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内蕴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中医病证名,指湿热蕴于中焦胆。湿邪为长夏的主气,湿邪侵袭人体由气候潮湿,或涉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所致。湿为重浊粘滞之邪,往往起病缓慢,缠绵难愈;湿邪阻滞气机,清阳不升,在上则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口干苦,黄疸;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发热,午后尤甚。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阳气损伤,气化不利,易出现水湿浊秽的病症,如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浑浊,妇女带下稠浊,舌苔垢腻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外文名:interiorretentioNOfDAmp-heat

就诊科室:中医科

常见病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感受湿邪,湿为重浊黏滞之邪所致

常见症状: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黏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或黄疸等。

病因

编辑

湿邪侵袭人体,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所致。湿为重浊黏滞之邪,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湿热互结,热不得越,湿不得泄,而致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

编辑

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黏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或黄疸等。

辨证施治

编辑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清利湿热。常用方药:在脾胃者,泻汤合连朴饮加减;在肝胆者,茵陈蒿汤加减。

上一篇 疏肝和胃

下一篇 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