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血瘀证,中医病证名。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病因病机

编辑

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

辨证要点

编辑

刺痛,肿块,出血等特征与舌紫脉涩共见。

证候分析

编辑

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刺痛、固定、拒按;夜间血行缓慢,瘀阻加重故夜间疼痛加重;瘀积不散而凝结体表,故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不移;瘀血阻塞脉络,使血液不能循经运行,溢出脉外故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瘀血阻络,血行障碍,全身得不到气血的温煦濡养,故面色黧黑,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瘀久不消,营血不能濡养故肌肤甲错;瘀血内阻,冲任不通故经闭;血脉不通,血不循经,则崩漏。瘀血内阻,血行受阻故丝状红缕,腹壁青筋显露,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临床表现

编辑

疼痛如针刺、固定、拒按、夜间加重。体表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大便色黑如柏油状。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下紫斑,肌肤甲错,腹部青筋显露,皮肤出现丝状红缕。妇女经闭,或为崩漏。舌质紫暗、紫斑、紫点,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治法

编辑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剂

编辑

逐瘀止血汤。

常用中药

编辑

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龟甲仁。

常用腧穴

编辑

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膈俞、合谷、太冲。

常见病

编辑

崩漏。

预防调摄

编辑

崩漏是可以预防的,重视经期卫生,尽避免或减少宫腔手术;及早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出血倾向的月经病,以防发展成崩漏。崩漏一旦发生,必须遵照“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及早治愈,并加强锻炼,以防复发。崩漏调摄,首重个人卫生感染,次调饮食增营养,再适劳逸畅情怀。

转归预后

编辑

崩漏转归,常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因果转化。崩漏下血,气随血脱,阴随血伤,不论病发何因,最易出现气阴(血)两虚夹瘀的结果,气阴两虚又可阴损及阳,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日久,离经之血为瘀,故出血期必有瘀阻冲任、子宫的转归,止血治疗务必兼顾化瘀止血的病机转归灵活处理。

崩漏的预后与发育和治疗相关。

上一篇 温阳散寒

下一篇 皮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