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 编辑

中医基础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气郁一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丹溪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治宜行气解郁。《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一切气郁,总宜以化滞为主。”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方。若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若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气郁

出处:《黄帝内经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解读

编辑

郁为结聚而不得发越之谓。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变化。郁有六证(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气郁为郁证之一。明代以后,多以郁病属于情志的病机,张介宾更专从情志之论而倡怒郁、思郁、忧郁之说。华云在《临证指南》中云:“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益气本无形,郁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如胸膈似阻,心下虚痞,胁胀背胀,脘闷不食,气瘕攻冲,筋脉不舒……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故气之升降开合枢机不利……。”现在一般多将情志为郁,责之于肝气。气郁的病症属气实证可见有:

1、奔气,一名奔急。为受邪,气道不利,清脏壅塞而失度,使气奔急。

2、气,热聚肺见而饮冷水,水入于肺,冷热相搏,气聚不宜,为冷所乘,故会发气。

3、气满,五脏不调,则三焦气满,气游于内,不能闲散,而感烦满气胀。

4、太息,肺气郁极,痛走胸背,不能太息。

5、胸胁支满,肺之积气在右胁,之积气在左胁,二脏虚实不和,气蓄于内,故胸胁支满,令人胸痛引背下,两胁胀满,寸口脉滑为阳实,胸中逆满所致。

6、其他,气郁尚可引起恶寒发热眩晕、肺痿、唾血、伤食、痞满、泄利、瘀血、肿胀、疮痈等,临床宜予辨识。

中医应用

编辑

气郁治法——理气

气郁即气机郁而不畅,主要由于情志不调,或痰、湿积聚,致气机不通,脏腑或经络能障碍。故气郁之治,当以理气、舒气为主。理气法多用于肝、两经,尤以肝郁多见。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调达,则气机郁结或横逆。胃气则易为痰湿阻滞而呈现胸腹胀满病证。

理气方药,大多辛香而燥,如重用、久用,每易耗气散气,损耗阴液,故对阴虚、血虚、火旺、阳亢等病证均宜慎用。

1、理气疏肝法

适应证:肝气郁结不舒,胁肋、少腹胀满疼痛,胸膈痞闷,嗳气,矢气频作等证。

常用方: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

注意点:理气舒肝药应中病即止,否则,因其辛香温燥,易致阴伤火动,故宜酌加白芍川芎等药以和血护肝阴。肝郁横逆一般以疏气、散气为主;若疏泄不及则宜和血健调中,一般多用逍遥散。对气实之五郁,则宜用越鞠丸方。理气疏肝法常用证而伍用理脾、和胃、化痰、通络、清和温经等法。

2、理气和胃

适应症: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致脘腹胀满痞痛,嗳气吞酸,饮食涩滞等。

常用方:温胆汤、二陈汤、保和丸、消导二陈汤等。

注意点:宜理气舒肝与和胃降逆法并用。因病因不同,影响脏腑有别,故临证时宜从较多的理气和胃方药中酌证选用,一般用二陈汤配保和丸以消食化积;如大便干结,宿食不下,应配小承气汤消积通便;如脾虚不运,则宜四君子汤配内金、麦芽山楂等药为治。

3、理气行水法

适应症:气郁致水液滞留体内,脘腹胀满不适之证。

常用方:五皮饮等。

注意点:气郁不化则水湿停聚,可现大腹水肿,小便不利。治水宜先治气理气。因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运化和气的蒸腾,与肝气的疏泄亦有一定的关系。故理气法虽非消水之主法,但却为有利行水的重要一环,若理气与行水药配伍,则可收气治水治,气行水行之效。如形气俱实则宜舟车丸逐水。

4、理气化痰法

适应症:气郁生痰,痰气郁结,则呈不适,状如“炙脔”,或为瘿瘤之证。

常用方:半夏厚朴汤、顺气导痰汤等。

注意点:此法宜疏肝理气与化痰之药配伍。如气郁与湿痰互结致咳嗽胸闷呕吐眩悸者,则宜二陈汤;治中风痰迷,神昏舌强则用涤痰汤;治一切痰厥则用导痰汤。

5、理气调经法

适应证:妇女因情志不舒所致之月经失调、赶前错后,痛经、崩漏,行经前两胁及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或闭经诸证。

常用方:逍遥散、三棱煎、乌药散、宣郁通经汤、苍附导痰丸等。

注意点:理气调经之宜健脾化痰,可用苍附导痰丸;理气调经之宜疏肝和营者,宜逍遥散;疏肝通经可用宣郁通经汤;疏肝止痛,宜选加味乌药散;理气调经兼消痞,则用三棱煎。

6、理气通淋法

适应症:膀胱气化不利,湿热气结所引起的各种淋证。

常用方:沉香散、沉香降气散等。

注意点:治淋证除需因证而清湿热通淋外,须注意配合理气之药,使解除少腹坠胀疼痛,并加强通淋排石之效。

上一篇 指(趾)甲

下一篇 痞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