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水 编辑
补充水量计算
1.冷却塔的水量损失应根据燕发、风吹和排污等各项损失水量确定。一般补水率为循环水量的1%~2%,吸收式制冷系统为1.5%~2.5%。
2.冷却塔的蒸发损失水量占进人冷却塔循环水量的百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P1=KΔt
式中 P1——蒸发损失率(%);
Δt——冷却塔进水与出水温差(℃);
K——系数(1/℃),可按下表采用。
环境气温(℃) | -10 | 0 | 10 | 20 | 30 | 40 |
K | 0.08 | 0.10 | 0.12 | 0.14 | 0.15 | 0.16 |
3.冷却塔的风吹损失P2,对另有收水器的机械通风冷却塔,可按0.01%-0 1% 计算,上海市地方标准《冷却塔及其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标准》DB 31/ 204-1997 已将此值提高到≤0.005%。
4.冷却塔的排污损失P3,与循环冷却水水质及处理方法、补充水水质和循环水的浓缩信数有关,在给定的水质条件下,排污损失率可按下式计算:
P3=P1/(N-1)
式中 P3——排污损失率(%);
N——浓缩倍数。
5.冷却塔补水时间应根据所服务建筑物的功能性质,由具体工程设计确定。
补充水水质要求
1.补水水源一般采用城市自来水,也可采用处理后的雨水和再生水(如中水)善
2.补充水白水质要求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和依缩信数确定。如水源的水质不符合要求时,应对补充水进行处理。
补克水供水
1.补水管上应设水表计量。
2.当采用城市自来水作为补充水,且供水压力满足补水压力要求时,可直接补水。
3.当采用城市自来水作为补充水,且供水乐力不能满足补水乐力要求时,可采用加压补水。补水系统由补水箱、变频调速泵组、补水管组成,宜单独设置。补水箱宜与消防水池合用,防止消防水水质思化。
4.当采用南水或中水作为补充水,补水系统由清水池,变频调速泵组、补水管组成,或由清水池,加压泵高位水箱,补水管组成,补水系统宜单独设置。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补充水可能是地表水、地下水、澄清水或自来水,所含悬浮物、硬度、碱度、含盐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数和阻垢缓蚀处理效果,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在选择和设计补充水水质处理流程时,应与全厂给水系统中的原水处理相结合。当考虑补充水特殊处理(硬度、碱度、含盐量等)时,还应结合系统中旁流水处理的内容统筹考虑。
补充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藻类和某些水生生物,是在进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之前杀灭,还是与循环冷却水一起进行杀生处理,应根据补充水水质、水量、操作条件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混凝澄清与通常的水处理相同,但对混凝剂的选择要与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缓蚀阻垢的药剂相结合来考虑。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其补充水处理中,若用铝盐、铁盐作混凝剂时,应控制处理后水中铁或铝离子的含量后移。若循环冷却水中有2mg/L的Fe2+存在时,能使换热器金属的年腐蚀率增加6~7倍,且局部腐蚀加剧。因为Fe2+属微溶盐类晶体发育的催化剂,Fe2+浓度高,结垢物质析出速度加快。此外铁离子给铁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故一般控制Fe2+在0.5mg/L以下。
水中铝离子的存在,会引起浓度增加。不仅产生铝泥沉积,还会导致垢下腐蚀。在用磷酸盐作缓蚀剂的系统中。铝离子还能夺取循环冷却水中的磷酸盐。这不仅增加阻垢剂的耗量,并且妨碍聚磷酸盐到达金属表面,延缓或干扰保护膜的形成。补充水的铝离子不宜超过0.5mg/L。(以Al2O3计)。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补充水的处理控制指标应根据生产条件,换热器形式、运行条件、被冷却的工艺物料介质及温度因素确定。补充水系统一般由水泵与压力补水器组成。也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置高位压力补充水箱。必要时在压力补水器或压力补水箱上部可采用氮气等惰性气体封闭,以防止其他有害气体侵入。
1.敞开式系统补充水量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按下式计算:
Qm=Qe+Qh+Qw=Qe·N/N-1
式中Qm——补充水量(m3/h);
Qe——蒸发损失水量(m3/h);
Qh——排污和渗漏损失水量(m3/h);
Qw——风吹损失水量;
N——浓缩倍数。
2.密闭式系统补充水量
Qm=αV
式中α——经验系数,α=0.001;
V——循环冷却水系统容积(m3)。
密闭式系统补充水管道的输水能力,应在4~6h内将系统充满。
钢铁企业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可以分为生产新水、软化水、净化水。生产新水主要来自市政管网的自来水,或取自地下深井水或净化后的地表水;净化水来自污水处理厂后的水。生产新水水质受所在水源地的地质条件影响,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但对其pH值、电导率、浊度等几项指标加以限制;净化水可参考国家规范再生水的水质指标。如图《生产新水和净化水水质标准》所示。软化水的水质标准通常采用低压锅炉用水标准,见下表。
生产新水和净化水水质标准
序号 | 指标 | 水质标准 | 序号 | 指标 | 水质标准 |
1 | pH值 | 7.0~8.0 | 3 | Cl-1/mg·L-1 | <150 |
2 | 电导率/μs·cm-1 | <1000 | 4 | 总硬度/mmol·L-1 | 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