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 编辑

连接腹部和大腿的部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腹股沟是连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由于离外生殖器很近,常常被人们看作是隐私部位。腹股沟部位的潮湿,不透气,往往成为健康的隐患。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腹股沟

定义:连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

部位:离外生殖器很近

性质:性活动的主要区域

内部结构

编辑

腹股沟区

解剖图解剖图

腹股沟区位于髂前上棘平线与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之间。该区部分局部呈水平位,负重增大; 肌层纤维方向趋于一致,屏壁能减弱;且又有器官贯穿,致壁出现裂隙即形成腹股沟管;集诸因素,该局部为腹前外侧壁最薄弱局部,而后者则与之关系最大。

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各局部关系为:

整个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构成,并形成腹股沟管浅环 saperficial inguinal ring (又称皮下环)即出口。

整个后壁由腹横筋膜腹股沟镰构成,并形成腹股沟管深环 deep inguinal ring (又称腹环)即入口。

整个下壁由腹股沟韧带 inguinalo ligament 构成。

整个上壁由腹内斜肌 oblibuus internus abdominis 和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构成。二肌最初位于管最外侧部之前,继拱越腹股沟管的上方即形成上壁,最后,形成联合腱 conjoined tendon 居于管最内侧部之后,亦即位于深环之前和浅环之后;如此,二肌是加强前、后壁,开、闭管的最关键者,支配该局部肌纤维的髂腹下神经 iliohypogastric nerve 位于肌性拱缘浅面之上。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长4-5cm,内有精索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在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管的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 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的一个卵圆形孔。孔的内侧为腹壁动脉,浅层有腹内斜肌,深层为腹 膜所覆盖。外口为浅环,是腹外斜肌腹膜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髂腹股沟神经。精索由输精管、输精管动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残余部分等所组成。精索入腹股沟 管内口后,即有来自腹横筋膜的精索内筋膜所包绕,当通过外口时,又有来自腹外斜肌腹膜浅面很薄的精索外筋膜包绕精索。腹股沟区的内下部虽然缺乏肌性结构,但仍有一定的生理保护作用。由于腹股沟管是一斜行的肌筋膜裂隙,在腹增加时,管的前、后壁靠拢;腹壁扁肌收缩时,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缘与腹股沟韧带相接近,而使弓状缘下方的半 月形缺口近于消失;又由于腹横肌的收缩,腹股沟管深环也移向外上方,使环口缩小

病理特点

编辑

腹股沟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此区较为薄弱,其原因是:

腹外斜肌在此处移行为较薄的腱膜,并在其下方形成一裂口;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缘未达到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因而该部没有肌肉遮盖;

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而形成潜在性裂隙。此外,当人体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腹内压力比平卧时约高三倍。由于以上解剖、生理特点,故疝多发生于此区。

疾病

编辑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腹股沟

斜疝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腹股沟内环突出,向下、向前、斜行进入腹股沟管,可穿出腹股沟外环进入阴囊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直接向外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腹股沟斜疝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斜疝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腹腔相通所致。后天性斜疝发生的原因是腹内压升高和腹股沟管内环松弛所致。

腹股沟直疝

直疝多是腹壁肌肉薄弱和腹内压升高的结果。对1岁以内的婴儿斜疝,可用疝带压迫治疗,随其成长发育,有可能治愈。对嵌顿性疝或可复性疝原则上都应采用手术疗法,对不易手术的患者,可用疝带治疗,亦有通过腹腔镜进行疝修补手术。

上一篇 慢性附睾炎

下一篇 精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