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 编辑

鱼类器官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鱼胆

外文名:Fishbile

作用:起消化作用谨防中毒

危害:少尿型急性衰、肠道症状

鱼胆介绍

编辑

辅助检查

1.对一般病例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难以确定诊断、需要排除合并其他病变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专家提示

编辑

本病尚无特殊解毒药物,应重在预防,得病后采取紧急综合治疗,治疗重点在于防治急性肾能衰竭,早期透析治疗。告诫人们应避免生食鱼胆,得病后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鱼胆中毒

编辑

(1)潜伏期一般为2~6小时,最短半小时,最长约14小时。

(2)患者有恶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稀便或糊状大便。由于腹痛、呕吐剧烈、临床上易误诊为胆石症急腹症,应予以注意

(3)肝脏肿大、有触痛,并有黄疽、肝功能异常、严重者有腹水,甚至发生昏迷等。肝脏损害多在食后1~3天发生。

(4)全身浮肿,少尿,血升高,严重者可发生尿闭、甚至尿毒症肾脏损害表现常发生在食用本品3 天以后

(5)严重中毒者可发生急性溶血,便血以及皮肤出血点。多数患者尚有血红蛋白尿。

(6)部分患者有头痛、低热、嗜睡、四肢发麻、眼球震颤、严重时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

(7)严重溶血时血红蛋白下降。

比较严重的鱼胆中毒患者,除了上述胃肠道症状外,还会有肝脏损害的表现,如肝肿大,肝区触痛、扣击痛,皮肤、眼巩膜发黄,血清转氨升高;肾脏的表现如腰痛,肾区扣击痛,少尿、无尿蛋白尿、显微镜下见到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如血压升高或降低,面部、下肢或全身的水肿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头痛、嗜睡、神志模糊、谵语、抽搐昏迷等等。

(8)有些鱼胆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凝血)等病理过程

(9)由于鱼胆中毒尚无特殊的解毒疗法,病情的发展又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招致患者死亡。

急救处理

编辑

(1)鱼胆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就诊患者均应给予洗胃等排毒措施

(2)保肝治疗。

(3)对症治疗。如碱化尿液补液防止肾功能衰竭等

注意事项

编辑

1、鱼胆不能随便吃。中医认为,鱼胆性寒、味苦,有泻热、明目等功效,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痹、恶疮等病,常用为1-2.4克。但如果服用量达大,非但不能治病,还可能引起急性鱼胆中毒。

2、鱼胆的胆汁中含有一类致毒物质,这类物质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全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下,均可发生中毒。那么,哪些鱼的鱼胆会引起急性中毒呢?

3、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鱼等的鱼胆均会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多见、最典型。

4、食鱼胆后,中毒者出现最早、最多的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中毒者还可突出地表现为中毒性肝损害或中毒性肾病,出现肝区疼痛、压痛、叩痛、厌油食,肝脏肿大、肝功异常,血中尿素升高,二结合下降等。此外,中毒者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甚至死亡。一旦发生鱼胆中毒,要及时送医院,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尽早治愈病人,降低死亡率

用量过度

编辑

1、误食鱼胆,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青、草、白鲢、鲈、鲤鱼等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2、鱼胆汁主要的成分是胆盐氰化物组胺。胆盐可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受损伤;氰化物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组胺可引起变态反应。

3、一般认为鱼胆汁毒素能引起脑、心、肾、肝等脏器的损害,严重的鱼胆中毒可因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一定量,就可中毒,甚至死亡。 一般吞食500克鱼的鱼胆4~5个或2000克鱼的鱼胆一个即可中毒;吞食2500克鱼的鱼胆2个即可致死亡。

上一篇 斑蝥

下一篇 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