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吸收 编辑
(六)葡萄糖的重吸收
2.重吸收机制:继发主动。
⑵管周膜:葡萄糖顺浓度差经载体易化扩散进入细胞间隙(单一转运)。
Na+被管周膜Na+泵泵出→i↓→为管腔膜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动力。 因此,将管周膜Na+泵的活动称原发主动;将葡萄糖在管腔膜的协同转运称继发主动。
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可能与协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
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正常值:160~180mg%(8.9~10.1mmol/L)。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TMG):当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到极限,尿中的糖量与滤出的增多量相等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值:成人男性为75mg(2.68mmol)/min/1.73m2,成人女性为47mg(1.67mmol)/min/1.73m2。
(七)其它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
1.氨基酸的重吸收同葡萄糖。微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被重吸收。
2.HPO42-、SO42-是与Na+同向转运重吸收的。
3.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和大多数利尿药等,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均在近曲小管被主动分泌。
二、髓袢中的物质转运
髓袢降支细段:对尿素、Na+不通透;对水高度通透:水经水通道以渗透方式重吸收→渗透压渐↑。
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尿素中等通透;对Na+高度通透: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渗透压渐↓。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尿素不通透;对Na+通透性低;但能以Na+∶2Cl-∶K+同向转运体方式的继发主动转运。
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
(一)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Na+的重吸收
⑴重吸收的机制:是主动重吸收过程。
①远曲小管初段:Na+在管腔膜由Na+-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Na+-Cl-的同向转运可被噻嗪类(thiazide)利尿剂所抑制。
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Na+在管腔膜主要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管腔膜的Na+通道可被氨氯吡咪(amiloride)抑制。
重吸收的特征:
①无泵-漏现象: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对小离子(如Na+、K+、Cl-)的通透性低。
②重吸收的量可被调节:醛固酮可增加管腔膜上的Na+通道数目,促进Na+易化扩散进入细胞;还可增强管周膜Na+泵的活性。
2.水的重吸收
⑴机制:
①远曲小管初段:同髓袢升支一样,对水仍不通透。
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管腔膜有ADH调控的水通道(当ADH作用时,水通道便从胞浆镶嵌到管腔膜上),调节水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