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 编辑

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地椒Thymus quinquecoSTATus Cêlak.)为唇形科百里香属年生灌木状小草本,有强烈芳香气,茎多数,匍匐或上升;不育枝从茎的末端或基部生出,匍匐或上升,被短柔毛,随处生根,老枝灰色,新枝紫色;花枝直上,在花序下密被向下曲或稍平展的疏柔毛,下部毛变短而疏;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苞叶与叶同形;轮伞花序呈头状,多花或少花,花尊绿色,管状钟形或狭钟形,花冠紫红、淡紫色;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扁状,光滑;花期6-9月;果实花后渐次成熟。

地椒生境分布于花源、南天门、玉泉寺管理区及药乡,生于向阳山坡草地,在中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地椒生长于干燥山坡砂质地,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病虫能可用作干旱土壤的土保持植物。地椒可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或分株繁殖。

地椒具有生长快速、花大、花期长、具愉悦的香味等特性,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多得的优良地被植物。地椒全草药用,有祛风解表、止咳、降压的效。地椒可提挥发油,制作香料。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地椒

拉丁学名:ThymusquinquecostatusCêlak.

别名:百里香、长藤草、地香、花椒堆、拦金、五脉地椒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纲:木兰纲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属:百里香属

种:地椒

命名者及年代:Celak.,1889

形态特征

编辑

地椒分布图地椒分布图

繁殖方法

编辑

地椒可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或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

分株栽培宜在3-4月地椒茎叶芽萌动前进行。选择生长健壮、具较多不定根分株的植株,剪断母株与子株之间的匍匐茎,连同部分基质一起移取子株,以提高子株的栽培成活率。取得的子株连同基质栽培于整好的栽培畦地中。栽培株、行距均为20厘米。栽植初期给予适当遮阳。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宜在春季进行。可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于备好的栽培畦或专用播种畦,覆以细土,以刚刚覆盖种子为佳。播种后遮阳,发芽以前要保持栽培基质有充足的水分,或覆膜保持水分。发芽后,适时减少浇水量,待长出4-5对真叶时,可进行移栽或间苗,移栽方法同分株栽培。

栽培技术

编辑

选地整地

栽培用地尽量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沙壤土为佳,或选用自制的栽培基质,壤土与沙按1:2混合即可。

整地时,将栽培土壤耙细,除净杂草,起畦,畦间距离可根据栽培习惯设置或1-2米,畦面略高,且平整,以利于排水,不致积水淹苗。地椒生长较缓慢,整地时施入适量有机肥做底肥。

田间管理

地椒耐粗放管理,抗旱性较强,极少有病虫害的发生。适宜的生长季节为春、秋两季,夏季生长相对较弱,因此田间管理方面除及时除杂草外,还要注意水肥管理,特别是高温的夏季。

地椒浇水不宜过勤、过多,要保持栽培基质表面呈稍干燥状态,不可使栽培基质过于潮湿,否则通气性差会影响地椒根系的发育,进而影响到其地上的生物量。

地椒生长较慢,对肥料要求不高。地椒生长旺盛期可每月进行追肥,按50千克/公顷的施肥量随水布施尿素;而生长虚弱时要减量施肥,甚至停止施肥,否则会引起地椒茎叶枯黄,地下烂根。

采收管理

地椒植株矮小,株高20-50厘米,茎匍匐生长,极易铺满栽培畦地,且易进行生殖生长,因此要根据地椒的生长状况及时收获。收获时,从匍匐茎基部4-5节处剪断,以促进地椒匍匐茎的分枝,提高地椒的分枝数量和生物量。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

地椒气味芳香,可作为蜜源植物。五脉地椒全株入药,具有祛风湿、降血压、助消化、驱虫等功效,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生态

地椒的克隆生长性和良好的生态延展性,对于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的防治、整治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

经济

还可以作为调味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如烹调海鲜和肉、鱼类等食物时加入地椒可去腥味;加到泡菜与腌菜中,可增添菜品的清香味。地椒新鲜枝叶可直接生食,也可晒干入茶饮,或作为香料,提取精油

观赏

地椒具有生长快速、花量大、花期长、具愉悦的香味等特性,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多得的优良地被植物。

保护现状

编辑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地椒 地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