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参 编辑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L.) R. Br.)单子叶植物纲,兰科手参属地生草本植物,植株可达60厘米,肉质椭圆形块茎,下部掌状分裂,茎直立,叶片线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带形,总状花序,密生的花,花苞片披针形,花瓣直立,花粉团卵球形,粘盘线状披针形。6至7月份从中抽生出穗状花序,开粉红泛白色小花,很美。8至9月长圆形蒴果成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新疆、山西、内蒙古、四川等省区,生长在山野的阴坡、草甸、林间草地。因其地下单一肉质块根肥厚,有4至6指状分裂,形同手掌而得名。
手参是老年人延年益寿滋补用的中草药品,为家植珍传下来的一个参种,各地有小量栽培。种植后的二三年秋,采挖(或拔)仅有1.5至2.5厘米径幅的手参块根,去掉茎叶及须根,洗净后放入沸水锅内煮至无白心为度,捞后晒干备用。其性味甘,微苦、凉,有补肾益精,理气止痛之功效。手参为蒙、藏药,民间亦用,中医少用。
参苗出土以后要及时搭棚遮荫。参棚分矮棚和高棚两种。矮棚前檐立柱高90~120厘米,后檐立柱高70~90厘米,可用木柱和水泥柱,分立参畦两边。立柱上顺畦向固定好横杆,横杆多用竹竿,亦可用拉紧的铁丝。上面覆盖1.8~1.2米宽的苇帘,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到畦面上。雨季到来之前,覆盖第二层苇帘。参棚要平正,防止高低不平。高棚是将整个参地全部覆盖,棚高1.8~1.2米,以水泥杆作立柱,以竹竿搭成纵横交错的棚架,其上以苇帘覆盖,透光率为25%~30%。
⑶除草松土
在手掌参出苗前,或土壤板结、土壤湿度过大、畦面杂草较多时,应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为害,但宜浅松,次数不宜太多。
⑷排灌
播种或移栽后,若遇干旱,适时喷灌或渗灌。雨水过多,应挖好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
⑸追肥
播种或移栽当年一般不用追肥,第二年春苗出土前,将覆盖畦面的秸去除,撒一层腐熟的农家肥,配施少量过磷酸钙,通过松土,与土拌匀,土壤干旱时随即浇水。在生长期可于6~8月间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或1%磷酸二氢钾溶液进根外追肥。
⑹培土和搞蕾
因覆土过浅或受风摇动,参根松动时,要及时培土。靠近参畦前沿或参地边缘的参株,由于趋光性,茎叶向外生长,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斑点病、疫病等多种病害,因此应把向外生长的参株往畦里推压,并培土压实,使其向里生长。手掌参生长3年以后,每年都能开花结籽,对不收种的地块,应及时摘除花蕾。
家植要点
在黑龙江省区冬季也能室外露地越冬。管理比较粗放,适宜家庭种植。采用种子播种繁殖。秋季种子成熟时随采随播,出苗率高。用浅盆或苗箱装土平播莳养,或整平耙细畦土,将种子均匀缓缓播入,覆约1厘米细沙土,上覆稻草,或撒一薄层草木灰保湿。用细眼喷壶淋水浇透,在北方翌春出苗。苗高5厘米左右间苗定苗,株矩2×3厘米得当。此后进入拔除杂草和保墒的正常养护管理。参苗从播种至生长初期,天然鲜土或配制含有腐叶土较素的营养土做基土,足够其吸收生长使用。生长期中,视苗叶黄弱必须追肥时,要掌握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少吃多餐”、淡量的原则,最好不施化肥,严防烂根和参质变劣。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微寒。
味甘,性平。
⑴《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微苦,性微寒。
⑵《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微温。”
⑷《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温。”
⑸《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主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肾虚腰腿酸软;阳痿;滑精;尿频;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乳少;跌打损伤。
⑴《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
⑵《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
⑶《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
⑷《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益虚,理气和血,行血。治神经衰弱,久泻,白带,慢性出血。”
⑸《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久服健筋骨,强壮,强精,解毒。治性神经衰弱,阳痿,阳虚症,并治肠炎腹泻。”
⑹《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助阳。”
⑺《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
⑻《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⑼《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
⑽《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温肾壮阳。治肾虚腰腿酸软无力,阳痿,滑精,尿频。”
⑾《山西中药志》:“止痛,止血。治外伤疼痛,咯血,衄血,便血。”
实用付方
⑴外伤疼痛:手参3钱,水煎服。
⑵咳血,衄血,便血:手参3钱,研末,开水冲服。
⑶病后体虚:手参6钱,酒半斤泡7天,每日两次,每次10~20毫升。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也可作散剂或泡酒内服。
民族用药
纳西药
皑佘拉贝:块茎用于肺虚气喘,肺结核,肾虚体弱,腰痛《滇省志》。皑余拉坝:块茎主治肺虚气喘,肺结核,肾虚体弱,腰痛《民族药志一》。
普米药
榻:块茎用于体虚,哮喘《滇省志》。呀榻:块茎主治哮喘,体弱《民族药志一》。
白药
手参,手掌参,佛掌参,佛手参:块根治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咳嗽,阳痿,久泻,白带,瘀血肿痛《大理资志》。
藏药
块茎稍扁,下部通常4~6指状分裂或多至12裂,形如手掌,长1~4.5cm,直径1~3cm。表面浅黄色至暗棕色,有细短横皱纹;顶端有茎残基或残痕,其周围偶有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无嗅,味淡,嚼之发粘。
以色黄白、质坚实、断面角质样、嚼之粘性大者为佳。
理化鉴别
⑴该品粉末浅黄白色。不规则粘液质团块众多,加碘试液呈紫蓝色。草酸钙针晶易见,在薄壁细胞中成束存在,长8~65μm。导管多梯纹、网纹,螺纹少见,直径13~55μm。薄壁细胞多,有的甚大。
⑵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摇匀,放置15分钟,呈冻胶状,取出少量,置载玻片上,加墨汁1~2滴,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被染成黑色。
⑶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水适量,煮沸,放冷,滴加碘试液,显深蓝色
显微鉴别
手参的块茎(分指以上部分,直径约1c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黄棕色,壁厚,微木化。皮层细胞长椭圆形,比表皮细胞稍大。基本组织中薄壁细胞大小不一,大型黏液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散开排列,周围数层细胞性状较小。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大多已糊化。导管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13~55um。块根横切面(分指以上部分,直径约3~5mm)的维管束多位外韧型,沿边缘散开排列。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