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 编辑

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分为A和B两类,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感冒症状。柯萨奇病毒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寻找治愈脊髓灰质疾病的过程中在粪便样品中首次获得,因在纽约柯萨奇小镇发现而得名。同其他类型肠道病毒相同,柯萨奇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传播。其中,接触感染者粪便污染的、食物及土壤可以导致粪——口途径传播。一般情况下,婴幼儿隐性感染;而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排毒时间可长达一个月。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炎等疾病,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柯萨奇病毒

拉丁学名:Coxsachievirus

界:病毒界

科: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属:肠道病毒属

基因结构:单股正链小RNA病毒

分类: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

生物学性状

编辑

本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相似,病毒体直径为28nm,核酸为单股RNA。该病毒可在多种组织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新生乳鼠有较高的敏感性。根据病毒在乳鼠细胞内的致病特点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有23个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产生广泛性骨骼肌炎,导致弛缓性麻痹;B组分为6个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病变特征是局灶性肌炎脑炎等 。

致病性

编辑

柯萨奇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以隐性感染为多见,表现为轻微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症状。近年来,有关本病毒引起严重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婴幼儿感染,使人们对这种病毒有了更深的认识。柯萨奇病毒侵犯多种靶器官组织与特定的血清型别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是其致病的一个特点 。

临床表现

编辑

人类感染柯萨奇病毒易引起疱疹峡炎和非麻痹性类脊髓灰质炎等改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无菌性脑膜炎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疱疹性咽峡炎等,有的病情类似脊髓灰质炎 。

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胎儿宫内感染和致畸。柯萨奇病毒可以引起脑膜炎和轻度麻痹、胸膜痛、肋间痛、 HerpAngina、呼吸性疾病结膜炎以及手足口综合征手足口病患者中许多与柯萨奇A组病毒16感染有关,是手足口病暴发传染的重要病因。其它柯萨奇组病毒如CoxA4、CoxA5、CoxA9和CoxA10及CoxB5也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

(1)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儿童多见,成人感染占21.7%。潜伏期1~3天,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发热,全身不适。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在咽部、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粘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据调查伴有口咽部疱疹和皮疹的急性热病中,79%为柯萨克A型病毒所致 。

临床表现除上述外,主要特点为急性发热、皮疹,脑膜脑炎伴有 Guillain-Barré综合征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病。皮疹可为疱疹和斑丘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外周侧、背部、四肢背面,呈离性分布,尤以面部、手指、足趾、背部皮疹多见,故称手、足、口三联症 。

(2)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

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病。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热、Guillain-Ba-rré综合征、肝炎溶血贫血肺炎

脑炎及脊髓炎

脑炎脑炎

发热,头痛呕吐肌痛,1-2天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0.1-0.2)×109/L,少数>×109/L;病初中性粒细胞占优势,其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及氯化物正常,蛋白略高。部分病人有暂时性肌减退。发生瘫痪者甚少,恢复较快。少数病人有意识障碍,与乙脑相似。

心肌炎、心包炎

心肌炎常发生在新生儿,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起病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纳差、稀便,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唇紫绀、面苍白、心动过速等,重者很快出现心衰。近年来发现成人及年长儿童也不少见。常先有呼吸道症状,心包可同时受累,亦可累及心内膜,继之心前区痛,出现心包摩擦音,半数有肌肉关节痛。X线显心包积液,常伴左侧胸腔积液心电图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及心包炎。

流行性肌痛或胸痛

阵发性剧烈肌痛,可累及全身肌肉。成人及年长儿童多有胸痛,常在季肋部,可牵涉肩背;婴幼儿腹痛较常见,多在上腹,亦偶有误诊为阑尾炎者。此外,尚有发热、咽痛、头痛、厌食、吐泻等。

疱疹性咽峡炎

发热,咽痛,咽部出现灰白色疱疹,破溃形成表浅溃疡,少数可见于外阴,亦可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另一种为儿童急性淋巴小结咽炎,咽部出现灰白或淡黄色小结,不形成疱疹及溃疡。

呼吸道感染

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也可引起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炎。

婴儿腹泻

黄绿色稀水便,一日数次,无脓及粘液。

出疹性热病

发热,出疹,有斑疹、斑丘疹荨麻疹、疱疹、淤点等。不痒,不脱屑。少数病例于手、足皮肤及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亦称手足口病。

新生儿全身感染

急骤起病,拒食,呕吐,惊厥,呼吸困难,紫绀,心律失常,心及脏可急剧肿大。死亡率极高。尸检可见脑炎、心肌炎、肝炎、胰腺炎上腺病变等。

诊断

编辑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为正常减少或增多,分类正常或轻度核左移 。

脑脊液检查有重要参考意义,细胞数一般为(100~300)×106/L,都不超过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细胞数常较多。部分病例可<10×106L。早期中性粒细胞占多数,可达80%以上,48h后单核细胞居多,可达90%。脑脊液蛋白轻度增加或正常,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改变通常持续7~10天,一般不超过14天。从脑脊液咽含漱液和粪便中皆可分离出病毒柯萨奇病毒,在病程第1周从脑脊液中分离的阳性率甚高,在第1周过后则阳性率明显下降。有时在病程早期也可从血液中分离出病毒 。

因健康人群的肠道内常有此类病毒,如仅在患者的粪便或肛拭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时,不能凭此而即下结论。宜以下列几点为确诊依据:①从患者的各种体液或分泌物如脑脊液、血液、疱浆液、胸腔积液等,或尸检脏器如心、脑、肝、等中分离出病毒;②用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或其他血清学检查)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③在患者中的病毒分离率远高于未接触患者的正常对照组;④无其他已知病原体能引起此类综合征,而从患者的咽洗液、咽拭、粪便肛拭等之中却能重复分离到同一病毒并从周围接触者中也检出相同的病毒 。

防治

编辑

预防

妊娠不同时期柯萨奇病毒隐性感染对胎儿畸形、新生儿心脑疾患、母-婴垂直传播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和应用干扰素抗病毒药物有关。同时也提示孕妇产前定期柯萨奇病毒的筛查,对控制此病毒的发展及传播有重要意义 。

患者应予隔离2周,管理传染源的重点应放在托幼机构和产房;怀孕妇女患有肠道病毒性疾病者,对新生儿有很大威胁,应注意隔离。加强饮食管理和个人卫生,不吃脏水污染过或苍蝇爬过的食物,避免在污水中游泳。自来水宜煮沸后饮用。因患者口咽部可能排出病毒,接触这些患者时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减少集体活动。患者粪便需加20%生石灰和含氯石灰混悬液,混合后作用2h,才可排入下水道。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以预防感染,对年长儿及青年人不必采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也可试用,利用其在肠道内的干扰作用,有可能控制脑膜炎的流行,应用柯萨奇B组病毒制成的疫苗于高危人群,有可能预防婴儿心肌炎的流行 。

治疗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强调一般及支持疗法,可试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新生儿心肌炎的进展迅速,应给及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时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黄疗法。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有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因局部封闭,麻醉剂吗啡哌替啶等不宜轻易采用 。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考虑用于心肌炎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包炎患者,可望取得一定效果。鉴于此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的复制,因此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即使病情较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大多数病例也于数日内迅速康复,仅少数患者的病程迁延数周之久。肌力减退虽较多见,但也迅速恢复。只有约5%的脑膜炎病例可有肌紧张和智力低下的后遗症。婴幼儿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预后较差,病死率也较高。新生儿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可达80%~90%。年长儿及青壮年发生心肌炎时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痊愈;小部分转为慢性,病情有起伏或有反复发作,其中个别病例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能减退、心律失常等,并易有栓塞并发症

上一篇 Th2细胞

下一篇 链球菌感染