、停止投饵、停止进排水、改善水质、改善溶氧。若还无明显好转,则选择卖鱼以减少损失。
孢子虫病
首先保持较好的水体环境,使鱼类能正常进食,然后使用盐酸氯苯胍加唑旋咪唑进行内服,如果塘中有草鱼,则把盐酸氯苯胍改为地克珠利内服,在内服杀虫剂的同时可适当添加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水体中可以使用少量杀虫剂(敌百虫)消除水体中的游离孢子,但切记不要破坏水质造成水质恶化。
指环虫
可用阿维菌素及甲苯咪唑等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和用量按照说明书即可。三代虫也可用此法防治。
拉丁学名 | 中文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 鲫指名亚种 | Linnaeus,1758 |
Carassius auratus argenteaphthalmus | 银疣鲫 | Nguyen, 2001 |
Carassius auratus buergeri | 伯格氏鲫 |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
Carassius auratus grandoculis | 长背鲫 |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
地方类群
银鲫 | 银鲫: 有时也被认为是鲫的亚种。与鲫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体长为体高的1.9-2.4倍;侧线鳞29-33;一般体背侧灰黑色,腹部淡白色;胸鳍、腹鳍、臀鳍以灰白色、淡红色为主;背鳍、尾鳍灰黑色。 |
方正银鲫 | 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产于中国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是中国最早确认的三倍体鲫鱼品种。方正银鲫体型短,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48-2.67倍;侧线鳞29-32,多数为30-31;体侧银白色,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方正银鲫具有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优良经济性状。 |
彭泽鲫 | 彭泽鲫: 彭泽鲫原产于中国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太泊湖、芳湖、芸湖等天然水域;因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丛中,体侧有5-7条灰黑色的芦苇似的斑纹(池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斑纹会逐渐消失)而被称为芦花鲫;它以个体大著称,所以又称为彭泽大鲫。彭泽鲫体型呈纺锤型;体长为体高的2.33-2.66倍;侧线鳞30-32;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条呈青黑色,奇鳍颜色较偶鳍更深。彭泽鲫染色体数150,自然群体雌、雄性比为12-1,具两性繁殖和雌核发育两种生殖方式。与方正银鲫相似,彭泽鲫本身既是一种优良的j鲫养殖品种,也是新品种选育良好的育种材料。 |
滇池高背鲫 | 滇池高背鲫: 滇池高背鲫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滇池、洱海、茈碧湖。其鱼体体型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03-2.49倍;侧线鳞28-30;体色银灰色,背部较深,略呈灰黑色或黑黄色,腹部较浅,略呈银白色或银灰色。滇池高背鲫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滇池高背鲫染色体数为162。 |
普安鲫 | 普安鲫: 普安鲫是中国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特有的鲫种群,因产于中国普安县而得名。普安鲫体长为体高的2.2-2.8倍;侧线鳞26-28;体色银白色,背部颜色较深,鳍灰黑色。普安鲫染色体数为156,是典型的雌核发育3倍体类型,是重要的银鲫类种质资源,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
淇河鲫 | 淇河鲫: 淇河鲫因其产于中国豫北的淇河,故称淇河鲫。淇河鲫体型最大特点是体厚、尾柄高,体长为体厚的4.8-5.5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75%,因其体厚,又称为双背鲫。淇河鲫体长为体高的2.8—2.9倍左右;侧线鳞29-33;体色略呈金黄。淇河鲫作为一个经济性状优良的鲫地理类群,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缩骨鲫 | 缩骨鲫: 缩骨鲫原产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地区的翁源县等地。其鱼体后部脊椎骨自距背鳍前基1/3处开始呈萎缩状,后躯体极度短小,尾柄长远小于尾柄高,而背鳍后基部的两侧肌肉及臀鳍上方的肌肉特别发达,微隆起,因其类似畸形的形态被称为“缩骨鲫”。缩骨鲫体长为体高的1.8倍左右;侧线鳞27-30;体色略呈金黄色。 |
滁州鲫 | 滁州鲫: 滁因产于中国安徽省滁州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滁州市城西水库,早在明朝的滁县县志中就有关于滁州鲫的记载。滁州鲫头后背部隆起明显;体色较浅,背部呈青灰色,腹部为银白色;侧线鳞数为28-30枚。 |
选育品种
异育银鲫“中科3号” | 异育银鲫“中科3号”: 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体长为体高的2.5-2.65倍;侧线鳞31-32;体色灰黑。主要优良特性有:①鳞片紧密,不易脱鳞;②生长速度比一般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③遗传性状稳定,子代性状与亲代不分离;④碘泡虫病发病率低,成活率高。 |
丰产鲫 | 丰产鲫: 丰产鲫的体长为体高的2.61-2.89倍;侧线鳞31左右;背部与鳍条呈青黑色。丰产鲫的主要生产优势有:①生长速度较一般彭泽鲫快20%以上;②鳞片致密不易脱落,易运输,耐暂养;③雌性占比98%,养殖过程中不会自行繁殖。 |
杂交品种
湘云鲫 | 湘云鲫: 湘云鲫体略微侧扁,背部隆起、较厚,腹部略尖;口角无须,但有两对微小的须痕;体长为体高的2.10-3.39倍(均值2.79);侧线鳞29-32;体色在体侧上部为青灰色,体侧下部为银灰色,腹部为白色。湘云鲫的优良特性有:①性腺不育,生长速度比一般鲫快3-4倍;②抗逆性强,耐低氧能力、抗病能力、耐低氧能力、抗低温性能均优于一般鲫品种;③食性广,可兼食浮游生物。 |
湘云鲫2号 | 湘云鲫2号: 湘云鲫2号的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浅黄色,尾鳍灰色,整个鱼体体色光亮;体长/全长平均值为0.82,体高/体长平均值达0.45,头长/体长平均值为0.27,头高/体高平均值为0.53;侧线鳞30-32。湘云鲫2号的优良特性有:①腺不育,生长速度与湘云鲫相近;②抗逆性强,表现在耐低氧,病害少,耐低温,春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生长等;③具明显的头小、体长、尾短、背高、体厚特征,出肉率高。 |
芙蓉鲤鲫 | 芙蓉鲤鲫: 芙蓉鲤鲫的体形侧扁,背部较普通鲫高且厚;体长为体高的2.28-2.84倍;侧线鳞30-35;体色灰黄;口须呈退化状,细小或无。芙蓉鲤鲫的优良特性包括:①生长快,芙蓉鲤鲫生长速度比湘鲫快23%,比彭泽鲫快57.1%,比银鲫快34.8%;②抗性强,耐氧、耐脱磷充血和受伤感染,因而耐操作运输,适合在高温季节捕“热水鱼”,活鱼进行长途运输,成活率提高10%以上;③性腺败育。 |
杂交黄金鲫 | 杂交黄金鲫: 杂交黄金鲫的体高,头小,头后背部隆起,体厚实丰满;有一对较短的吻须,无颌须;体长为体高的2.13倍;侧线鳞31-34;体色金黄色。杂交黄金鲫的优良特性包括:①生长快,比澎泽鲫快1-2倍;②含肉率高,比彭泽鲫高11%以上;③适温范围广,抗寒性强,﹣38℃能正常生存;④抗病力强,耐低氧、发病少;⑤饲养周期长,早春当水温上升至6.℃以上时,就开始觅食,晚秋水温下降至5℃左右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摄食;⑥性腺败育。 |
家化品种
金鱼 | 金鱼: 金鱼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首先变异成红黄色的金鲫,然后由红黄色金鲫在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化,定向培育逐渐演变而成现今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经济价值
鲫是中国重要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彭泽鲫等银鲫优良品种在中国普遍推广养殖后,鲫在中国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2005年以来,中国鲫鱼的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吨以上,2020年达274.9万吨,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异育银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鲫、湘云鲫、杂交黄金鲫等品种的成功选育,对于鲫养殖品种更新和鲫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食用
鲫为中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克,脂肪4.4克,钙84毫克,磷200毫克,铁3.2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1.9毫克。在秋、冬季节,鲫肉肥籽多,味尤鲜美。
药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能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临床实践证明,鲫肉能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本草经疏》对鲫有极高评价:鲫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常吃鲫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产妇食用鲫,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催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