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孢子虫 编辑

孢子门微孢子目真菌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微孢子门(Microsporidia或Microspora)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昆虫消化道上皮细胞以及鱼类皮肤肌肉中,也见於环节动物和某些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感染的特点是病变组织肿大。Myrmecomorba nylanderiae的微孢子虫病原体对茶色疯蚁有着神奇的杀伤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学名:微孢子虫

拉丁学名:Microsporidia

界:真菌

门:孢子门

目:微孢子目

学科:生命科学

简介

编辑

微孢子虫

在HIV感染者或滋病患者常发现感染微孢子虫,也是引起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生物学分类

编辑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um)属微孢子门、微孢子目。迄今从人体中至少已发现有5个属的微孢子虫,它们是匹里虫属(Pleistophora)、小孢子虫属(NOsema)、脑炎微孢子虫属(Encephalitozoon)、肠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属(Enterocytozoon)和微孢子虫属(Microsporidium)。微孢子虫分布很广,以往已知是一种动物病原体,80年代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它具有感染人的能,引起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osis)。

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微孢子虫

生理特点

编辑

其虽是真核生物,但与原核生物极为相似。

成熟孢子为卵圆形,其大小因虫种而异,约为0.8~1×1.2~1.6μm,具折光性,革兰氏染色阳性,姬氏或HE染色,着色均较淡,孢子壁光滑。电镜下可见孢子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壁里面有一极薄的胞膜,细胞核位于中后部,围绕细胞核有一螺旋形极管(或称极丝)。孢子的前端有一固定盘(Anchoring disc)与极管相连,形成一突起,后端有一空泡。孢子母细胞香蕉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大小为3~5×4~8μm,HE染色,细胞核位于虫体中部呈深紫红色,核与外膜之间有管状物,着色较淡。

消化道微孢子虫感染是由于成熟孢子被吞入后侵入肠壁细胞所致。其它部位的感染则是微孢子虫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后,通过血循环而到达不同部位。当孢子受到刺激后,其极管伸出,刺入邻近细胞,将其有感染性的孢子质注入新的宿主细胞而使其感染。随着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增殖,逐渐向周围细胞扩散或经血循环播散至、肌肉其它组织器官

不同的微孢子虫的发育周期虽有不同,但都由裂体增殖开始并扩散到其它细胞,然后是孢子增殖,且都在同一宿主体内进行。一般3~5天为一周期,无有性生殖期。有些微孢子虫是在宿主细胞胞浆中的纳虫空泡内生长繁殖,有的则直接在宿主细胞胞浆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