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肝菜 编辑
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Juss.)是爵床科狗肝菜属草本植物,高80厘米;茎外倾或上升,节常膨大膝曲状;叶卵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下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苞片宽倒卵形稀披针形被柔毛,花冠淡紫红色被柔毛;蒴果被柔毛 。狗肝菜始载于《岭南采药录》。
狗肝菜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在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中南半岛也有分布。常生于疏林下、溪边和路旁。狗肝菜适宜湿润、肥沃的土壤 。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和扦插繁殖。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据《岭南草药志》记载,狗肝菜具有“清肝热,凉血,生津,除湿火骨病,斑疹发热”的功效。其含有挥发油、苯丙素、脂肪酸、黄酮、萜类等成分,可治疗糖尿病、狐臭、肛周脓肿等症。其嫩尖和叶片味道鲜美,可炒、可煮、可凉拌、还可做汤。民间也常将其用于药膳,如狗肝菜豆腐汤、狗肝菜瘦肉汤等。其还是一种传统的清凉饮料。其叶还可作饲料 。在《岭南采药录》中,对其描述为:“梗青色,叶像杏仁,性寒凉,散热,有本地羚羊之称。”
中文名:狗肝菜
拉丁学名:Diclipterachinensis(L.)Juss.
别名:金龙棒、猪肝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唇形目
科:爵床科
属:狗肝菜属
种:狗肝菜
命名者及年代:(L.)Juss.,1807
当植株生长至20-25厘米高时可第1次采摘,采摘嫩茎叶长度6-8厘米,以后可留1-2片叶(2-4片叶)采摘,一般采摘1芽后抽生2芽,从叶腋长出的新梢经15-20天又可采摘。经过几次采摘后,植株分株增多,矮化枝密,采摘间隔时间短,采摘批次增多,产量逐渐上升,一年四季均可采摘,一般及时采摘每亩产量可达1000千克以上。春、夏季节雨水充足,生长旺盛,采摘间隔期短,芽叶嫩度好;立秋后干旱少雨,及时补充足够的水肥及遮荫可保持狗肝菜的嫩度。
狗肝菜病虫害较少,一般有小卷叶蛾、蜗牛为害,影响狗肝菜的外观品质,荫蔽度过大的林果树下偶然会出现白粉病。发生时可喷洒一些低毒的菊酯类灭虫或多菌灵等杀菌剂防病。及时采摘、及时铲除杂草和剪除郁蔽的老枝、弱枝,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药用价值:全草可入药,味甘,微苦,性寒。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热病斑疹,暑热烦渴,眼结膜炎,咽喉肿痛,疔疮,便血,尿血,小便不利等症状。 据《岭南草药志》记载,狗肝菜具有“清肝热,凉血,生津,除湿火骨病,斑疹发热”的功效。 其含有挥发油、苯丙素、脂肪酸、黄酮、萜类等成分,可治疗糖尿病、狐臭、肛周脓肿等症 。
食用价值:用嫩茎叶可做汤,食味清香,具有清热凉血,生津利尿,清肝明目的保健作用。用老根茎可做降暑凉茶,中国民间常用作治疗风火牙痛,牙龈肿痛等热症。 其嫩尖和叶片味道鲜美,可炒、可煮、可凉拌、还可做汤。 民间也常将其用于药膳,如狗肝菜豆腐汤、狗肝菜瘦肉汤等。 其还是一种传统的清凉饮料。
主要成分:正三十六烷醇、硬脂酸、羽扇烯酮、羽扇豆醇、谷甾烷-4-烯-3-酮、豆甾烷-5-烯-7-酮-3β棕榈酸酯、β-谷甾醇、齐墩果酸、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6p羟基-豆甾烷-4-烯-3-酮、3β-羟基-豆甾烷-5-烯-7-酮、去氢催叶萝芙叶醇和催叶萝芙叶醇。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