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易感性 编辑

人群作为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疾病原体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易感状态。如果该人群中有免疫的人数,则人群易感性低,反之则高。一般情况下,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人群易感性

外文名:herdsusceptibility

概念

编辑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与群体免疫的关系

编辑

所谓易感即缺乏免疫力。 与人群易感性相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可以用人群中有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当人群中免疫人口比例减少时,易感人群就会大大增加,传染病发病率就会随之增高;当人群的群体免疫力增加时,可使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因为具有免疫力的人除本身不发病外,还能对易感者起到屏障保护作用

人群易感水平

编辑

人群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的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有些疾病用易感率来表示人群易感性,如儿童麻疹易感率。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了解人群易感性的高低:

1.询问法;如麻疹可通过询问麻疹既往病史、是否注射过麻疹疫苗,来了解人们对麻疹的易感性。在天花消灭之前,人们往往采用询问是否种过痘苗,还可通过检查种痘瘢痕方法确定对天花的易感性。显然,询问法只限于一些以显性感染为主并有病后持久免疫的人类病。

2.皮肤试验法:一些病可以用皮肤试验方法,例如白喉的锡克试验、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布鲁菌病的皮肤试验等。

3.血清学试验方法:用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人群对某病的抗体水平,以了解与估价人群对该病免疫性与易感性。由于血清学广泛应用,现代已经发展成流行病学一个分支,称为血清流行病学。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离不开血清流行病学方法,甚至在某些非传染病研究中也需要应用这种方法,例如,心血管病的血脂检测等。

影响因素

编辑

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⑴新生儿增加:初生6个月以上的婴儿,由于他们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的获得性免疫尚未形成,因而对许多传染病都是易感的。

⑵易感人口的迁入: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久居流行区的居民,因既往患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该病免疫力。非流行区居民迁入流行区后,因缺乏相应免疫力,而使流行区的人群易感性升高。

⑶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许多传染病(包括隐性感染)或人工免疫后经一段时间,其免疫力逐渐降低,又成为易感人口,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⑷免疫人口死亡:由于免疫人口死亡,可以相对地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免疫接种可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重要的措施。全球消灭天花的辉煌成就,其最重要的对策是实施痘苗接种计划。世界卫生组织规定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和1991年美洲已经达到在该大洲消除脊髓灰质炎的目标,都是大力实施计划免疫的结果。

⑵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后,大多数易感者因发病而获得免疫力,使整个人群免疫力提高,人群对该病易感性降低。

⑶隐性感染:通过隐性感染使免疫人口增加,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但是不能藉借此降低人群易感性。因为,隐性感染者一般也起传染源作用。

与流行的关系

编辑

易感者大减少后,免疫者增加,能抑制发展着的流行,甚至使之停止;没有易感者不会发生该传染病,也即是易感性降低是制止流行的强有力的因素。但是,不能认为易感者达到某水平就一定会发生流行,只有在易感者、传染源都存在,而且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时才能发生流行,这也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上一篇 体细胞突变

下一篇 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