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 编辑

桔梗科党参属植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桔梗科党参属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党参的根部呈圆锥状,表面灰黄色,有环纹,根的头部有凸起的茎痕和芽,习称“狮子盘头”,从中部开始有分枝;根茎光滑,数较多,都缠绕在一起;叶的下端像形,边缘是锯齿形;花为淡黄绿色,有污紫色斑点;果实的下半部分为半球形,上半部分为短圆锥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 《本草从新》 。党参喜温和凉爽气候,耐寒;幼苗喜潮湿,荫蔽环境,怕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排良好,土质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栽培,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西北部分地区;采用种子繁殖,有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繁殖方法,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约在10月中下旬寒露与霜降之间,土壤封冻以前采挖。党参入药始载于清代《本草从新》。党参其味甘性平;归经;具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党参

拉丁学名: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纲:木兰纲

目:菊目

科:桔梗科

属:党参属

种:党参

分布区域:中国、朝鲜、蒙古、俄罗斯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Nannf.,1929

植物学史

编辑

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 《本草从新》 。

形态特征

编辑

党参-原植物性状党参-原植物性状

定植,参苗生长一年后,春季或秋季定植,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时将参苗挖起,剔除损伤、病弱苗,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深16-18厘米,株距7-10米,将参根斜放于沟内,使根头抬起,根稍伸直,然后盖土填实,盖土以超过芦头7厘米为宜。

中耕除草:出苗后开始松土除草,清除杂草是保证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追肥:定植成活后,苗高15厘米左右,可追肥人粪尿每亩1000-1500公斤,以后因茎、叶、蔓长也不便追肥

排灌:定植后应灌水,苗活后少灌水或不灌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搭架:平地种植的参苗高30厘米,设立支架,以便顺架生长,可提高抗病,少染病害。有利参根生长和结实。

病虫防治

编辑

病害

党参党参

锈病:开始于5月中、上旬,6-7月份为发病盛期。叶、茎、花均可被害。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2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根腐病: 一般多在土壤过湿与气温过高时。该病较易发生,发病初期,近地面须根变成黑褐色,轻度腐烂严重时,整个根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分枯死。防治方法: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⑵雨季排水⑶整地时每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病区。

虫害

地下虫害:4-5月主要有地老虎,蛴螬为害嫩茎及根部。防治方法:用敌百虫800倍液和一六0五乳剂1000倍液浇根部诱杀。

蚜虫:可 用于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红蜘蛛:主要病害幼苗及成植叶片可用50%虫螟松1000--2000倍液喷雾。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党参入药始载于清代《本草从新》。党参其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肠道黏膜及抗溃疡、促进造血机能、调节血糖、延缓衰老多种药理作用

根(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党参党参

【傈僳药】党起:根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怒江药》。

【藏药】全株治疗癔病,脚气病,水肿,瘿瘤《滇省志》。勒都多结:根治风湿,麻风及神经麻痹等《青藏药鉴》。芦堆多吉:根治风湿痹症,麻风病皮肤病,脚气,湿疹,疮疖痈肿《中国藏药》。鲁堆多吉:全草治风湿性关节炎,麻风病,湿疹,神经麻痹,癔病,血机亢进,“黄水”病,瘿瘤《藏本草》。

中药材党参中药材党参

【阿昌药】潞党:治脾虚,食少便清,四肢无力,心悸,口干自汗《德宏药录》。

【德昂药】格绕格冷: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药录》。

【景颇药】Koktele bvun: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药录》。

【蒙药】希拉-敖日浩岱:根治气短心悸,口干,自汗,体倦乏力,脾胃虚弱,肺虚燥咳,产后血虚,食少,便溏,便血,崩漏,脱肛,子宫脱垂《蒙药》。荪一敖日浩代:治红肿,“希日乌素”病,牛皮癣,关节炎,痛风症,游痛症,“青腿”病,麻风病《蒙植药志》。

食用价值

党参是保健品,可入膳食。 也可做茶制酒,与紫苏用开水冲泡便是党参紫苏茶,用于风寒感冒;将党参放入白酒,便是党参酒。

上一篇 生卷柏

下一篇 当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