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 编辑

中医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消渴,泛指以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基本信息

编辑

外文名:wasting-thirst

就诊科室:中医科

多发群体:40岁以后体形肥胖之人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恣食肥甘,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劳欲过度

常见症状: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尿多有甜味等

病因

编辑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恣食肥甘,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症。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其中,尤以肾最为重要。

临床表现

编辑

1.多发于40岁以后,形体肥胖之人,男女无明显差异。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

2.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尿多有甜味等为主要表现。初起“三多”症状可不明显。症状明显时口渴多饮,每日总尿量3~5升以上,食欲亢进体重减轻,面容惟悴,神疲乏皮肤瘙痒,可有四肢麻木、酸痛、腰酸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失调,以及视力减退,腹泻等症。

3.消渴日久不愈,常可并发多种兼证,表现为疮疡痈疽,或生于下肢或发于背部;或视物不清,内障、雀目、耳聋等;或四肢骨节烦疼,手足偏废;或肺萎劳嗽;或头痛剧烈、腹痛呕吐呼吸深长,有烂苹果样气味等。

鉴别诊断

编辑

1.瘿气

本病以多食善饥,形体消瘦,烦躁易怒,畏热多汗,心悸脉数为主症,可见眼突、颈部肿大等。一般无多饮、多尿及尿甜,尿阴性,血糖不高,T3、T4、FT3、FT4增高等。

2.尿崩

以尿多如崩,尿清如,烦渴多饮为主症。尿糖阴性,血糖正常,尿比重低,禁水试验、禁水一加素试验、高渗盐水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加压素等可诊断。

3.食亦

以发作性多食为主症,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胃肠道检查无病灶发现,尿糖阴性,血糖正常。主要病机是由于胆胃燥热所致。

辨证施治

编辑

1.肺胃燥热

证候: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色黄、次频多,身形渐瘦,舌红苔少,脉滑数。治则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主方:白虎加人参汤或玉泉丸、玉液汤等。

2.肠燥津伤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引饮,大便燥结或不通,舌红少津,苔黄燥,脉实有力。治则:滋养津液,润肠通腑。主方:增液承气汤。

3.肾阴虚

证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梦遗精皮肤瘙痒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养肝肾,滋阴养血。主方:六味地黄丸。

4.气虚

证候:口渴引饮,多食与便溏并见,或精神不振,纳食减少,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则: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主方:七味白术散或参苓白术散。

5.阴阳两亏

证候:手足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则:温阳滋阴补肾。主方:金匮肾气丸。

6.湿热中阻

证候:多食善饥,渴而多饮,脘腹痞满舌苔黄腻,脉濡缓。治则:清热化湿。主方:黄芩滑石汤。

以上各型治疗两个月左右,若血糖控制满意者可继续服用中药,不满意者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上一篇 王姓

下一篇 止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