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胶质细胞 编辑
对于小胶质细胞来源的观点包括:①神经外胚层(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起源相似);②血管外膜;③中枢神经系统内固有的造血干细胞;④外周中胚层/间叶组织;⑤循环血中的单核细胞。小胶质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单核细胞和(或)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的说法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具有高度可塑性,与其生物学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正常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呈高度分枝状,具有三级和四级分枝结构,且细胞间的分枝很少发生重叠。分枝状的小胶质细胞通常被称为“静息小胶质细胞”。然而,现如今“静息小胶质细胞”的概念受到挑战。体内研究发现,静息态小胶质细胞大约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与神经元突触发生直接接触,这种接触为神经元活性依赖性的,小胶质细胞通过与突触的接触监测突触的功能状态。因此,正常情况下,高度分枝状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为大脑提供了一个高度动态和高效的监测系统。当脑内发生炎症、感染、创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小胶质细胞迅速被激活并获得吞噬功能。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定义最初主要是基于其形态学的变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变短、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杆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进一步被激活和调整,细胞突起消失、细胞形态呈阿米巴状,并具有吞噬功能。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反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与脑内受损部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小胶质细胞具有多突触及可塑性的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固有的免疫效应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小胶质细胞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必需的。在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约20%~80%具有长投射轴突的神经元发生凋亡并迅速被清除,激素、神经递质或分泌的蛋白质等细胞外信号可与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神经元的存活或启动神经元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数量进行调控。
小胶质细胞参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为神经病理学的主要特征。它介导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内源性免疫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作用。任何神经系统紊乱,通常可导致炎症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胶质细胞的数量增加,表型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应性胶质增生”。在急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风、脑缺氧、脑外伤)中,小胶质细胞表型发生改变并释放炎症介质,释放的炎症介质主要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这些急性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存活通常是有益的,可使脑内的继发性损伤减轻,使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参与多种慢性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慢性炎症过程中,小胶质细胞被长时程激活,随后持续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导致氧化应激反应。通常认为,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对机体是有害的,可造成神经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