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药物 编辑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常用抗菌素的抗菌活性:
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和大多数牛放线菌。分类:青霉素G,苯氧青霉素,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氧哌嗪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头孢霉素: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对β-LA的耐受较差。第二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强,但对肠杆菌属和绿脓杆菌的活性较差。第三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甚强,但对G+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强。其中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头孢三嗪的半衰期较长,达8小时。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对革兰氏阳性、阴性及厌氧菌或需氧菌均有较强活性,对β-LA高度稳定。
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素: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酶稳定,交叉过敏发生率低。
氨基糖甙类: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活性,某些对结核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属有作用,不同品种之间可存在交叉耐药性,有耳、肾毒性,并可有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有抗菌素的后作用。
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抗菌谱广,口服方便。对立克次体、支原体、非典型分支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敏感。
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内脂类: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组织浓度高。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多肽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主要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MRSA、MRSE和肠球菌。
氟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第二代:吡啶酸;第三代: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等。特点:广谱,对多重耐药(其他抗菌素)有良好抗菌活性,体分布广,组织浓度高,蛋白结合率低(14 - 30%),大部分由肾排出,尿药浓度高,半衰期长,口服吸收良好,有抗菌素的后续作用。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六.外科预防用药:
手术视野有显著传染;手术范围大、时间长、传染机会大,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移植;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易发生感染造成严重后果;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
2. 预防用药的抗菌素选择条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易于给药;价格低。
3. 抗菌素的给药时间:在手术前30分钟内或麻醉开始时静注。
4. 用药的期间:<24小时。
5. 不同器官组织手术时,抗菌素的选择: 抗菌剂;针对主要的可能致病菌。
七.抗菌素的联合疗法:
联合用药的适应症:较单独用药更为严格: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素不能有效地控制的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的可能;联合用药使病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
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泰能、氟喹诺硐类。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快效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联合用药的结果:
第二类+第三类:累加或协同作用 第一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第三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第二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八.细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
对常见致病菌耐药监测的意义:
1. 供临床选用抗菌素。
2.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感染面临细菌耐药的严重性:
1.耐苯唑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
2.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RE、VRE)。
3.耐青霉素类的肺炎球菌(PRSP)。
4.G –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诱导酶
5.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VIRS) 。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产生灭活酶;膜通透性改变;作用靶位的改变;反泵机制。
抗菌素的压力选择作用: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使用,能促进细菌:β-内酰胺酶;产生大量染色体β-内酰胺酶; 产生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产生超广谱变型β-内酰胺酶。
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的耐药菌是:
2. 嗜血流感杆菌:产β-内酰胺酶。
3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
社区(门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病原菌 占分离株的总体(%)
关于肺炎链球菌(PRSP)耐药的流行情况:
1967年在澳洲悉尼医院首次培养获得PRSP;70年代在许多国家发现PRSP的存在;并出现严重耐药的情况“耐药肺炎球菌”DRSP。80年代以来耐药发生率迅速上升:西班牙:6%→ 44%;法国:0.3%→12.4%;墨西哥:50%。
2014年3月25日,英国政府首席医药顾问戴维丝教授表示,医生不好好的治疗病人和病畜,常把杀病菌的抗生素拿来杀病毒,将会引来超级病菌,到时候可能无药可医。
据悉,戴维丝出席剑桥大学科学节活动的时候说,英国医生训练不够,常把杀病菌的抗生素拿来杀病毒。而很多动物病了,不积极治疗,却让动物自生自灭。最后可能会引来让人类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让大批人死亡。
他说,很多人病了不愿意请病假,医生就开抗生素让他们可以继续上班、上课。他建议今后家庭医生别忙着开药,病要是不严重不妨等24小时,要是真需要用药再开。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进而掀起了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广泛应用的高潮。
20世纪中叶,已上市的的抗生素原料药已达500余种,其在临床常用品种亦高达数百余种。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巨大成就面前,开始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为所欲为。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个超级大国的医学总署曾声称对“传染病的研究总算告一段落。最重要的事就是研究癌症和心血管病”。但这种自信很快就被严酷的事实所打碎,人们发现一些原本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了新的变化,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致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事实,很快就被证实,而且一些致病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势头令人瞠目。
据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G的耐药率,在20世纪40年代初仅1%,到上世纪末则飚升超过90%;一种耐药性极高、致病力极强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974年的分离率为2%,而到上世纪末则迅速增至39.7%,成为导致医院内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与此同时,另一种导致严重社区感染的耐药菌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亦迅猛发展。上世纪末,我国大城市医院抽样调查其分离率达22.5%,而在美国其分离率高达33.5%,且由该耐药菌感染致死的病例逐年增多。由淋球菌感染所致淋病原本经青霉素G治疗可望迅速痊愈,而现今60%淋球菌对之已产生耐药性,青霉素G已难控制其发展迁延。
20世纪80年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时,临床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十分敏感、耐药菌株几乎为零、但经过20年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如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高达70%,幽门杆菌的耐药率则升至82%,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20世纪,人类曾经历与结核病的长期艰苦斗争。凭藉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有效抗结核药的突出疗效,人类一度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发展,并曾预期20世纪末可在发达国家消灭结核病。
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看到了一个严酷的事实,许多结核病患者,用现有抗菌药物治疗,病情得不到控制,不少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性,全球结核病疫情迅速回升,以至WHO不得不在1993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迅速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事实证明,临床所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耐菌株,而且不少致病菌还会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即“多重耐药性”。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为此WHO发出警告:“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
20世纪因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还引发了许多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氨基苷类抗生素造成儿童听神经受损,成为引发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儿童使用四环素疗程过长,造成牙釉质发育障碍、骨生长受抑,使一代人的健康严重受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长期应用所致肾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一些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引发血液造血功能障碍;严重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甚至引发二重感染,一些耐药菌群在体内的迅速繁殖,成为导致许多重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造成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耐药性迅速发展,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指社会人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在医药界,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证条件下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如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无明确指征的预防性用药);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如无菌手术后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仅浪费了大量抗菌药物,而且最易诱导耐药致病菌株;药物的选用不按有效、价廉的原则选用基本抗菌药物,而首选价格高昂的新药、进口药;不首选对致病菌有效的窄谱抗生素而青睐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甚至多种联用。
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用药,使得这类药物成为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2000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情况统计表明,在使用频度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高达60%-9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我们曾对四川巴中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处方用药作过调查,在村、乡及县级医疗机构中,80%门诊处方含有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由此可知,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在我国城乡都十分严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发达国家亦同样存在。本世纪初有报道指出,2000年美国510万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者中,50%-60%患者的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美国每年花费150亿美元用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可见其中有大量不合理用药现象。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不仅在医药界被广泛滥用,在农业和畜牧业中,这类药物的使用亦十分普遍。据美国统计,所生产的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和用于农牧业各占50%。在农牧业领域中20%用于兽医治疗用药,80%则为预防用药和促使动物生长用药,估测其滥用率高达40%-80%。因此避免农牧业中抗生素的滥用,特别是严禁滥用人类医用抗生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上世纪末欧盟委员会决定螺旋霉素等4种抗生素不得用于家畜、家禽的饲养。
杜绝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需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做起。医生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临床适应证,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性质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获取致病菌病原学诊断信息,依据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或修定治疗方案,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步骤。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严格限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无明确指证的预防用药,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还会引发抗菌药物所致的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肾功能受损。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的剂量、疗程都应遵循临床既定原则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防止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所致毒性反应,并避免剂量过低、疗程过短,使感染未能彻底消除,留下病情复发的后患。
治疗一般性感染,应从国家基本药物中常用药物入手选药,只要病原菌对所用药物敏感,照样可获肯定疗效。可见抗菌药物疗效并不取决于药品新老、价格贵贱。对于重症感染如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腹腔感染,则应及时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新型抗生素,以期有效控制这类耐药菌的严重感染。这类药品药价虽高,但用有所值,当属合理。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还涉及我们平常百姓。当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尚处在逐步落实阶段,病人在药店自行购买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口服制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有人统计,我国上海地区80%的家庭小药箱内都有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储备。民众习惯一有头痛脑热或喉痒咳嗽,就自用抗菌药物。这种不明诊断,任意服用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的做法,正是抗生素广泛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加速致病菌耐药性迅猛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民众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所致危害的进一步认识,这类家庭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才有可能得到纠正。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全体民众健康和用药安全的社会问题,根本杜绝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彻底消除由此造成的危害,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力量。上世纪末,WHO曾指出,“从推动合理用药的政治模式来看,药品不仅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和具有内在价值的可上市成果,也是国家政策的工具”,并指出有关用药的问题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治内涵的领域。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有效杜绝社会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关系着医药事业的进步和民众的健康安全,而且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事实上,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的滥用,远不只是涉及医患双方的事务,它涉及对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诸多环节,也涉及对文化、教育、商业、媒体宣传以及农牧业等行业的政策与管理。面对当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由国家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运作、保证政令畅通、措施到位,我们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彻底消除由此引发的诸多危害。
一. 合理使用抗菌素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二.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
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三. 合理用药涉及的问题:
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 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四.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
1.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6. 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7.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五. 抗生素的经验应用 :
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广泛。抗菌素经验性应用时,应根据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来选用抗菌素。不同类的广谱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以及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来选用抗菌素。
2014年3月31日,长春市将开展处方药管理专项整治,零售药店不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除降级和行政处罚外,情节严重的核减抗生素经营范围。
长春市自2008年便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3月,长春市共有药品零售企业3411家,其中评定为三级的573家,占总数的16.8%,评定为二级的2405家,占总数的70.5%,评定为一级的433家(含村级药店),占总数的12.7%。
2014年为进一步规范三级药店经营秩序,全面提升分级管理工作水平,长春市建立了升降级和退出管理机制,近期监督检查了573家三级药品零售企业,对143家达不到三级药品零售企业标准的药店,实行了降级处理。
分类 | 一线抗菌药物 | 二线抗菌药物 | 三线抗菌药物 |
青霉素类 | |||
头孢菌素类 | 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拉氧头孢、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地嗪 | ||
其他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 |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
氨基糖苷类 | 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 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卡那霉素、巴龙霉素 | |
酰胺类 | 氯霉素、甲砜霉素 | ||
糖肽类 |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 ||
大环内酯类 | |||
四环素类 | 四环素、多西环素 | 米诺环素 | |
磺胺类 |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 ||
喹诺酮类 | 帕珠沙星 | ||
呋喃类 | |||
抗真菌药 | 氟康唑、咪康唑 |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 |
硝咪唑类 | 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 | 奥硝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