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流行病学 编辑

专业学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血清流行病学是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于1916年创立。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血清流行病学

外文名:Seroepidemiology

隶属:流行病学

分析方法:血清学方法

研究内容:病例对照研究

发展历史:1916年问世

学科简介

编辑

血清流行病学(Sero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原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传染性疾病发生与流行的规律,考核预防接种的效果等。

广义的血清流行病学

编辑

广义的血清流行病学尚包括检测人群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如血脂等)、营养成分(如胆甾醇等)或血细胞血清蛋白中某些遗传特征,对慢性病血液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研究。因此,血清流行病学不仅研究传染性疾病同时也研究慢性病血液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疾病。

血清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

编辑

20世纪(1900)以前,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发展平,没有诞生血清流行病学.

1916年,美国将华氏反应列为孕妇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最早的血清学试验方法问世.

20世纪20年代初期(1920)开始出现应用皮肤试验的方法测定人体免疫水平.

1930年发明了中和试验方法,中和试验的诞生被视为血清调查史上的里程碑.并且运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诞生了!!

1932年Soper等运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黄热病.

1933年运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证实流感世界大流行病原体.

1940年对乙的防治.

1960年WHO建立了三个血清参考中.

一个设在美国耶鲁大学,主要为美国服务.

一个设在捷克的布拉格,为欧洲,非洲亚洲服务.

一个设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1965年停止工作(人权问题)

1971年在日本国立卫生研究所建立了一个.为西太平洋地区服务.

1973年 血清流行病学的先驱者Paul与White主编的《血清流行病学》专著问世.血清流行病学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进入1995年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成熟,有被分子流行病学取代的趋势.

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编辑

(一)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

即在一个短时间内,对一个地区或单位人群所进行的血清学调查,可展现人群横断面某种抗体,抗原或生化物质的现况.如1949年在阿拉斯加对爱斯基摩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发现当地20岁以下人群中脊髓灰质炎Ⅱ型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仅5%,而20岁以上者抗体阳性率则高达85%

(二) 重复横断面调查(Repeated Cross SECTional Survey

即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特定人群进行次重复横断面调查.

(三)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经过周密设计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鼻咽癌病人中EB病毒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其对照组(正常人对照组,其它非头颈部肿瘤患者对照组),而且接受放疗后癌患者EB病毒抗体滴度明显下降;若转移或复发,EB病毒抗体滴度又明显上升;但其它非头颈部肿瘤病人对照组则无相应变化.这些结果提示EB病毒与鼻咽有密切联系,并且有人已将EB病毒IgA,IgG抗体滴度升高的现象作为人群受鼻咽癌威胁的流行病学指征或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四) 纵向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

例如,流感调查中发现开始时HI抗体<1:10者2年内感染率为60%,而1:40以上者2年内感染率为0,有明显保护作用.

(五) 队列研究

例如,胡照烈等为了解婚前接种乙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对婚前接种组和对照组母亲所生子女进行了6年血清学随访,发现两组的抗-HBs阳性率,HBsAg,HBsAg/HBeAg阳性率存在着明显差异.表明婚前实行乙肝疫苗接种部分打破"夫妇-母婴人群"的传播链

(六)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例如,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在江苏启东地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接种前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筛选,对HBsAg,抗-HBe,AFP及SGPT均阴性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疫苗皮下接种,皮内接种及安慰剂接种,试验采用双盲法.接种后对三个组分别于2周,1个月,3个月及半年采集血清,测定有关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皮下接种组的免疫学效果优于皮内接种组,接种二次者效果更好,初种一个月抗体即达到较高水平,经半年观察未发现因接种疫苗而受乙肝病毒感染者.

(七) 疾病爆发的血清学调查

传染病爆发流行中,常对患者与疑似患者进行双份血清(急性期恢复期)调查,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急性期抗体滴度4倍为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