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血压 编辑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1基本介绍
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通常我们测血压右侧与左侧的血压不一样,最高可相差10毫米汞柱,最低相差不到5毫米汞柱。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藉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这都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血压形成
心血管系统内血压的形成因素有:由心血管系统内充满血液而产生。这在封闭型循环系统的动物最为明显。当这种 心血管系统各部的典型血压动物心搏停止时,心血管系统各部仍有比大气压高 7毫米汞柱的血压。这种由于血液充满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叫体循环平均压,是一种充盈压﹔由心脏的射血力产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迅速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位能,表现为动脉血压,它使主动脉骤行扩张,存储部分输出血量成为心室舒张时继续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这使动脉系统无论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都能保持稳定的血压来推动血液循环。如果用T形动脉插管接动脉再连以测压计,则由T形管侧管测得的血压是该部的侧压,关闭侧管,将血压计与直管相连所测的血压为终端压。终端压即侧压与血液流动动能之和的压力。等于1/2 ( 为血液密度,为血流速度)。人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每分钟约5升,主动脉血流速度约每秒20厘米,主动脉侧压与终压之差仅0.3毫米汞柱。大小动脉血流速逐步减慢,二者之差更小,侧压的位能比流动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动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计。通常所说的血压即所测部位血管内的侧压。在静息状态下是适用的,但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增,此时心脏收缩产生的动能便成为血流总能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关名词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注意:高血压,低血压跟“高压”、“低压”不是同样的概念。)
脉压: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KPa: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压数值。
mmHg:毫米汞柱,用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用水银柱的高度“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的水平。
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
7.5mmHg(毫米汞柱)=1kPa(千帕斯卡)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
高血压: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
收缩压≥140mmHg 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值的异常降低。
收缩压≤90mmHg 或 舒张压≤60mmHg。
临界高血压(临床观测经验):收缩压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张压在90~95mmHg(12.0~12.6kPa)。
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血压升高: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压降低: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诉一贯血压偏低,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易患高血压的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神经质易焦躁者
易患低血压的人群
1.青年女性
2.长期卧床休息者
3.病后初愈者
4.体质瘦弱者
5.更年期妇女
6.老年人群
2血压测量
最早用急性实验法在活体动物测量动脉血压的是英国生理学家S.黑尔斯,他1733年在马的股动脉中接以铜插管﹑再连以长玻璃,当打开股动脉结扎时,马的动脉血冲入玻璃管的血柱高达2.5米,并随马心的搏动而上下波动。这种测定血压的方法叫做直接测定法。
由于操作不便,以后法国生理学和物理学家J.-L.-M. 泊肃叶在1823年改用水银测压计接上充满抗凝血剂的动脉插管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接而进行动脉血管的测定。德国生理学家 C.F.W.路德维希在1847年进一步用U形管水银测压计,一端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连,另一端水银柱上加以浮标,上载描记笔尖在转动的记纹鼓上持续记录动脉压的波动变化,是实验生理学方法学上的一大进展。此法在一般急性动物实验中仍广泛使用,但因对身体有严重伤害,故不能用于人体。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要用间接测定法,通常使用俄国医师N.科罗特科夫发明的测定法,装置包括能充气的袖袋和与之相连的测压计,将袖袋绑在受试者的上臂,然后打气到阻断肱动脉血流为止,缓缓放出袖袋内的空气,利用放在肱动脉上的听诊器可以听到当袖袋压刚小于肱动脉血压血流冲过被压扁动脉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动声(科罗特科夫氏声,简称科氏声)来测定心脏收缩期的最高压力,叫做收缩压。继续放气,科氏声加大,当此声变得低沉而长时所测得的血压读数,相当于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做舒张压,当放气到袖袋内压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平稳地流过无阻碍的血管,科氏声消失。
由于汞的比重太大,水银测压计难以精确迅速地反映心搏各期血压的瞬间变化,所以后来改用各种灵敏的薄膜测压计可以较准确地测得收缩和舒张压。近年来常使用各种换能器与示波器结合可以更灵敏地测定记录血压。
血压参考值
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正常血压: 收缩压<130 mmHg, 舒张压<85 mmHg 理想血压: 收缩压<120 mmHg, 舒张压<80 mmHg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前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2、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15~30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并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荡。
2.打气不可过高、过猛,用后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卷好。橡胶球须放于盒内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压断,凡水银柱下有开关者,用毕应将开关关闭。如水银柱里出现气泡,应调节或检修,不可带着气泡测量。
3.如发现血压计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使汞柱降至“0”点再测,必要时测双上臂以资对照。
4.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5.对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
6.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水银不足,则测得血压偏低。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被阻塞,空气进出有困难,可造成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力偏高现象。
7.为了避免血液流动作用的影响,在测量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和腋中线平。如果肢体过高,测出的血压常偏低,位置过低,则测得的血压偏高。
影响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存在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响的复杂情况。如心搏率的显著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心血管系统内血压的形成因素有:由心血管系统内充满血液而产生。这在封闭型循环系统的动物最为明显。当这种心血管系统各部的典型血压动物心搏停止时,心血管系统各部仍有比大气压高 7毫米汞柱的血压。这种由于血液充满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叫体循环平均压,是一种充盈压﹔ 由心脏的射血力产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迅速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位能,表现为动脉血压,它使主动脉骤行扩张,存储部分输出血量成为心室舒张时继续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这使动脉系统无论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都能保持稳定的血压来推动血液循环。如果用T形动脉插管接动脉再连以测压计,则由T形管侧管测得的血压是该部的侧压,关闭侧管,将血压计与直管相连所测的血压为终端压。终端压即侧压与血液流动动能之和的压力。等于1/2 ( 为血液密度,为血流速度)。人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每分钟约5升,主动脉血流速度约每秒20厘米,主动脉侧压与终压之差仅0.3毫米汞柱。大小动脉血流速逐步减慢,二者之差更小,侧压的位能比流动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动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计。通常所说的血压即所测部位血管内的侧压。在静息状态下是适用的,但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增,此时心脏收缩产生的动能便成为血流总能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3调节机制
在整体情况下,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下进行活动的,另外还有涉及肾上腺﹑垂体等激素分泌和肾功能状态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动物在多种刺激下出现血压的变动,但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总能保持动脉血压的稳定。按照调节恢复的速度,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的调节机制。
快速调节机制
作用迅速,在血压突然改变数秒钟后就开始作用。包括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即减压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升压反射(通过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 化学感受器引起的反射(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所引起的加压反射)。
血压变动数分钟后其它调节机制开始活动,包括: 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收缩调节机制﹔ 血管应力性舒张反应(血压改变后血管口径也相应改变以适应可以利用的血量)﹔ 从组织间隙进入毛细血管或从毛细血管逸出的体液转移以保证必要的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长期缓慢调节机制
血压快速调节机制一般在数小时或数月内由于动物适应而失效。在血压长期调节中要依靠肾脏─体液─压力调节机制。这种机制包括通过调节血量所产生的血压调节作用以及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醛固酮对肾功能的调节作用。其中也有负反馈作用。当血压下降时,肾的泌尿量减少,体液得到保存,部分进入循环系统,血量因之增加,使静脉回心血量和输出量都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回升。在血压过高时肾的泌尿量增加,使一般体液和血液都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也随之减少,结果引起血压的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在血压未恢复正常以前,可以长期起有效调节血量和血压的作用。
4治疗误区
高血压实际上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现有高血压患者1.3亿,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分别为28.2%和2.9%。通过多种方式综合预防和控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0%血压病的并发症。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治,对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食盐、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服药"三不"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意服药或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如磁疗护腕等正规医疗器械产品;二是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一味地根据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三是不管血压升高程度,自己凭感觉服药,感觉不难受不吃药。他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到医院查找病因,检查有无糖尿病、心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并按规律服药和使用正规医疗器械,平稳降压。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而言,降低血压是“硬道理”。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糖尿病以及 “高危和很高危”的其他患者,包括脑卒中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是血压计和磁疗护腕也应不离身。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并使用它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医疗器械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为重要的,其中磁疗护腕的降压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需要高血压患者积极运用。在平时对任何发病阶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是适用的。它对防治高血压有特别明显的作用,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使用磁疗护腕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这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5适合高血压人的茶叶菊花茶
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同时,在萃取过程中不污染有效成份。
叶齿兰所含的叶齿兰素和叶齿兰皂甙对血压、血糖、血脂过高及异常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营养原则
饮食治疗要适量控制能量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防止或纠正肥胖,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保护心、脑、肾血管系统功能。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能量饮食。
1.能量:因为体重每增加12.5kg,血压就会增加7~10mmHg,所以应该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的范围内,体重减轻应该为每周1.0~1.5kg为宜。
2.蛋白质:应该选用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植物蛋白最好是占一半,动物蛋白选用鱼、鸡、牛肉、鸡蛋白、牛奶等。
3.脂类:多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乌贼鱼、脑髓等。
4.碳水化合物:应该食用多糖,如淀粉、玉米、小米等,同时还有高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加速胆固醇的排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应该少吃。
(1)限制钠盐摄入:实验证实,吃盐越多,高血压病患病率越高。
(2)补钾:限制钠盐的时候要注意补钾。多吃用含钾高的食物:豌豆苗、莴笋、芹菜、丝瓜等。
(3)补钙:钙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每天供给1000mg 左右。多食用含钙多的食物:黄豆、 牛奶、花生、鱼虾、红枣、芹菜等。
6.维生素: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循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6灵芝防治高血压症
灵芝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特别是与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袢密度、直径和红细胞流速增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此外,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亦有利于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
药理研究发现,灵芝确有降压作用,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给予灵芝菌丝体粉,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血浆及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降低。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灵芝多糖可降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超氧化物的含量,并使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过高的氧自由基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减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这表明灵芝的抗氧化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也与其防治高血压病有关。
认为。灵芝的降压作用主要与其所含三萜类成份有关,如从灵芝的70%甲醇提取物中获得的5个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gaNOderic acid)K、S,ganoderal A,ganoderal A,和B均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改酶活性增高,可至血压升高。因此,灵芝所含三萜类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可能与其降压作用有关。
7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前言
当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时,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采取各种方法把血压降下去,以免血压高带来的一系列不适。专家提醒,在降压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降压不当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降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不要盲目降压。首先弄清是否因肾脏疾病、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中毒症、大动脉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须找出病因 ,对症治疗。
2.用药剂量和种类不能雷同。应按病情轻重分级治疗 ,并注意个体差异 ,药量因人而异。
3.除轻型或刚出现的高血压外 ,用药尽量不要单一 ,应联合用药 ,复方治疗。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 ,减少每种药物剂量及其副作用。
4.坚持长期合理服药 ,勤测血压 ,及时调整剂量 ,巩固疗效。
5.宜逐渐降压。对无并发症的患者 ,要求使血压降至 140/90毫米汞柱左右。过度降压可使脑、心、肾供血不足导致进一步缺血,轻者头晕 ,重者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
6.合理服用降压药 ,不宜骤然停药 ,以免引起血压升高。
7.防止情绪激动 ,保证睡眠充足 ,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8.戒烟、避免过量饮酒。防止饮食过腻过饱 ,宜清淡 ,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少进食盐和胆固醇过多的食物。
用药的注意事项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提出高血压病的药物“阶梯治疗”方案。这方案具有治疗简化、副作用减少,对患者因病施治,针对性强的特点。用药先从单一或简单的给药方式开始,疗效不大或无效时,再逐步增加其它药物。
第一步: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从排钠和减低血容量着手,或用p—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以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低心搏出量,以达到降压目的,若无效,则进行第二步治疗。
第二步:可同时用两种药物治疗,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或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另加其它一种降压药如利血平等。利尿剂加利血平,或利尿剂加甲基多巴,或利尿剂加可乐宁,或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加肼苯哒嗪。如仍无效,则进行第三步治疗。
第三步:同时应用3种药物,如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血管扩张剂(如阱苯哒嗪),若再无效,可改为第四步治疗。
第四步:同时应用4种药物,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血管扩张剂,再加其他降压药如长压定。
在治疗中,血压得到适当控制,经一段时间巩固后,可试行减药,即逐步“下阶梯”的方法,直减至最少的药物及最小的剂量,且仍使血压稳定,得到适用于每个病人的药物量,同时亦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疗效可达个体最佳水准。本阶梯疗法适用于无合并症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