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 编辑

穴位名称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太溪穴是足少阴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主治肾虚证,阴虚五官病证,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天溪

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隶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主治:肾虚证,五官病证,肺系疾患

主要配伍:配大陵、神门、太冲等主治失眠

操作:直刺0.5~1寸

能:强健腰膝、滋阴补肾、调理冲任

特殊主治:原穴、输穴

五行属性:土

名称释义

编辑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与太溪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功能作用

编辑

清热生气。

治法

编辑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编辑

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编辑

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主治

编辑

1. 头痛、目眩、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证;

2.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3. 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4. 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5. 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6.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操作

编辑

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编辑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龈炎、踝关节扭伤等。

配伍

编辑

配大陵、神门、太冲、志室主治失眠;

配尺泽、鱼际、孔最主治咯血;

气海三阴交、志室主治滑精。

附注

编辑

肾经腧穴、原穴。

相关论述

编辑

1.《甲乙经》:热病烦,足寒清,多汗。

2.《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3.《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上一篇 趺阳脉

下一篇 游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