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通路 编辑

神经系统内传导某一特定信息的通路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神经通路也叫传导通路,神经系统内传导某一特定信息的通路。它能传导某种特定信息,如视、听或随意运动的冲动。可把神经通路分为上行性和下行性两种。pathway神经系统内传导某一特定信息的通路。又称传导通路。传导通路一般是由数级神经元组成的一个神经链,它能传导某种特定信息,如视、听或随意运动的冲动等。按照信息的传导方向可把神经通路分为上行性和下行性两种。前者主要是向高位中枢包括大皮层,输入感觉信息,又称感觉性神经通路;后者主要是传递控制肢体及内脏运动的信息,又称运动性神经通路。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还有实现中枢各部之间协调作用的环行传导的神经通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神经通路

外文名:pathway

上行通路

编辑

神经通路神经通路

包括来自皮肤的浅部感觉和深部感觉两类。浅部(皮肤)感觉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深部感觉又称本体感觉,是来自肌、腱、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传导躯干、四肢这些感觉的神经通路至少有3条:后索(背索)通路、脊髓丘脑束和脊颈束通路。它们都经后根进入脊髓,更换神经元后至丘脑,再上至大脑皮层。后索通路传导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以及精细(辨别)性触压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等。脊髓丘脑束通路传导痛、温觉和粗触觉。脊颈束通路的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传导精细触觉和痛、温觉。有的哺乳动物如猫,脊颈束很发达,其重要性不亚于后索和脊髓丘脑束通路,头面部的一般躯体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传入中枢,中继后上行至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

神经通路神经通路

① 后索通路,传导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神经通路(图1a)。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到肌、腱、关节和皮肤的一些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在后索上行。来自下位胸神经和腰骶神经后根的占后索内侧部,叫做薄束,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来自颈神经和上位胸神经后根的占后索外侧部,叫楔束,传导躯干上部和上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薄、楔束分别止于延脑的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楔束核发出的是第二级纤维,越过中线至对侧上行,叫做内侧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此核再发出第三级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第一躯体感觉区的相应部位

神经通路神经通路

② 脊髓丘脑束通路,传导躯干、四肢痛、温和粗触觉的神经通路(图1b)。第 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而止于灰质。灰质细胞发出的是第2级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越至对侧,在外侧索和前索上行,是为脊髓丘脑束,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自此核发出第三级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第一躯体感觉区的相应部位。

③ 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传导头面部痛、温和粗触觉的神经通路(图1c)。第一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面部皮肤及口、鼻腔等处粘膜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脑桥后,触觉纤维主要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感觉主核),也有一部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纤维入脑后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上述两核发出第2级纤维,组成三叉丘系,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此核发出第三级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第1躯体感觉区的面区。

④ 脊颈束通路,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图1d)。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而止于后角。后角细胞发出第二级纤维在本侧上行,是为脊颈束,止于上二节颈髓的外侧颈核。此核发出第3级纤维,在上颈髓越至对侧,伴内侧丘系上行,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此核再发出第4级纤维,经内囊至大脑皮层的第1躯体感觉区。

特殊感觉通路

编辑

传导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的通路属于特殊感觉神经通路(见前庭器官、化学感受器)。

非特异性通路

编辑

经过脑干网状结构的短突起神经元链的上行通路。其功能主要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与觉醒睡眠有关(见脑干网状结构)。

下行性通路

编辑

神经通路神经通路

凡由大脑皮层或皮层下中枢发出纤维,终止于脑干和脊髓的运动性核团,再经周围神经效应器的通路,都叫下行性神经通路。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控制躯体或内脏运动,某些通路还可能影响感觉向中枢的传导。

管理躯体运动的下行神经通路  主要包括:起自大脑皮层的皮层脊髓束和皮层核束(皮层脑干束),它们分别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脑干运动核,自此再发出轴突骨骼肌,执行随意运动;其他下行束,如起自脑干核团的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等,也止于前角运动细胞,主要调节肌紧张

神经通路神经通路

皮层脊髓束(图2)和皮层核束,合叫锥体束,属锥体系,是灵长类最重要的下行通路,在进化上较新,只见于哺乳动物。锥体束起自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神经细胞,这是上运动神经元,轴突经内囊下行。皮层脊髓束下行至延髓下端,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越至对侧,在延髓外侧索下行,抵达腰骶髓,叫做皮层脊髓侧束,止于本侧前角运动细胞。小部分纤维仍在本侧下行于脊髓前索,叫皮层脊髓前束,一般只达胸髓,它们在下行途中逐步交叉到对侧,止于对侧前角运动细胞。皮层核束在行程中陆续止于脑干运动核(支配骨骼肌的脑神经运动核团)。前角运动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是下运动神经元,其轴突分别经脊神经和脑神经支配有关肌肉完成随意运动。其余下行束属锥体外系的一部分,发出这些下行束的脑干核团接受多方面的冲动。其中的网状结构和红核等处,接受皮层的纤维,故有皮层-网状-脊髓束和皮层-红核-脊髓束之称。以上这些通路大都经过几次更换神经元后,止于前角运动细胞。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体态姿势等,在保持适宜的姿势和肌紧张的情况下,锥体束得以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

管理内脏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  这方面的内容还存在问题,但已知网状脊髓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束发自脑干网状结构,止于脊髓的内脏运动神经元(见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环路

编辑

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复杂,有些具有一定功能的神经通路不能单纯地分为上行或下行。这主要是指一些呈环路结构的通路。例如,与随意运动的协调有关的从大脑→脑桥→小脑皮层→小脑内神经核→丘脑→大脑皮层的环路;与情绪有关的从海马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的环路;与运动发生后及时中止有关的脊髓前角细胞→闰绍氏细胞→脊髓前角细胞的环路等。

上一篇 视交叉上核

下一篇 脑啡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