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mesencephalon,midbrain)脊椎动物胚胎神经管中三个扩大的中空部分的中间的一个,位于脑桥小脑间脑之间,并与它们相连接;其形体较小,是脑干中最短的部分,长约2cm,横越小脑幕切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脑

外文名:mesencephalon,midbrain

作用视觉以及听觉的反射中枢

位置: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

拼音:ZhongNao

解剖学特点

编辑

在人脑的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中脑保留简单的结构形式。第四脑室在此处已缩窄成细管称中脑管,管的后方称顶盖,包括上丘和下丘,合称四叠体。管的腹侧是大脑脚,每侧大脑脚又被斜位的黑质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脚底。中脑重要的核团除上丘、下丘和黑质外,还有红核、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

中脑动脉

编辑

脑动脉的来源

中脑动脉有7个来源: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SCA );丘体动脉(CA);后交通动脉(PCOA);副丘体动脉(ACA);脉络膜前动脉·(ACHA);脉络膜后内动脉(PMCA)。大脑后动脉在大脑脚上部环行,平均发出10.2支中脑动脉,其中3.5支发自大脑后动脉近侧段,称为后穿动脉或脚间窝动脉,穿入后穿质、动眼神经根和中脑内侧沟,有的还分支穿入对侧后穿质或与对侧后穿动脉形成吻合。

成人平均外径0.70±0.23(0.38~1.38)mm,儿童为0.5±0.09(0.41~0.75)mm。丘体动脉以1支型见,2支型仅有4侧。丘体动脉发出后环绕大脑脚中部后行,至中脑外侧沟向上弯曲,最后止于四叠体。

副丘体动脉有的发自丘体动脉,有的发自大脑后动脉近侧段,有的发自大脑后动脉远侧段,有的发自脉络膜后内动脉。成人平均外径为0.47±0.14(0.35~0.75)mm,儿童0.46±0.11(0.18~0.55)mm。副丘体动脉发出后,在大脑后动脉和丘体动脉之间环绕大脑脚后行,最后止于中脑外侧沟和丘系三角,少数达四叠体,平均发出3.8支穿支,全部分布于中脑。

脉络膜后内动脉有的发自大脑后动脉远侧段,有的发自大脑后动脉近侧段,有的发自丘体动脉,有的与丘体动脉共同发自大脑后动脉。成人平均外径为0.76±0.16(0.50~1.0)mm,儿童0.6±0.16(0.35~0.8)mm。脉络膜后内动脉发出后,恒定地伴行于大脑后动脉下方,环绕大脑脚后行,穿越四叠体池,最后止于第三脑室脉络丛,行程中平均发出9.9支中脑动脉。

小脑上动脉发自基底动脉顶端,小脑上动脉发出后沿脑桥中脑沟后行,至中脑外侧沟附近常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有的分为内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小脑上动脉本干平均发出3.6支中脑动脉,穿入中脑前区,内侧支平均发出12.9支中脑动脉,分布于外侧区和后区。

后交通动脉的分支,大多穿入丘脑,另外,平均发出1.4支中脑动脉,分布于前区。

脉络膜前动脉发自颈内动脉,行程中大多两次跨越视束,分支穿入前穿质、视束和视束沟,另外,平均发出1.1支中脑动脉,穿入大脑脚。

中脑动脉在表面的分群

以中脑内、外侧沟和下丘臂前缘为界,可将中脑表面分为4个区域,为方便起见,中脑动脉也可相应地分为前内侧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

前内侧群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和丘体动脉,少数来自小脑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成人外径为0.4~1.0mm,儿童为0.28~0.88mm。管径在各群动脉中最粗,行程平直,分支穿入后穿质、中脑内侧沟和动眼神经根,其中后穿质为血管密集穿入区。

前外侧群动脉的来源最多,成人外径为0.25~0.63mm,儿童为0.13~0.58mm,全部穿入大脑脚。

外侧群动脉主要来自丘体动脉,小脑上动脉和脉络膜后内动脉,少数来自副丘体动脉和大脑后动脉(10.9%),成人外径为0.25~0.75mm,儿童为0.13~0.55mm,穿入中脑外侧沟和丘系三角。

后群动脉来自丘体动脉。小脑上动脉和脉络膜后内动脉,成人外径为0.13~0.53mm,儿童为0.08~0.45mm,在上、下丘表面蜿蜒迁曲,密集成丛,丘体动脉和脉络膜后内动脉发出的后群动脉大多穿入上丘,小脑上动脉发出的后群动脉大多穿入下丘。

上一篇 前脑泡

下一篇 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