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编辑

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厘米,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花瓣9-13,倒卵形,花瓣各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厘米,黄色。蓇葖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园也有栽培。在中国东北生长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长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芍药是既能药用,又能供观赏的经济植物之一。根药用,称“白芍”,能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种子含油约25%,供制皂和涂料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芍药

拉丁学名:PaeonialactifloraPal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纲:木兰纲

目:虎耳草目

科:芍药科

属:芍药属

种:芍药

命名者及年代:Pall.,1776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形态特征

编辑

观赏型

栽培技术

编辑

药用型

观赏型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温度控制,要有控制的条件和设备,在进行商品生产时,无疑要提高投入,增加生产成本。因此选育不同季节开花的品种,采取有效的鲜花保鲜措施,都将有利于芍药鲜花进入市场。

病虫防治

编辑

病害

芍药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红斑病和芍药锈病,其中芍药锈病只危害芍药,受害后叶部呈粉状斑,导致地上部枯死。病害防治方法:一是发病临近期,每隔7-10天喷1次65%代森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喷3-5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二是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1800倍液;三是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四是冬、春季清除杂草枯枝落叶,减少病源。

虫害

芍药的虫害有金龟子、介壳虫和蚜虫。金龟子幼虫为害芍药根部,造成伤口,以致根腐病发生,成虫为害叶片和花;介壳虫吸食芍药汁液,使植株衰弱,枝叶变黄;蚜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以致整株枯萎死亡。虫害防治方法:一是清除杂草病枝落叶;二是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等控制虫害;三是喷洒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或50%灭蚜松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消灭各种虫害。

主要价值

编辑

芍药是既能药用,又能供观赏的经济植物之一。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适宜布置专类花坛、花境或散植于林缘、山石畔和庭院中,也适于盆栽和提供鲜切花。芍药的块根可以入药。栽培的芍药,根掘起后刮去外皮加工即成白芍,含芍药甙、牡丹酚、β-谷甾醇、苯甲酸草酸等。性微寒,味苦酸,有调和营血能。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起洗净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凉血、散瘀功能。种子含油量约25%,供制皂和涂料用。

保护现状

编辑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主要品种

编辑

中国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有许多品种,如锦带围、西施粉、粉银针、美人面、索花魁、朱砂粉、大富贵、白玉冰、黄金轮、冰青、杨妃出浴、墨紫含金、紫凤朝阳、乌龙探海、银线绣红袍等。花单瓣或重瓣,有黄、白、粉红、紫等色。

植物文化

编辑

寓意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且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绘画艺术中的常见花卉,象征友谊、情爱。

市花

2005年1月5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决定,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

传说

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以至于芍药还带着个“药”字。

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种至毒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