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证 编辑

中医病症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阳虚证,中医病证名。指脾肾阳气亏虚,虚寒内生,以久泻久痢、肿、腰腹冷痛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脾肾阳虚常见于肥胖、鼓胀等疾病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脾肾阳虚证

类型:中医病证名

病因病机

编辑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泻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

辨证要点

编辑

脾肾阳虚则不能腐熟水谷而下利清谷,甚则脾气下陷则滑脱不禁,肾主二便,肾阳虚故可见五更泄泻,下焦虚寒故少腹冷痛,肾虚腰膝酸软。肾脏阳气虚亏,则气化不利而水无所主,又脾脏阳虚水无所制,故小便不利而肢体浮肿,甚则水聚腹中则腹胀如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气虚衰则全身脏腑无以温养充实,气血无以滋生,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亦为阳虚阴盛的表现。

治法

编辑

补脾肾。

常见病证

编辑

1、 脾肾阳虚证 肥胖

临床表现 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常用方剂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中药 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白芍、甘草、生

常用腧穴 脾俞俞、中脘、天枢、大横、上巨虚、丰隆、阴陵泉、支沟。

2、 脾肾阳虚证 臌胀

症状 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晄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常用方剂 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中药 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葫芦巴、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

上一篇 掣痛

下一篇 手足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